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聲匿跡兩年多後,前中國首富、原漢能控股集團(下稱漢能)創始人有了新動向。

華夏能源網1月9日消息漢能創始人李河君在去年12月下旬被錦州市公安局帶走。

110漢能一前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李河君被警方帶走是協助調查事件可能與錦州銀行有關

錦州銀行此前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該銀行與漢能的資金關係規模總計爲94.61億元,分爲與漢能掛鉤的受益權轉讓計劃、錦州銀行發行的非保本型理財產品、錦州銀行發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三種。並承認其中附有信貸風險敞口淨額27.7億元。

對此界面新聞記者致電遼寧省錦州市公安局錦州銀行但截至發稿電話尚未能接聽

漢能官網曾顯示李河君1967年8月出生於中國廣東省河源市1989年,向自己大學老師借款5萬元創立漢能集團

2002-2011年,李河君帶領團隊耗資超200億元,建成了總裝機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力發電站。2010年,漢能將業務版圖擴張到了光伏行業,並選擇了業內並不主流的薄膜太陽能技術。

2015年初,李河君以1600億元身家成功登頂201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身家超馬雲、王健林成爲胡潤百富榜第12位中國首富

五個月後,漢能旗下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集團(下稱漢能薄膜)。因涉嫌市場操縱一案被香港證監會查處,該公司股價重挫近47%,市值瞬間蒸發1440億港元(約合1155億元人民幣),李河君也因此從“首富”寶座上跌落。當年7月,港交所應香港證監會指令,停止漢能薄膜發電股份買賣。

長期以來,漢能在多地建設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2017年5月,漢能移動能源產業園總投資453億元落戶綿陽涪城;同年7月產業園落戶山西大同;10月漢能遼寧營口移動能源產業園奠基;12月其又與西安閻良區共同建設移動能源產業園。次年4月,漢能與蚌埠市政府簽訂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合作協議。

據財新週刊報道,李河君與各地政府合作建設生產基地,採用“三三制”原則,由地方政府、銀行和漢能各出三分之一。然而漢能在各地建設的生產基地絕大多數都沒有下文,地方政府、銀行的資金打了水漂,這些與地方政府、銀行的巨量資金糾紛。

自2019年5月以來,漢能被曝拖欠員工工資、公積金及社保費用,陷入欠薪風波。北京人社局公佈,當年5-10月,漢能移動能源、漢能太陽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六家漢能系企業共欠付2608名員工薪資,合計約1.7億元,加付賠償金合計約2.3億元。

李河君當年在接受財經十一人採訪時說:“從2015年被停牌之後,銀行斷了公司的貸款來源,我只能通過私人朋友去借錢。這800億元的投資大多用在了技術研發上面。我們向各地產業園大量賣設備,但沒想到賬款回收太難。”他表示,公司累計有600多億元的應收賬款收不回來。

2021年7月,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內的漢能總部被拆除。一位漢能前高管曾對界面新聞表示,漢能部分人員已於2020年已從奧森公園的辦公地址搬離。

光伏自媒體綠能新媒報道,2020年7月,漢能以重組後的石農控股集團身份進行實際活動。

百度貼吧“漢能吧”顯示,2022年8月,有貼吧用戶反映,漢能換新馬甲,即爲石農控股集團。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石農控股集團的控股股東爲廣東石農發展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爲鄺文斌,股權上與漢能無直接關聯,但背後也出現了李姓人士。

廣東石農發展有限公司有兩大股東,鄺文斌持股90%,李武卿持股10%,後者也是該公司監事。

石農控股集團官網介紹該公司的主要產品爲薄膜太陽能漢瓦、漢牆、太陽能汽車等這些產品均爲漢能此前開發推出的產品石農控股集團主推的砷化鎵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即漢能此前主推技術,

界面新聞記者致電石農控股集團官網電話但截至發稿尚無人接聽

漢能系原主要有三大主體公司,分別爲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漢能移動能源)、漢能水力發電集團和漢能薄膜。

天眼查顯示,漢能移動能源已改名爲秉誠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目前爲存續狀態,間接控股股東爲廣東祖強太陽能應用產品有限公司,後者有兩大股東,分別爲李國祥持90%,李國強持股10%。2020年7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曾對漢能移動能源進行了破產審查。

漢能水力發電集團現名爲金江水力發電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水電業務。天眼查信息顯示,該公司實控人爲李偉均,持股40%,經營狀態爲存續,法定代表人是黃武球。李偉均和李河君或爲兄弟關係。

漢能薄膜主要負責光伏業務,是漢能系此前最爲廣爲人知的主體,2011年在香港上市。2015年7月,該公司被香港證監會強制停牌,2019年6月初以股票置換方式完成港股私有化。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