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證券時報·e公司

今日早盤,A股整體微幅震盪,主要股指漲跌互現。

受節日效應影響,兩市成交有所萎縮。盤面上,工業母機、大飛機、電氣設備、特高壓等板塊漲幅居前,日用化工、房地產、酒店餐飲、旅遊等板塊跌幅居前。北上資金淨流入44.58億元。

軍工股整體走強

受中航電測收購成飛集團100%股權影響,今日早間,軍工板塊整體活躍。其中大飛機板塊放量跳空高開,盤中一度漲逾2%,通達股份、利君股份等漲停;航空製造、軍民融合、衛星導航等板塊亦大幅活躍,遠大智能、索菱股份等漲停。

航空工業集團是由中央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近年來,航空工業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開啓整合潮,據航空工業集團官網顯示,其下轄A股上市公司達21家(含一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港股上市公司3家。

成飛集團先後研製生產了殲-5系列、殲7系列、梟龍、殲10等數十種型號3000多架飛機,爲國家航空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業績。

收購案一經公佈,投資者都沸騰起來,高喊靜等數漲停板。

但投資者要注意的是,成飛集團雖然榮耀無數,但經營業績上卻不盡人意。成飛集團曾參與中航電子定增,從中航電子2022年12月31日發佈的公告中,可以一窺成飛集團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成飛集團總資產爲1511.8億元,所有者權益爲143.5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爲127.17億元。2021年度,成飛集團營業收入爲567.33億元,淨利潤爲9889.77萬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355.74萬元。

而且此前2022年6月,中航電子發行A股方式換股吸收合併中航機電,當時市場也一片看好聲,但中航電子只在復牌當天高開後就成階段性最高點,此後一路下跌至如今。

同樣,2023年1月9日,中直股份發佈重組預案,公司擬向中航科工和航空工業集團發行股份購買昌飛集團100%股權及哈飛集團100%股權,實現航空工業集團直升機業務A股整體上市。中直股份也是在本週一高開後快速下跌,至今已連跌3日。

中信證券表示,成飛集團是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研製生產和出口主要基地、民機零部件重要製造商,通過本次重組戰鬥機龍頭有望實現整體上市。預計2023年國企改革將繼續加速推進提振板塊情緒。當前時點無論是從市場情緒還是時間維度,或是行業邏輯還是個股性價比,軍工行業中長期邏輯都相對清晰,建議積極佈局航空系混改標的及產業鏈優質公司。

電網投資將創歷史新高

電網相關概念股早盤整體走強,電氣設備、智能電網、特高壓、儲能等板塊紛紛走強,通達股份連續第6日漲停,股價創5年來新高;泰永長征、浙商中拓、華鋒股份等亦紛紛強勢漲停。

消息面上,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目前,國家電網公司併網的新能源的裝機超過了6億7千萬千瓦,利用率始終保持在97%以上。目前我們併網的新能源的容量、裝機的規模都是全球第一。所以,加快新能源的發展,加快新能源的消納就顯得至關重要。

辛保安還表示,還是要加大投資,發揮投資對經濟社會的拉動作用,2023年電網投資將超過52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另外,近期以硅料爲代表的光伏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回落,降價已經成爲產業鏈的關鍵詞,有分析預計,短期內硅料價格將保持下跌趨勢,此前受壓制的地面電站裝機或迎來複蘇,2023年光伏裝機規模有望提升。受此影響,相關配套的儲能設施也有望得到放量增長。

儲能相關利好政策密集落地,浙江省近日發文指出,逐步探索建立風光、抽水蓄能和獨立儲能等參與現貨市場方式。福建、上海、湖南、內蒙古等多地也於近期發文,擬加快新型儲能項目建設。

中金公司指出,全球儲能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於波動性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增加電力系統不穩定性,催生對儲能等靈活性資源的需求。預期2023年全球風光裝機迎來高增長。預期2023年光伏全球需求有望同比增長40%—50%至近350GW,2023年中國風電裝機量將達到70 GW—80GW,同比增長約30%-40%,驅動全球儲能配置需求。

責編:彭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