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董銘】沈騰、馬麗主演的科幻片《獨行月球》11日在韓國上映,實現中國科幻電影的“海外輸出”。作爲2022年中國電影票房亞軍,本土熱賣31億元人民幣的《獨行月球》堪稱近年來“中國式科幻電影”代表作之一。雖然其原著是韓國漫畫,但在“開心麻花”團隊極具喜感的改編下,電影充分體現中國人特有的文化元素和精神追求。隨着多部國產科幻電影、動畫去年取得不俗成績,《流浪地球2》《熊出沒·伴我“熊芯”》將於今年春節檔上映,中國科幻在2023年又將帶着自信再次出發。

不只是一部喜劇片

《獨行月球》去年暑期檔上映,“開心麻花”的喜劇招牌加上不錯的口碑支持,讓該片一路成爲暑期檔最大贏家。在觀衆和科幻愛好者看來,《獨行月球》雖然改編自韓國畫家趙石的漫畫,但與簡約誇張的“條漫”畫風相比,電影版擁有大量寫實的科幻場景,增添了孤獨月與指揮官馬蘭星的“愛情戲”,並把“大力金剛鼠”的戲份從搞笑龍套提升到重要配角,甚至是“生死伴侶”的地位。

電影版保留漫畫主要設定,同樣是男主角自我犧牲、保全人類的悲壯結局,這也是全世界認同的科幻背景下的英雄主義精神,也爲中國版《獨行月球》登陸韓國院線奠定情感基礎。

《韓國先驅報》評論稱,中國改編的科幻喜劇《獨行月球》,遵循趙石原作情節,並加入各個世代觀衆都能接受的獨特轉折。中國喜劇演員沈騰飾演的獨孤月在月球基地裏上演“楚門秀”,爲地球上的人類帶來希望,最終成爲拯救人類的英雄。

報道稱,中國改編的電影版增加浪漫愛情元素,並不僅僅是一部喜劇片,還探討了人性的絕望、困境和英雄主義等主題。《獨行月球》製作精良,通過大量高質量CG畫面和特效補充故事情節,尤其是完全依靠電腦生成的袋鼠,令人印象深刻,討人喜歡,跳出原著漫畫的諷刺幽默風格,爲觀衆提供了更多歡樂和感人的場面。

中國價值觀、中式美學和文化

《獨行月球》在國內取得的成功和海外輸出,展現中國科幻電影的巨大潛力,而具有更深厚科幻文化底蘊的歐美市場,也早早注意到中國科幻的崛起。從2019年《流浪地球》票房大熱和北美上映,到流媒體巨頭網飛買下版權,開拍國際版《三體》劇集,中國科幻的聲名正在迅速通過影視作品傳播。

IMAX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埃德溫·譚在《獨行月球》上映時表示,“這部影片精彩的開場讓我們深受鼓舞,這不僅表明觀衆渴望在影院裏追求這種視聽體驗,也標誌着中國科幻大片製作向前邁出一大步”。

英國《衛報》則從科幻題材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分析:“自從《流浪地球》取得巨大票房成功,中國科幻題材創作得到更爲明顯的鼓勵和推薦,並在其中突出了中國人的價值觀、中式美學和文化,旨在培養當代中國人的創新精神。這些電影中,由中國人爲主的團隊引導人類命運,與傳統好萊塢科幻電影截然不同,這類作品值得期待,同時也是對過去幾十年來西方電影流行趣味的一種更新。”

“帶着地球一起流浪”

科幻電影在中國市場一直大受歡迎,2009年《阿凡達》在華上映時,許多影院門前排起長隊,去年底上映的《阿凡達2》如今也在中國取得了13億元票房,超越前作。2022年,共有8部科幻電影或含科幻情節的電影在中國上映,合計票房達73億元人民幣,佔中國電影年票房的24%。

8部科幻片中有《獨行月球》《熊出沒·重返地球》《明日戰記》和《外太空的莫扎特》等多部國產科幻作品。其中《熊出沒》作爲國產動畫IP的代表,不僅製作水準愈加精良,世界觀也從光頭強和熊大熊二的森林打鬧擴展到宇宙視野和外星生物。去年的《熊出沒·重返地球》獲得9.7億元票房,今年春節檔即將上映的《熊出沒·伴我“熊芯”》將再次引入科幻元素,預告片中出現高科技研究中心和智能機器人。

從早年間的《霹靂貝貝》《長江七號》,到近年來的《流浪地球》《獨行月球》,中國科幻電影在多年的積累中摸索出屬於中國人的道路,《三體》的全球風靡和影視化改編更是把中國科幻推向世界。即將於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2》,日前陸續公佈新的預告片和各種物料,從中可以窺見人類在面臨毀滅性災難時的反應、抉擇和勇氣。

《流浪地球2》除了要構建巨大“推進器”等充滿想象力的科幻裝備,還要體現劉慈欣原著中永不放棄的科幻精神,那種“帶着地球一起去流浪”的中國式家園情懷,與西方科幻着重“宇宙冒險”“太空歌劇”“銀河帝國”的主題追求並不一樣。或許在今年,中國科幻還會帶來更多驚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