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凱 於建平 北京報道

處在市場邊緣的威馬汽車,終於等來了屬於自己的“救命稻草”。

1月12日,APOLLO出行(00860.HK)發佈公告稱,公司全資附屬公司與威馬控股有限公司訂立收購協議,將以20.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威馬全資附屬公司WM Motor Global Investment Limited的全部已發行股本,並將以每股0.55港元的發行價配發及發行約288.25億股。資本市場方面,APOLLO出行早盤高開近14%,截至收盤跌8.63%,報0.233港元/股,總市值22.4億港元。

而隨着APOLLO出行公告的發出,威馬借殼上市的意圖也更加清晰。

或在二季度完成掛牌

實際上,早在2022年12月5日,APOLLO出行就曾發佈公告稱,集團正在計劃收購一家從事智能電動車的公司。目標公司的業務涵蓋一系列配備先進技術的智能電動車,目標客戶爲中國年輕且精通技術的用戶(特別是家庭)。雖然當時APOLLO出行並沒有給出具體的目標公司,但已有消息稱,威馬汽車將借Apollo智慧出行集團(即Apollo出行)的殼登陸港交所,以解決當下遇到的資金問題。

此外,記者瞭解到,威馬汽車在2021年第四季度就通過一系列換股方式獲得了AFMG 28.51%股權,成爲後者最大單一股東。隨後,持股比例降至23.67%。在完成此次收購後,威馬汽車持股比例將升至68.26%。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APOLLO出行公告對威馬汽車的收購後,後續的流程主要是APOLLO出行對威馬進行盡職盡調。考慮到威馬已於2022年5月31日遞交A1招股書且完成3-4輪對聯交所問題的回覆,本計劃於2022年10月完成聯交所聆訊,故上述盡職盡調具備已經香港聯交所審覈的材料爲基礎,計劃可在2-3月內完成。“樂觀估計,威馬具有極大可能性在本年二季度完成掛牌。”

此外,根據公告,本次交易Apollo出行將按每股0.55港元向不少於六名獨立承配人配售最多7123363636股股份,所得款項總額約39.17億港元(約合5億美元)。其中,所得款項的70%將用於進一步發展威馬的設計、開發、製造及銷售高性能頂級超跑及智能電動乘用車等業務,20%用於穩固電池和芯片等供應鏈體系,其餘10%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記者瞭解到,公告中所提出的開發高性能頂級超跑很可能是Apollo出行與威馬汽車計劃推出的A@X品牌,該品牌將打造一款定價在60—80萬元覆蓋高端市場的智能EV。同時,威馬汽車還將推出產品定價在15萬—35萬元人民幣覆蓋主流市場的威馬車型。

汽車分析師王坤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Apollo出行收購威馬汽車,對雙方來說都是利好。威馬汽車可以借殼完成上市,來緩解自己所遇到的資金壓力。同時,還可以利用Apollo出行在技術研發方面的資源。而Apollo出行也可以用威馬汽車在新能源產業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發展汽車產業。”

持續“輸血”以待明天

除公佈增發股份外,APOLLO出行還披露了三筆融資,其中港澳地區某知名商業銀行注資2.5億元港幣,正威國際注資5億元人民幣,雅居樂集團注資15億元港幣,總計金額超過20億元人民幣。

公開資料顯示,上述港澳地區知名商業銀行爲威馬現有銀團的參團行之一;雅居樂集團也是威馬D輪的最大投資方,也是目前威馬除管理層之外第一大股東;正威國際是世界500強企業,也是國內最大的銅礦企業,此次投資威馬或許是想將業務從原材料向整車行業拓展。此外,1月9日,正威集團與成都市人民政府簽署系列項目合作協議,擬在新能源汽車、新型材料、生物醫藥、文旅等領域發力,並將在成都投入建設新能源汽車全球總部和生產基地。而威馬汽車首席運營官侯海靖、高級副總裁陳國海也出席了簽約儀式。

對於威馬而言,這筆融資無疑是“救命稻草”,在獲得資金後,威馬將用於增加現金儲備,補充現金流和所需運營資金。

“資本之所以看好威馬汽車大概率是因爲其擁有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製造經驗,有重回市場前列的可能。”在汽車分析師田力看來,威馬的基本盤並不差,並且擁有用戶和品牌口碑,存在重回一線市場的可能。

的確,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飛速。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567.4萬輛,同比增長90%。並且,根據發展情況來看,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還將持續增長,這也給予了新能源企業更多的機會。

雖然威馬汽車現在聲量下滑,但其根基還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威馬汽車已建立由784家合作門店組成的銷售及服務網絡,包括541家威馬體驗館(提供展示但不銷售車輛)以及198家威馬用戶中心及45家威馬星創中心(均提供展示及銷售車輛),遍佈中國247個城市。

而在收入方面,威馬一直處於增長態勢。根據威馬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威馬汽車收入分別爲17.6億元、26.7億元、47.4億元,三年合計91.7億元。考慮到會計報表中確認的收入需扣除經銷商返利等,公司實際營收分別爲21.07億元、24.46億元和63.64億元,三年合計109.17億元,後兩年同比分別增長51.6%和77.5%。

由此來看,威馬汽車在造車新勢力當中,還是有重回頭部的可能。王坤對記者表示:“威馬之所以會掉隊,一方面是產品迭代慢,沒有快速的更新系統,升級車型。另一方面是威馬汽車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無法朝正確的方向發力。如果將這兩方面改善,威馬還是有希望挺進最後的淘汰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