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1月12日,有着清華大學背景的億華通,在港交所二次上市。

億華通的實際控制人,是42歲的張國強。天眼查數據顯示,張國強持有18.61%公司股份,擔任董事長。他於2010年7月,獲得清華大學取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該公司三位執行董事之一的戴東哲,曾任職於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

兩位非執行董事,同樣來自清華大學。吳勇,是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旗下“水木創投”掌舵人,這家投資機構持有億華通A股5.3%股權;滕人傑,在清華大學任教多年,曾擔任清華自動化系副主任。

上市首日,億華通港股股價收盤於60港元,與發行價持平。市值70.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0.9億元)。

燃料電池生意

張國強做的是氫燃料電池系統。

氫能車裏的燃料電池系統,是動力總成核心部件,在整車成本中佔比約60%。目前,燃料電池系統多應用在商用車上,如公交車、城際客車及冷鏈物流車。

招股書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億華通共賣出746套燃料電池系統,獲得2.5億元收入。這塊業務貢獻公司收入超九成。

燃料電池系統售價高,以當期每kW平均售價4676元計算,80kW型號的售價約爲37萬元。

銷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是燃料電池汽車仍屬於小衆品類。

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年銷量較少,據灼識諮詢報告,2017年約1300輛,2021年約1600輛。4年時間,銷量僅多了300輛。

具體到億華通身上,自2016年推出首款商業化產品起,累計交付的燃料電池系統超過2100套。

“氫燃料電池車的成本高, 是企業難以跨越的門檻。” 金聯創氫能研究員張影影告訴《21CBR》記者,一輛氫燃料電池重卡的售價普遍達到百萬元,此價位的重卡類型商用車,用戶還能接受,中小型乘用車就不具有競爭性。

難以在乘用車市場打開局面,張國強的氫燃料電池生意不好做。

持續虧損多年

三季度財報顯示,億華通淨虧損9461萬元,若加上前兩年的虧損額,累計虧損近3億元。招股書預計,公司至少在2025年之前會持續虧損。

長期虧損的一大原因,是應收賬款收不回來,因壞賬計提損失。億華通2020年至2021年金融資產減值虧損分別爲9580萬元、1.77億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兩名主要客戶的應收賬款減值虧損增加。

氫能汽車屬於熱門風口,億華通的客戶裏有一些現金流緊張的新創車企,這導致回款困難。

金聯創氫能研究員張影影稱,氫燃料電池車的推廣應用存在侷限,導致企業盈利難。

以加氫站爲例,據金聯創統計,截至2022年底,國內共建成投運加氫站274座,而全國加油站的數量爲11.3萬座。加氫站的數量不及加油站的零頭。

“氫燃料電池基建設施少,加氫便利性尚屬空談。” 張影影說。

基礎設施不完善,氫燃料汽車銷量偏低,短期內,億華通自身“造血”困難。

過去三年時間裏,億華通的經營現金流均爲負,截至2022年二季度,現金及等價餘額僅有6.3億元。

張國強亟需融資支撐業務發展,度過探索期。

公司也在加快提升盈利能力。張國強稱,億華通未來重要戰略之一,就是擴充燃料電池電堆產能,並實現規模效益。

清華團隊創業

張國強擅長資本運作,在新三板、科創板都成功融到資金。這次赴港上市,億華通淨籌資9.83億港元(約人民幣8.5億元)。

2016年,張國強收購電堆技術公司上海神力科技後,億華通掛牌新三板, 累積融資7.9億元。2020年,轉戰科創板,通過IPO、增發累積融資超35億元。

他的個人求學經歷,堪稱勵志。

2003年7月,張國強本科畢業於山西財經大學市場營銷專業。2年後,他入職北京清能華通,一家從事新能源技術開發的公司。

該公司是在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及清華大學的支持下成立的。

張國強在這家公司待了7年,歷任部門經理、副總經理。

工作期間,張國強順帶提升自身學歷,於2010年7月,獲得清華大學取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2012年,張國強聯合清華大學教授李建秋,在清能華通基礎上,創辦了億華通。

曾經持股25%的李建秋,在2013年將股權轉讓給張國強,沒再擔任具體職務。

公司高管裏,也有很多清華人,比如執行董事戴東哲、非執行董事吳勇和滕人傑。

在管理公司之餘,張國強的學歷更上一層樓,拿了博士學位。

2017年,他拿到科學院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隨後完成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後研究。2020年,他又獲得新能源汽車正高級工程師資格證書。

一路唸到博士的張國強,現階段主要工作之一,或許是拿到融資,熬過行業虧損期。

(作者:楊松 編輯:鄢子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