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1月13日訊(記者 李春暉)國家統計局12日公佈了2022年12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2月同比上漲1.8%,環比持平。

豬肉價格明顯下跌

各類商品及服務價格中,豬肉價格下跌明顯,引發了較大關注。數據顯示,12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下降8.7%,降幅比上月擴大8.0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豬肉價格下跌存在供需兩方面的原因。供給方面,前期部分養殖戶存在過度壓欄和二次育肥等行爲,因近期豬肉價格連續下行,一些養殖戶對豬價前景預期轉弱而加速出欄,年底前市場上生豬供應顯著增加。需求方面,12月份多地處於疫情流行期,餐飲業面臨一定衝擊,豬肉消費需求較往年同期偏低。以上因素導致市場上豬肉供大於求,價格下行壓力較大。

1月9日,國家發改委發佈消息:1月3日-6日,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爲5.93:1,進入過度下跌三級預警區間。

按照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頒佈的《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過度下跌三級預警發佈時暫不啓動臨時儲備收儲;二級預警發佈時視情啓動;一級預警發佈時,啓動臨時儲備收儲。

“市場也在討論啓動收儲的可能。”王青表示。

春節效應提前顯現

12月份,受季節性因素影響,鮮菜和鮮果價格環比分別上漲7.0%和4.7%。“果蔬價格環比大幅上漲,充分對沖了豬肉價格下跌帶來的影響。”王青稱。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鮮菜和鮮果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冬季供給偏弱,以及2023年春節移至1月引發的節日性上漲效應提前。

春節效應還作用於其他商品和服務。12月份,飛機票、交通工具租賃費、家政服務價格環比分別上漲7.7%、3.8%、1.0%。

此外,家庭“大件”消費有所好轉。三大耐用消費品價格走勢結束了此前數月的偏弱格局,呈現“兩升一降”:家用器具環比上漲0.5%,通信工具環比上漲1.7%,僅交通工具環比小跌0.2%。

“家庭‘大件’消費的好轉表明居民消費信心有一定程度的回暖。”溫彬表示。

全年物價走勢溫和

除了12月份數據,國家統計局還公佈了2022年全年CPI:比上年上漲2.0%。

“(2.0%漲幅)處於溫和水平,與歐美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王青表示,“可以說,物價走勢是2022年國內外經濟體基本面的最大差異。”

2022年3月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CPI漲幅的預期目標是“3%左右”。回顧2022年月度數據,各月CPI同比漲幅皆未達到3%。單月最高點出現在9月,同比漲幅爲2.8%。

王青強調,2022年國內CPI漲幅變化主要由豬肉和蔬菜價格波動主導,代表整體物價水平的核心CPI則持續處於1.0%以下的低位。其背後原因,王青認爲得益於疫情前兩年國內貨幣財政政策始終未搞“大水漫灌”。

2023年高通脹風險依然不大

展望2023年,分析人士普遍認爲CPI將繼續保持溫和水平。

溫彬表示,首先,今年食品價格大體穩定。豬肉供給整體有保障,預計價格漲幅有限。近年來我國糧食連續豐收,農業生產持續保持穩定,除鮮菜受天氣影響外,整體食品難有較大的價格起伏。

其次,他認爲2023年輸入型通脹壓力有所減小,全球通脹中樞大概率較2022年下移。“IMF預計2023年全球CPI將由2022年的9.3%明顯下降至4.7%,我國面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將明顯下降。”

隨着疫情防控措施優化,2023年國內消費將開啓復甦進程。王青認爲,消費修復有可能帶動CPI漲幅階段性擴大,特別是與服務消費相關的文娛旅遊、酒店機票等價格可能出現較快上漲。不過,2023年CPI整體漲幅仍將處於3.0%以下的溫和區間。

“2023年全年CPI漲幅有望達到2.5%左右。”王青表示,“預計2023年國內高通脹風險依然不大,這將爲宏觀政策靈活調整提供較大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