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定期舉辦經濟形勢座談會

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將於明日開幕,這次全會是一次換屆的大會。回顧過去五年,十三屆北京市政協緊緊圍繞關乎“國之大者”的首都工作履職盡責,爲推進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積極貢獻。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五年來,十三屆北京市政協開展各種協商活動123項,民主監督75項,提案6514件,95.4%的委員運用提案履職。提案建議辦理採納率佔交辦提案的84.6%,爲助力黨政部門科學決策、推進首都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創建提案交辦“直通車”機制

十三屆北京市政協的這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北京這座偉大城市實現深刻轉型、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的五年。十三屆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從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入手,探索創新提高提案工作質量的途徑和方法,着力構建多層次、全方位提案辦理協商格局,聚焦全市黨政中心工作廣集良策、廣聚共識。

爲深入落實“協商貫穿於提案工作全過程”理念、要求,十三屆市政協提案委員會首次在全會前舉辦提案選題知情通報會,組織政務諮詢,深化選題協商。同時,首次利用全會最高履職形式,邀請提案者與黨政部門,創新開展立案協商和交辦協商。針對宏觀性、前瞻性較強或涉及部門職能交叉的435件提案,送市級領導參閱,更好發揮了提案諮政建言作用。

十三屆市政協提案委員會還與市政府辦公廳、政務服務局聯合創建並舉辦22期“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欄目,採用全媒體形式對提案辦理協商進行直播。委員會精心組織策劃疏解整治促提升、優化營商環境、大氣污染整治等民生重點,23個政府部門“一把手”和46位提案者共商提案辦理,以對話的形式、協商的環境,宣傳黨政決策部署,促進問題解決。

應對新冠疫情挑戰,十三屆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創建並固化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提案交辦“直通車”機制,第一時間啓動立案、交辦程序,直送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在疫情防控、“十四五”規劃編制、冬奧籌辦等首都社會經濟發展急事、大事上,貢獻政協智慧。

據統計,過去五年,市政協領導共督辦50個議題、244件重點提案,帶動了黨政部門提案辦理工作,促進了高位推動提案辦理新格局。市政府領導領銜辦理、局級領導牽頭辦理提案達到承辦提案的15%左右。

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貢獻政協智慧

過去五年是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既幹成了許多計劃中的大事,也發生了許多“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面對本市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十三屆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從未缺席,及時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對策建議。

由於近年來政協建言的時效強、建議實、質量高,使得政協建言由“我要報”“我要說”逐步轉變爲黨委政府“要我報”“請我說”。北京市領導就經濟熱點問題邀請政協委員談看法、談意見已經成爲“家常便飯”。

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北京市政協彙集了一大批經濟專家、學者和企業家政協委員,每年定期舉辦兩次經濟形勢座談會,邀請國內經濟界頂級專家作形勢報告,請市有關經濟部門通報經濟運行情況,組織各界委員提出意見建議,有關建議既形成綜合材料在市委全會前報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重要觀點又通過《諍友》一策一報,得到市領導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爲本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貢獻了政協智慧。

五年來,十三屆市政協經濟委員會特色協商履職平臺的品牌名片越擦越亮。經過多年積累和探索實踐,十三屆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創設了財政預算民主監督組、經濟形勢座談會、委員沙龍三個獨具特色的個性化協商履職平臺。其中,財政預算民主監督組把民主監督職能落到了實處;經濟形勢座談會集中發出把脈首都經濟的政協聲音;委員沙龍讓市政協委員們在學習中履職、在履職中學習。

十三屆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引導委員不斷強化“建言資政是履職成果、凝聚共識也是履職成果,甚至是更重要的成果”的認識,不僅在委員範圍內需要廣泛凝聚共識,還要推動委員針對難點、熱點、焦點問題和特定羣體利益訴求,深入基層和界別羣衆有的放矢地做好宣傳政策、理順情緒、增進團結的工作,把“同心圓”畫得越來越大。

全力打造首都特色 委員學習品牌

過去五年,十三屆市政協學習委員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核心,認真研究委員學習特點,積極探索委員學習規律,推動建立學習工作制度、形成學習工作機制、豐富學習工作形式、提升學習工作效果,在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增進委員思想政治共識,提升委員履職能力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五年來,十三屆市政協學習委員會全力打造首都特色的委員學習品牌。以各專委會分黨組爲依託組織落實,以委員履職臨時黨支部爲基本單元建立27個委員學習座談小組,非中共黨員委員也編入小組中,每季度圍繞一個主題組織委員集中學習研討,實現了委員學習全覆蓋。

同時,創新舉辦政協報告廳學習活動。五年間,十三屆市政協學習委員會緊密圍繞中共中央決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和委員履職需要,共舉辦政治、經濟、科技、衛生、國防、外交等方面的報告會50餘場,呈現出報告會數量多、受益範圍大、吸引力強的特點。其中,絕大部分報告會面向全體委員和各區政協直播,方便了市政協委員學習,也爲區政協委員學習提供了幫助。

十三屆市政協學習委員會還全面開展委員讀書活動。在北京市政協履職平臺創建“京華書院”讀書平臺,形成了“團結在光輝的旗幟下”板塊開展以思想理論武裝爲主要內容的讀書活動、“讀思資政”板塊開展以服務履職爲主要內容的讀書活動、“品讀書香”板塊開展委員閱讀活動的三位一體的委員讀書工作格局。2022年,市政協聚焦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政協履職平臺京華書院“團結在光輝的旗幟下”讀書羣開展“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委員讀書活動。

據統計,過去五年,十三屆市政協學習委員會共組織各類學習活動400餘次,委員參加1萬餘人次;編輯《學習》內刊38期。

文/本報記者  王斌  供圖/北京市政協

馬上就訪

聚焦“共同富裕”

農民增收要增強工作緊迫感

隨着我國邁進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歷史新階段,“共同富裕”便成爲2022年北京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的重點協商議題。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2022年,市政協農業農村委圍繞“聚焦共同富裕目標,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重點協商議題,邀請部分民主黨派、專家學者和各涉農區政協等組成聯合調研組,先後走訪5個市級職能部門,赴13個涉農區聽取情況介紹,深入基層一線與20多個鄉鎮、70多個村相關負責人座談交流,實地考察20多個有代表性的點位。全國、市、區三級政協委員,7個民主黨派成員,相關學者,研究基地專家和模擬政協師生代表等共347人次參加了調研活動。

收入是反映民生的最核心指標。調研組發現,進入新世紀,特別是十八大以來,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大幅提升,但是,城鄉之間、各區域之間、區域內部之間的收入差距仍然相當明顯。農民收入保穩靠政府、致富靠市場,在農民增收問題上,政府出臺的政策措施趨於形成體系,但在精準發力、靶向作爲以及發揮市場作用方面還存在改進空間。

調研組給出建議,要增強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緊迫感,規劃好實現城鄉共富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同時,注重分類施策,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羣體解決致富難題。對中心城區應堅持農村城市化方向,以培育發展集體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爲抓手,重點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對平原發展區應加快“騰籠換鳥”,大力推進鄉村經濟多元化,重點挖掘經營性收入增長潛力,穩工資性收入增收勢頭;對生態涵養區應在政策傾斜的基礎上,拓寬增收渠道,以生態建設優化環境、綠色發展富裕人民爲目標,走出一條具有首都特點的生態涵養區農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此外,要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努力把農村產業的蛋糕做大。發揮好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共同富裕的作用,增強集體經濟組織服務成員能力。發揮好政府穩增保底作用,完善農民增收的政策創設。

“我們在調研中深刻地體會到,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促進農民收入增長,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須完成的目標。”北京市政協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已形成了促進農民增收和城鄉共同富裕的良好基礎和積極氛圍,“大城市帶動大京郊,大京郊服務大城市”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深入推進,農民在發展中分享到更多成果。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扭住農民收入這個中心問題不放鬆,凝心聚力,真抓實幹,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實現首都農民富裕富足,滿足全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聚焦“冬奧遺產”

賽後利用要堅守冰雪底色

2022年,北京成功舉辦冬奧會、冬殘奧會,成爲全球首個也是唯一的“雙奧之城”,帶給世人無與倫比的震撼。然而,北京冬奧會的意義遠不止一次比賽,因賽事而興建的比賽場館、場地,都將持續與公衆產生互動。人們置身於這些空間,依舊會記起“一起向未來”帶給人們的感召。

紮實做好後冬奧文章、續寫北京“雙奧之城”榮耀,是新時代首都發展的重要課題。2022年,北京市政協教文衛體委員會牽頭成立調研組,圍繞“用好奧運遺產,推動冬奧場館賽後可持續利用”開展專題調研。實地考察了北京全部8個冬奧競賽場館,以及冬奧村、延慶冰上項目訓練基地等非競賽場館和配套設施,參與調研的委員及黨派成員達600餘人次。

調研組認爲,北京冬奧場館賽後利用仍處在探索發展階段,在持續、充分釋放冬奧遺產效益方面還有較大向上空間,一些問題需要得到重視、積極推動解決。據統計,國內高達90%的雪場在夏季選擇停業,只有10%選擇四季運營,且經營狀況並不理想,“一季養三季”是雪上場館的“通病”。延慶賽區同樣面臨這樣的難題,目前開發利用的深度還不夠。

建議充分發揮延慶區冬奧遺產資源、自然生態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優勢,擦亮“冬奧、長城、世園”三張金名片,推動體育健身休閒業與文化旅遊業深度融合、互促共進。同時,開發可以支撐四季運營的體育文旅資源,打造戶外拓展訓練中心和戶外運動體驗基地。在保留原有比賽設施的基礎上,打造全季、全時、全域的冰雪娛樂中心和山地度假區。

此外,雪上場地由於賽道專業性強、項目難度極高,不具備直接向大衆開放體驗的條件,遊客只能參觀遊覽,無法親身在賽道上體驗,這就造成了冬奧場館的服務供給未能充分滿足羣衆期待。調研組建議,建設開發適合不同水平體育愛好者的滑雪道、越野步道和自行車道,建設修葺融入周圍自然環境的觀景臺、觀雪臺。

賽後利用要堅守冰雪底色,打造冰雪賽事訓練集聚地。積極申請舉辦國際冰雪訓練營和世界級冰雪賽事北京站,推動冬奧場館成爲“一帶一路”國家的冰雪訓練基地。同時,大力開展國內冰雪賽事訓練活動,發揮民營冰雪運動俱樂部作用,舉辦更多有影響力的商業賽事、公益賽事、青少年賽事。做精做強首都賽事品牌,不斷提升賽事訓練活動舉辦能力和服務水平,打造服務全國、輻射世界的頂級賽事訓練集聚地。

還可以推動多元化綜合利用,充分利用場館各種類型空間,以體育爲主線,拓展文娛展演功能,激發場館活力。加強活動策劃和創意設計,探索冰雪運動與音樂、書法、繪畫、電影、話劇、舞臺劇等藝術形式有機結合,打造冬奧文化IP。積極開展有影響力的外事活動,推動冬奧場館成爲國際交往會客廳,助力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

聚焦“博物館之城”

增加數量更要提升質量

北京是全世界博物館資源最多的城市之一,已有註冊博物館204家,每年接待觀衆量超過8000萬。2022年,是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全方位開啓的一年。按照市委確定的年度重點協商議題,北京市政協組建了聯合調研組,圍繞重點問題深入調研。

北京建設“博物館之城”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機構和人才優勢。北京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爲北京地區博物館事業發展儲備了資源。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北京地區已形成多學科、多層次、廣佈局的博物館體系和縱橫有序、經緯交織的博物館佈局。204家備案博物館構成了立體、多維度的博物館“百科全書”,其廣度、密度和深度爲全國城市所僅有。

2022年,聯合調研組先後考察了13家不同類型博物館,與45家博物館的負責人座談交流;採取一對一、面對面的形式,組織了3輪研討活動。各調研小組根據自己的發言方向,還開展了小切口調研,組織了專家研討、“線上沙龍”等交流活動,不斷聚焦調研方向、明確發言重點、凝練意見建議,就“什麼是博物館之城、怎樣建設博物館之城、如何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等問題,溯本求源、凝聚共識。

參與調研的同志認爲,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回答好“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的生動實踐,是貫徹落實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紮實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實現新時代首都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展示邁向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形象的具體舉措。

通過調研交流,大家認識到北京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不僅僅是數量的增加,更應聚焦質量提升。聯合調研組建議,積極建設發展國家級世界一流大館,推動中央部委、部隊、央屬企業等中央單位將新建博物館落戶北京,這是北京最大的優勢和特色。同時,完善博物館佈局,加快南中軸博物館羣規劃建設,深化副中心、海淀、雁棲湖、朝陽等重點區域博物館規劃佈局研究,利用騰退空間打造以民營博物館爲主體的文創園區。

此外,深化館藏展陳研究利用,加強與高校和研究機構合作,提高策展專業化、科學化水平,讓更多居民羣衆走進博物館。堅持“以大帶小”,支持引導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穩妥解決館址、文物騰退、扶持政策等問題。完善博物館服務功能,探索解決公益一類二類博物館運營、文創開發等方面的問題,促進文化消費。

本組文/本報記者  王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