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深夜,並不平靜!

就在剛剛,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官網消息,自即日起,中國駐日本使領館暫停審發日本公民赴華普通簽證。何時恢復,請候通知。此前,中國駐韓國大使館亦發佈了類似的消息。

另外,不久之前,我們報道了中國臺灣長榮航運發放52個月年終獎的消息,這次有更豪氣的公司出來,那就是韓國現代石油銀行。這家公司近日宣佈,將發放相當於10倍年薪(120個月)的年終獎金給員工。不過,就在獎金方案公佈後不久,該公司即被鉅額罰款。

過年了,大家發了獎金自然要消費。因此,整個消費賽道(市值超10萬億)近期也被市場寄予了較高期望。不過,就在週二晚上,突然有機構當起了“吹哨人”。該機構從四個方面論述了賣出消費板塊的理由,並建議逐步兌現消費股,更多關注估值尚在五年低位的大金融板塊以及科技製造業的結構性機會。

此外,10日晚間,據財新報道,2022年12月17日,漢能系創始人、漢能控股集團前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被遼寧錦州警方帶走協助調查,截至2023年1月10日仍未放回。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初,李河君以1600億元身家成功登頂“201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身家超馬雲、王健林成爲胡潤百富榜第12位中國“首富”。

中國駐日大使館出手

週二晚間,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官網消息,自即日起,中國駐日本使領館暫停審發日本公民赴華普通簽證。何時恢復,請候通知。

1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道,中國發布了暫停向日本遊客發放簽證的通知,發言人能否證實這一消息?有無更多信息可提供?

汪文斌表示,中方發佈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總體方案和中外人員往來暫行措施之後,多國表態予以歡迎。但也有少數國家宣佈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採取入境限制措施,對此中方以最大誠意,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與有關國家進行了充分溝通,詳細介紹中方優化調整防疫措施的科學性、合理性和中國當前的國內疫情形勢。

汪文斌指出,但令人遺憾的是,少數國家罔顧科學事實和本國疫情實際,仍執意針對中國採取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對此中方堅決反對並採取對等措施。我們再次呼籲相關國家從事實出發,科學適度制定防疫措施,不應藉機搞政治操弄,不應有歧視性做法,不應影響國家間正常的人員交往和交流合作。

1月10日,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發佈關於暫停簽發韓國公民赴華短期簽證的通知。詳情如下:根據國內指示,自即日起,中國駐韓國使領館暫停簽發韓國公民赴華訪問、商務、旅遊、就醫、過境以及一般私人事務類短期簽證。上述措施將視韓國對華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取消情況再作調整。

李河君被警方帶走

1月10日晚間,市場又有大消息傳出。

10日晚間,據財新報道,2022年12月17日,漢能系創始人、漢能控股集團前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被遼寧錦州警方帶走協助調查,截至2023年1月10日仍未放回。多名漢能前員工向財新確認這一消息,不過目前尚不清楚李河君因何原因被帶走。由漢能重組而成的石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也在2022年12月22日停止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初,李河君以1600億元身家成功登頂“201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身家超馬雲、王健林成爲胡潤百富榜第12位中國“首富”。

資料顯示,1989年,李河君白手起家,向自己大學老師借款5萬元人民幣,創立漢能集團,經過二十多年努力,漢能成爲全球最大的民營水力發電企業和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然而在2015年,漢能旗下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漢能薄膜)因涉嫌市場操縱一案被香港證監會查處,該公司股價一度重挫近47%,市值瞬間蒸發1440億港元,李河君也因此從“首富”寶座上跌落。當年7月,港交所應香港證監會指令,停止漢能薄膜發電股份買賣。

年終獎120個月,卻被鉅額罰款

據多家媒體報道,韓國現代石油銀行近日宣佈,將發放相當於10倍年薪(120個月)的年終獎金給員工。該公司拒絕透露具體的獎金金額。

據時代週報報道,2021年,這家公司也曾發給員工6倍年薪的獎金,當時平均每名員工收到7.2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99.3萬元)。若是按當年的金額計算,10倍年薪的年終獎,可能意味着今年平均每名員工能收到12.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65.5萬元)。

數據顯示,光是2022年第三季度,現代石油銀行的營業利潤就比一年前暴增226%至2兆8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52.7億元)。消息人士表示,若再加上第四季度財報,其利潤將破該企業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不過,公司剛剛宣佈好事,就遇上了官司。韓國方面表示,該國主要煉油商現代石油銀行(HyundaiOilbank)將被處以150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3億元)的罰款,原因是該公司排放的廢水含有不安全水平的有毒物質。這是韓國有史以來因違反相關環境法而被處以的最大金額罰款,其金額相當於現代石油銀行年銷售額的1%。

10萬億賽道突現“吹哨人”

年底,因爲各公司獎金髮放,再加上疫後經濟復甦,大家對於消費其實抱有較高的預期。然而,就在週二晚上,消費板塊突然被“疑似機構”唱空。

據券商中國記者獲得的一份題爲“戰?還是不戰?消費股撤退時機已到,建議領導們謹慎看待本輪消費行情持續性”的信息,作者從四個方面論述了消費板塊的壓力。

首先,板塊漲幅已經巨大:申萬食品飲料指數自底部已經上漲36%,PETTM分位數位於近五年53%,近十年74%。

其次,行業基本面尚難完全修復:參考東亞國家經驗,在疫情放開後消費難以百分百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儘管能夠大幅修復,但仍會有一定缺口。中長期來看,白酒股的龍頭份額提升邏輯已經到頂,白酒飲用的目標人羣總量見頂,需求難以有爆發式增長。

第三,外資買入可能放緩:近期外資買入構成消費股上升主力,大量外資基於宏觀邏輯買入。但人民幣匯率已經升破6.8,達到近七年中樞水平,短期內繼續大幅升值難度較大。在漲幅的最後階段讓外資接盤是順利撤退最好的姿勢。

第四,龍頭股估值普遍到位:按照偏樂觀的Wind一致預期,貴州茅臺2023年PE32倍,山西汾酒36倍,瀘州老窖28倍,古井貢酒41倍,海天味業46倍,青島啤酒35倍。考慮行業平均不到20%的業績增長,估值業績匹配度已經較差。

作者建議逐步兌現消費股,更多關注估值尚在五年低位的大金融板塊以及科技製造業的結構性機會。

類似的報告就在前不久的“中字頭”個股上也出現過。當時,“中字頭”因爲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這一提法而暴漲。但沒漲幾天,就有機構提出,中字頭估值已經到位,建議逐步兌現。當時的口氣與上述關於消費的信息非常相似。

不過,華西證券認爲,從河南的城鄉感染數據推斷當前全國城鄉感染節奏相差不大,或均已見頂回落。此前市場對於春運會帶來農村感染加速的擔心可能將不復存在。累積三年的回鄉過年、探親訪友、旅遊觀光等消費需求或將在春節期間重點釋放,搭配近10萬億元超額儲蓄的逐步迴流,全國大範圍的消費修復即將到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