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邢萌

見習記者 毛藝融

近日,地方兩會陸續召開,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河北省等多省市陸續部署今年工作任務,重點聚焦數字經濟領域,明確今年數字經濟的發展目標,同時提出超前佈局元宇宙等未來產業。

受訪專家表示,在全球經濟整體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數字經濟成爲各國穩定經濟增長,實現經濟復甦的關鍵抓手,在對沖疫情影響、重塑經濟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紛紛加碼數字經濟,着力提高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拉動經濟增長、創造投資機會、改善民生等方面有着重要意義。

2022年數字經濟成果突出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

近期,各地紛紛交出優異的2022年數字經濟發展成績單,充分體現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良好。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梳理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發現,多個省份數字經濟增加值超萬億元。例如,2022年,福建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2.6萬億元;江西省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萬億元,佔GDP比重提高到35%。

記者還發現,數字經濟相關產業領跑發展,新興產業規模持續壯大。相關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2年,廣東省高新技術產業達6.9萬家;廣西省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380家,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3.9%;福建省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左右,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突破1萬家;浙江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5%、6%和10%。

“數字經濟的發展,一方面會激發大量消費新需求,促進消費升級,激活新的產業鏈條,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就業崗位;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激發產業創新活力,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程,培育新動能,增強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有利於推動我國產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Uweb校長、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執行主任於佳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將進一步優化我國經濟結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爲各地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國網雄安思極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威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明確數字經濟發展目標

元宇宙等迎發展契機

國務院2021年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文中提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0%。

各地政府在工作報告中明確了今年以及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目標。對於2023年數字經濟的發展目標,雲南省提出2023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增長20%以上;福建省提出2023年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2.9萬億元以上。

對於今後五年數字經濟的發展目標,浙江省提出到2027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過1.6萬億元;江西省提出數字經濟規模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目標達45%以上;上海市提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8%。

“各地今年紛紛加碼數字經濟,各項綱領性文件陸續出爐,意味着制度體系正積極完善,這爲今後發展數字經濟提供了政策保障,也是夯實國家政策具體體現。”工信部新基建重大項目評審專家、北京郵電大學科技園元宇宙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陳曉華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數字經濟相關領域成爲各地引領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引擎,元宇宙等未來產業也將成爲地方搶抓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發力方向。例如,上海市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新賽道,在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五大領域加速佈局;武漢市提出推動元宇宙、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計算等產業加速成長,爭創未來產業先導區。

對此,楊威表示,元宇宙帶來“數字孿生+”,一方面是智能社會數字化治理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元宇宙爲數字經濟賦能,爲數字經濟的情景體驗式發展帶來契機。

“元宇宙作爲前沿數字科技的集成體,有望應用到社會的各類運行場景,能夠有效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陳曉華表示。

數字經濟難題待解

專家: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數字經濟的發展仍面臨多種難題,需逐一破解,接受採訪的專家紛紛提出破局建議。

一是健全數字經濟監管制度措施。“當前數據資源在流通過程中仍不斷遇到權益體系與監管體系不完善、分級分類機制缺失,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陳曉華表示,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健全各項制度措施,結合地方自身人力,物力,財力及產業實際情況夯實數字經濟生態,不斷髮掘內需潛力,完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引導企業健康有序安全良性發展。

二是優化數字經濟營商環境。楊威建議,將優化數字經濟營商環境納入“放管服”改革體系,包括在事前准入方面進一步簡政放權,同時確定目標方案,不斷提升數字素養。

三是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於佳寧表示,當前在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數據要素價值化進程較慢、大數據產業支撐能力不夠、企業數字化轉型意識不足以及數據安全問題等,要進一步實現數據要素的高效配置,加快數字經濟相關人才培養,各地要根據特色做好頂層戰略設計,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數字產業生態。

四是創新數字經濟發展的手段。楊威建議,要對不同領域“數字基建”實施不同發展策略,比如對於涉及高新技術和專門領域的“數字基建”應該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提高市場主體參與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