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洋)1月10日,民建北京市委召開北京市兩會媒體通氣會。會上,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兩會期間,民建北京市委攜多份調研成果上會,這些調研成果將就如何打造演藝新空間,建設博物館之城,推進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等方面問題獻計進言。

會上,民建北京市委專職副主委蘇健通報了2022年調研成果及轉化情況,民建北京市委堅持“不調研不發言、不調研不轉化”的原則,圍繞民建中央、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點聚焦培育專精特新兩區建設的課題,“藉助民建中央之力、藉助市政協之力、藉助會員之力”等多種渠道,就46個重點項目開展線上線下各類調研活動百餘次,共形成調研成果240餘篇。

經過民建北京市委專家會員進一步完善,以及參政議政專家組精心評審,最終確定15篇重點調研報告。此次轉化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黨派提案6篇、界別提案2篇、大會口頭髮言1篇、大會書面發言4篇。

黨派提案涉及“社會優質資源協同發力 共筑北京‘雙減’生態環境”、“發揮社會各方力量 助力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立足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特點 穩步推進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引導老年人口合理流動 推動首都人口均衡發展——基於‘六普’‘七普’數據的實證分析”、“促進文商旅融合,打造具有首都示範效應的演藝新空間”、“優化知識產權託管 助力‘兩區’建設知識產權全環節改革”;界別提案包括“關於落實落細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配套政策 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的建議”、“抓住‘兩區’建設戰略機遇推動北京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

其中,黨派提案“促進文商旅融合,打造具有首都示範效應的演藝新空間”關注文商旅融合背景下的文化消費新場景。民建北京市委參政議政處處長、二級巡視員周麗娟介紹,這份提案對北京文旅資源進行了充分的調研,“比如北京前門、天橋、三里屯地區均有比較成熟的演藝資源,近年來,沉浸式演出、雲演出和異地演出等形式受到市民歡迎,我們特別需要文商旅結合這種形式,打造演藝新空間,帶動文化消費。”周麗娟說。

隨後,市人大代表、民建市委常委、法制委主任、北京大地律師事務所主任李慶保,市人大代表、民建市委常委、金融委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教授、中國量化金融與保險專委會副理事長李平,市政協委員、民建市委副主委、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市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委員、民建市委常委、國企委主任、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紀律檢查與審計部主任王文勇,就各自關注的營商環境評估體系建設、金融支持水務項目和專項債風險管理、促進首都數字經濟發展和打造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推進養老志願服務工作等話題進行了介紹。屆時,他們這些研究成果也將被帶上“兩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