數次減持之後,“碳纖維龍頭”光威復材(300699.SZ)第二大原始股東或將選擇徹底退出。

1月9日晚間,光威復材拋出了新一期股東減持計劃:股東北京信聿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下稱“信聿合夥”)計劃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超過2591.746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比例的4.99999%,最多達到信聿合夥持有公司股份的100%,減持原因爲“合夥人資金需求”。

而在上一期減持窗口,信聿合夥還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合計減持了1742.43萬股,減持股份佔總股本的3.36%,減持均價在72-75元/股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光威復材的第二大原始股東,信聿合夥最初持股比例佔總股本的25.05%。隨着光威復材限售股解禁,自2018年9月19日首次發佈減持預披露公告以來,信聿合夥便開啓了“連續減持模式”,至今已先後7次發佈減持預案。截至目前,信聿合夥持股比例僅剩不到5%,但仍爲公司第二大股東。若新一期減持全部“落地”,將意味着信聿合夥“清倉式”退出。

在此背景下,1月10日開盤,光威復材股價低開後迅速走低,盤中跌幅一度超過7%,截至收盤跌幅5.69%,報66.00元/股,創下近半年以來的新低。

公開資料顯示,光威復材成立於1992年,總部位於山東威海,是國內碳纖維行業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也是目前國內碳纖維行業生產品種最全、生產技術最先進、產業鏈最完整的龍頭企業之一。從具體業務來看,光威復材主要包括碳纖維、通用新材料、能源新材料、複合材料、精密機械五大板塊。

2017年9月1日,光威復材登陸創業板上市,開盤價13.51元/股,此後連續16個交易日漲停,股價最高一度達到99.77元/股。

招股說明書顯示,光威復材的大股東主要分爲三類,陳氏家族控制的光威集團,產業投資基金中信合夥、威和合夥,員工持股平臺拓展合夥、光輝合夥、光威合夥。其中,中信合夥便是信聿合夥的前身。

天眼查APP顯示,信聿合夥的曾用名即爲“中信合夥”,公司成立於2011年,系中信證券成員,位於北京市,是一家以從事商務服務業爲主的企業。目前信聿合夥的合夥人多達50家機構,其中不乏中國人壽(持股16.39%)、全國社保基金(持股12.61%)、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0.59%)、日照鋼鐵(持股7.23%)等。

根據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投資基金證明》,中信合夥基金管理人爲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產業基金直接或間接合計持有中信合夥8.38%份額。發行前,聯席主承銷商兼財務顧問中信證券持有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5.00%的股權,中信合夥則持有光威復材33.40%的股份。

隨着2018年9月限售股解禁,中信合夥便一路減持,同時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

2020年5月19日,中信合夥曾收到山東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指出自2019年5月21日起至12月13日,中信合夥通過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光威復材股票,減持比例達到5%時,未停止買賣股份並及時履行報告和公告義務,而是在2019年12月13日通過大宗交易繼續減持,累計減持比例達到5.93%。

對此,山東證監局決定對中信合夥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並計入證券誠信檔案。

界面新聞注意到,儘管遭第二大原始股東“清倉減持”,但光威復材近年來業績卻在穩步增長。

2022年前三季度,在疫情導致停產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光威復材實現營業收入19.40億元,同比下降了1.14%;實現淨利潤7.50億元,同比增長21.36%。其中第三季度實現淨利潤2.45億元,同比增長32.86%。

光威復材對此表示,佔公司2021年度利潤來源64.49%的量產定型碳纖維產品價格在2021年降價的基礎上再次下調、疫情導致公司五個業務板塊停產半個月,對公司經營和成長構成挑戰,但由於碳纖維新產品貢獻繼續增大、碳梁業務因匯率波動形成匯兌收益等因素,使公司在收入規模略有下降的情況下,淨利潤實現了穩定增長。

“大股東減持是對公司未來不看好嗎?”針對投資者的上述疑問,光威復材表示,公司個別股東的減持更多是基於各自的資金需要,與對公司未來前景的看法關係不大。

不過從二級市場上的表現來看,光威復材近期走勢卻讓投資者感到失望。截至1月10日收盤,公司股價較去年9月14日的高點90.79元/股已下跌近三成,市值蒸發超過128億元,刷出階段新低。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