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都市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立東)

1月12日上午,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王曉暉參加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聯組會,聽取經濟、科技、資源環境等界別委員對加快構建體現四川特色、服務國家大局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意見建議。他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決策部署,緊扣推動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戰略部署落地落實,聚焦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獻計出力,更好助推新時代新徵程四川現代化建設。

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田向利主持會議。

會上,省政協委員李涵、任志宇、國錦琳、何淑蘭、宋承志、周濤、謝毅、沈金權、景世剛、張金泉等先後發言,分別圍繞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先進電子信息產業集羣發展能級、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清潔能源強省、推動航空裝備產業發展、打造數字產業集羣、建設光伏產業體系、推動動力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產業技術創新、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等提出意見建議。

認真聽取發言後,王曉暉作了講話。他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事關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大事,四川大有可爲,也必將大有作爲。黨的二十大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將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爲今年經濟工作的重大問題之一作了深刻闡釋,充分體現了總書記、黨中央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也反映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四川是經濟大省、科教大省,總書記對四川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寄予厚望,特別是去年6月來川視察時對我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提出重要要求,爲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省委堅定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體系日趨完備,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強勁,這是我們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優勢和基礎所在。同時也要看到,我省產業體系不優等問題仍然突出,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我省經濟大省、科教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差距也是潛力,只要加快對標補短、後發趕超,就能轉化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能。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明確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統攬四川現代化建設全局,提出加快構建體現四川特色、服務國家大局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根本目的就是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爲主攻方向,打造完整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不斷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綜合競爭實力,爲四川現代化建設提供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產業支撐。

王曉暉指出,構建體現四川特色、服務國家大局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要強主擎、揚優勢、搶先機、補短板。強主擎,就是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工業興省不動搖,深入實施製造強省戰略,推進優勢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不斷壯大工業經濟規模,鞏固提升工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揚優勢,就是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大力實施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計劃,深入推進“貢嘎培優”和“珠峯攀登”計劃,培育壯大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搶先機,就是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培育力度,堅持“一業一策”培育壯大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謀劃佈局未來產業,開闢新賽道、形成新優勢,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補短板,就是要針對性解決好制約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對接,促進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不斷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整體水平。

王曉暉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積極參與、獻計出力。近年來,省政協圍繞製造業發展、數字化賦能等重點課題深入開展協商,發揮直通車優勢在國家層面積極爭取支持,爲推動四川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決策部署的開局之年,也是推動新時代新徵程四川現代化建設開局起步的重要之年。希望各位政協委員聚焦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戰略支撐等重點課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提出更多務實管用的對策措施,助力四川加快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希望大家當好黨委政府聯繫羣衆的橋樑和紐帶,紮實做好政策宣講、關係協調、釋疑解惑、理順情緒、矛盾化解工作,共同團結奮鬥,爲四川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省領導李雲澤、陳煒、羅強、鍾勉,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