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6家房企籌劃發行中票約86億。

日漸寬鬆的融資通道終於將更多房企納入其中。1月12日,旭輝擬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第二筆中票拿到了中債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債增”)提供的保函。

同期,閩系房企中駿、華南房企雅居樂、西南房企新希望地產,各自中期票據的狀態也已更新爲“完成註冊”。此外,此前已出現債務展期的閩系房企寶龍、華南房企合景泰富等也出現了中票發行的行列中。

業內有觀點指出,上述幾家房企當前的發債舉動,說明當前監管層支持發債的主體範圍出現了明顯擴容,供給端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加大。

事實上,近來高層會議上關於房地產的表態中頻繁提及對企業融資的支持、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等,落實“金融支持16條”措施,保持房企信貸、債券等融資渠道穩定。業內認爲,2023年房企融資環境將保持寬鬆,受益企業的範圍有望擴大,從而進一步推進行業融資正常化、紓困優質企業、推進保交樓工作。

受益房企增多

只有未違約的房企纔可以發新債的局面,正在被打破。

1月12日,正在籌劃第二筆中期票據發行的旭輝,拿到了中債增提供的保函。該文件顯示,旭輝將在銀行間市場發行金額不超過15億元的中期票據,期限爲3年,由中債增提供全額擔保。

不只是旭輝,早在2022年9月便已經出現在中債增擔保發債名單中的閩系房企中駿、華南房企雅居樂,各自相應的中票發行工作也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

1月10日,交易商協會網站顯示,廈門中駿集團有限公司關於發行202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註冊報告項目狀態爲“完成註冊”,擬發行金額爲15億元;同日,雅居樂的一筆中期票據也完成註冊,擬發行金額爲18億元。

同期,閩系房企寶龍也有一筆中期票據的項目狀態更新爲“預評中”,擬發行金額爲15億元。合景泰富、新希望地產亦各自有一筆中票已在2022年12月“註冊完成”。粗略估計,上述6家房企的中票發行額度上限合計86億元。

與此前發債主體多集中於無公開市場違約行爲的大型頭部房企不同,此番發債的6家房企中,尚保證着正常債務償付的中駿、雅居樂屬於中小型規模房企,合景泰富、旭輝則是已有境外債務重組的動作,而寶龍則是在境內、境外均推動了債務展期。業內有觀點指出,上述述房企當前的發債舉動,說明當前監管層支持發債的主體範圍出現了明顯擴容,供給端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加大。

億翰智庫研究總監於小雨認爲,近來高層會議中的表述已從穩“優質頭部房企”轉向了穩“優質企業”,監管部門對於優質企業尤其是優質民企的融資支持已經十分明確,並且在加大力度,一方面是受益的企業範圍在擴大,目前已經看出苗頭;另外一方面是企業融資的難度預計將不斷下降,融資規模將有所增加。

2022年以來,房企融資一直處於低谷。據同策研究院追蹤,去年前10個月雖然出臺了一系列融資方面的指導政策,但融資環境並未得到有效改善,實際情況則是進一步惡化,直到11月房地產行業融資政策密集出臺,從信貸、債券、股權三個融資渠道爲房地產企業提供政策支持,12月房企融資才終於迎來了小高峯。

據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2月,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量爲1018億元,環比增加84.7%,同比增加33.4%,年內首次單月融資規模突破千億;其中,房企債券發行了411.6億元,環比增加92.2%,同比增加30.3%。

其中,“第二支箭”框架下,多家民營房企在監管層的支持下推進了債券融資。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中債增進公司爲12家民營房企205億元債券的發行提供了增信支持。與此同時,4家優質房企完成了780億元的儲架式項目註冊。

着力推動保交付

繼2022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後,包括住建部、央行等在內的多部門在紓困和支持房地產方面接連釋放支持政策,在關乎房企命脈的融資方面,也給出了更多積極的表態。

1月10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會議指出,要落實好16條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用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第二支箭”),保持房企信貸、債券等融資渠道穩定,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

同時,會議明確了化解房企風險、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的四項行動,包括“資產激活”“負債接續”“權益補充”“預期提升”,以綜合施策改善優質房企經營性和融資性現金流,引導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迴歸安全區間。

中指院認爲,2022年四季度以來,多部門頻繁釋放房地產行業融資利好政策,從境內外信貸、信用債、股權等方面爲行業融資提供全力支持,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上述央行會議重申了要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預計當前各項政策將會持續快速推進,主要融資渠道也將繼續維持開放狀態。同策研究院也認爲,從政策和市場表現來看,預計2023年上半年會是房企融資的窗口期。

值得一提的是,監管層對房地產融資持續大力支持的核心目的之一便在於推動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據近來推進發債的房企內部人士透露,目前監管層對於發債用途有一定的導向,會傾向於房企將資金優先用於保交付。

保交付的支持導向從房企融資用途上亦可窺見一斑。記者梳理發現,2022年以來,各房企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中票的一項核心用途即爲項目建設,例如美的置業在2022年9月首次發行10億中債增擔保中票,便全部用於項目建設;而近來披露了募集說明書的合景泰富、新希望等房企,也表示募集資金將用於項目建設。

“過去銷售行情好的時候,開發貸可以覆蓋大部分的土地款,之後企業再投入一部分建設費用直至達到預售標準,後續的建設資金就可由銷售回款覆蓋。”有房企人士告訴記者,而銷售市場的持續下行使得過去的運轉模式難以爲繼,因而需要房企投入更多資金到項目上纔可推動項目建設,也因此需要更多發債融資才能保證最終的交付。

事實上,自2022年7月的“停貸潮”後,“保交樓”工作便與社會穩定和金融穩定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這也促使保交樓成爲了政府2022年下半年的重點工作,先是在當年7月“保交樓”首次被寫入政治局會議文件,而後的8月、11月中央相繼推出2000億專項借款和2000億再貸款,爲保交樓提供資金支持。

2023年以來的高層會議表態中,保交樓仍是重點議題,亦是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業內認爲,保交樓是防範化解房地產行業風險的關鍵舉措,相關問題越快解決,越有利於抑制消極情緒的蔓延,鞏固市場信心,穩住後續銷售,從而推動房地產行業的穩步修復和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