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今天上午,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後,“廳(局)長通道”開啓。

省衛健委、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要負責人將先後站上“C”位,接受媒體記者提問。

記者:根據當前疫情形勢,如何進一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王仁元:自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程度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當前,疫情防控進入了新階段,防控工作也面臨着新的形式和新的任務。目前,我省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主要呈現5方面的特點:

一是全省整體的疫情,已渡過感染高峯期,預計在一月底將降至較低的流行水平。

二是發熱門診就診人次明顯回落,已渡過就診高峯。

三是120急救和急診目前處在逐步下降階段。

四是住院和重症危重症目前仍然處於高峯平臺期。

五是全省醫療資源整體處於平衡狀態,目前基本滿足當前疫情防控醫療救助的需要。

要管好重點人羣服務,重點要管好一老一小、孕產婦、殘疾人和嚴重慢性病患者等五類人員,落實好一對一的暖心服務,分級分類做好健康監測、重症預警、醫療健康服務。

做好農村防疫防短板。目前,我省感染的重點區域呈現出從城市向農村轉移的趨勢;和城市相比,廣大農村的疫情防控基礎比較薄弱,要強化落實責任制,千方百計爲廣大農村地區配備必要的醫療物資,重點要保證偏遠的山區海島醫療物資的供應。

春節快到了,希望大家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的良好衛生習慣,當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堅持就是勝利,曙光就在前頭。

高齡+重症,是新冠救治的棘手難題。在醫務人員的盡力救治下,越來越多的重症患者病情好轉,從重症監護病房(ICU)轉出。而留在那裏的,大多是病情棘手的高齡重症患者。

浙江醫院靈隱和三墩兩院區ICU裏,目前住着150多位重症患者,他們平均年齡在80歲以上,是全省高齡重症患者最集中的ICU之一。

靈隱院區ICU平均年齡88歲

年紀最大的102歲

浙江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龔仕金主任醫師介紹,浙江醫院靈隱院區的重症監護病區一共69張牀位,這裏收治的都是病情非常棘手的高齡重症患者,平均年齡88歲,年紀最大的102歲。

靈隱院區重症監護病區分A區、B區和C區,其中A區有21張牀位,這裏的病人大部分處於氣管插管狀態,平均年齡84歲。

B區收治了25位重症患者,平均年齡高達91.7歲,102歲高齡的老爺子也住在這個病區。這裏的病人屬於“危重”中的“危重”,大部分都是重症感染後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身體水電解質混亂,比如有些老人小便沒有了,上了血液透析治療,還有一些重症患者心肺功能衰竭,用上了ECMO維持生命。

C區是前不久新開設的,一共23張牀位,專收隨時可能會插管的病人,通過ICU專業支持,避免插管及病情進一步惡化。

50%以上有8—10種基礎疾病

最多的患者有21種

龔仕金主任說,高齡重症患者的最大特點,就是基礎疾病特別多。我們做過統計,ICU裏的高齡重症患者,合併8-10種內科基礎疾病的比比皆是,比例在50%以上。其中最多的一個病人,集合了21種不同的基礎疾病,病情非常複雜。

這個病人是一位83歲的老爺子,他原本基礎疾病有輕有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梗塞、肺氣腫、動脈硬化、吞嚥功能障礙……凡是大家能想得到的疾病,他身上都有。

“這次感染新冠後,老人病情一下子惡化,呼吸衰竭被送入我們醫院ICU治療。目前是氣管插管的第6天,在我們的精心治療下,病情暫時穩定。但我們就怕病情一下子有變化,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有生命危險。”

老年人常見的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慢病,還有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等累及肺部的基礎疾病,本身肺功能就不好,感染新冠後更是雪上加霜。

龔仕金主任說,基礎疾病多的高齡患者,一旦某個基礎疾病出現惡化,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多種基礎疾病都往惡化方向發展,那麼病情就會非常兇險。因此,遇到這樣的高齡患者,我們都要配備專人盯着,任何可能引起疾病變化的細節,我們都非常關注,絲毫不能鬆懈。也正因如此,現在臨牀上對重症醫生的需求很大。最近雖然臨近春節,但爲了救治這些重症患者,我們所有人的節假日都取消了。

爲什麼高齡重症患者救治這麼難?

“對於我們醫生來說,對於老年重症患者,如何精準治療是非常大的挑戰。因爲這部分人羣本身免疫力弱,基礎疾病衆多,而且病情變化非常快,容易使疾病往壞的方向發展,治療難度比一般的病人要大得多。”

龔仕金主任說,新冠感染不僅僅是肺部的問題,我們發現,有的老人可能肺部感染不是很嚴重,但是對其他臟器功能的影響比較重。感染新冠後,會導致原有基礎疾病加重。因此,高齡重症患者更需要強調綜合性的管理。

高齡老人感染新冠後,首當其衝影響的是心臟和腎臟。感染後,老人咳嗽咳痰症狀嚴重,心腎功能一下子失代償,心臟和腎臟疾病的發病率會增高。此外,老年人感染新冠後特別容易引起血栓,會大大增加腦血管意外的發生。而且預防的難度也很大,年輕人可以使用抗凝藥物來預防,但是老年人用藥非常棘手,用多了會增加出血風險,用的量不夠又起不到預防作用。

老年人本來就用藥很多,感染新冠後要使用抗病毒藥,但很多藥之間有使用禁忌,比如一些他汀類藥物不能和抗病毒藥物同時服用等。激素類藥物也是新冠治療的常用藥,但有些患者使用後,會增加消化道出血等風險。

(浙江醫院三墩院區ICU救治場景圖)

病程持續時間長、惡化速度快

有時維持病情不進展

就是很好的表現了

據浙江醫院三墩院區重症醫學科主任蔡國龍介紹,浙江醫院三墩院區ICU從12月19日起收治至今的230多個新冠危重症病人,平均年齡80歲。病患大多集中在75歲-85歲,90多歲的也不佔少數。

“老年人的病程較長,在ICU的時間會持續兩週左右。”蔡國龍說,其實從急診收治的重症病人已經大幅下降,目前ICU收了很多院內其他病房近期因基礎疾病原因導致加重的病人。

蔡國龍說,“老年人的免疫力弱是一大特點,有超過半數的老年人會出現後續的合併細菌感染。”另外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病程持續時間長、惡化起來速度快。

“大部分老年人基本在感染10天左右後轉陰,相對於年輕人一週就能轉陰,老年人確實需要更長時間,有些老年人陽性持續半個多月都沒有轉陰。”

蔡國龍說,這與老年人兼有心腦血管、胃腸道等多種基礎疾病緊密相關。尤其是糖尿病和尿毒症,後續的惡化會更嚴重。有一位92歲有高血壓和中風的病患感染新冠,在接受氣管插管治療後,七天轉出了ICU病房。

蔡國龍表示,“這個恢復速度算是比較快了,縱使是健康的老年人,他本身的免疫力也和年輕人相差很多,因此,及時關注老年人的病情變化顯得尤爲重要。維持病情不持續惡化,有時就是很好的表現了。”

最欣慰的是看到重症患者從ICU轉出

早診早治是避免重症最有效的方式

“作爲醫生,最令我們欣慰的是看到原本危重的病人病情好轉,從ICU轉出。” 龔仕金主任說,昨天就有一個93歲高齡老人出院,他原本有多年的冠心病和糖尿病,心功能很差,以前還發生過心梗,心臟裝了兩個支架。這次感染新冠後,老人很快就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很嚴重,送過來的時候兩個肺都白了。到了醫院後很快氣管插管,8天后脫下呼吸機。如今已經恢復到感染前的狀態。

蔡國龍提醒,對高齡老人來說,早發現、早治療是避免新冠重症化最有效的方式。如果家裏的老年人感染新冠後出現高熱情況,要及時降溫、補充水分,防止脫水。與此同時,也可以在染疫後第一時間喫小分子的抗病毒藥物。

蔡國龍講到一個病例,“有一個97歲的老爺爺,送來的時候肺部有輕微的肺炎。主要的症狀是高熱、缺氧,氧飽和度只有80。還好他家裏人重視,發現他脈氧不好,就馬上送過來,抗病毒治療5天后就出院了。”

除此外,蔡國龍還建議多關注老年人在室內的輕度活動,如稍快行走後的呼吸狀態、脈氧情況,如果小於93,就要密切關注、及時送來醫院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