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財險向東方資產出售4戶標的不良資產,其中3戶涉及信託計劃,因此在投資資產中佔比較高的信託計劃風險仍值得關注。

近日,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財險”)發佈重大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公告稱,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資產”)將以11.03億元作爲轉讓底價向中華財險購買並取得4戶標的不良資產,其中3戶涉及信託計劃。

從股權結構看,東方資產爲中華財險實際控制人,同時,東方資產近年的主要收入亦來源於旗下的保險公司。公告顯示,中華財險與東方資產此次不良資產批量轉讓涉及權利轉讓和債權債務轉移,根據監管規定,本次關聯交易的類型爲利益轉移類關聯交易。

2022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中華財險投資收益爲14億元,同比下降42.29%,而在投資資產中,信託計劃仍爲主要配置對象,在總投資資產中佔比22.34%。評級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10月末,中華財險違約投資項目所涉投資金額共計97.06億元,公司信用債和非標資產投資的相關風險仍需保持密切關注。

1

4戶標的不良資產被轉讓

中華財險近日發佈的公告稱,2022年11月8日向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資產管理公司發送了《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不良資產包處置報價邀請函》。然而,11月29日僅有東方資產到場登記並參加轉讓活動,最終中華財險根據相關規定與東方資產就標的不良資產批量轉讓進行了談判和磋商,並最終達成交易方案。

根據公告,本次轉讓標的的不良資產共涉及交易對手(受託人或債務人)4戶。截至基準日2022年4月30日,轉讓的標的不良資產英大信託-永利19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信託受益權、中信信託•武漢中央商務區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受益權、西部信託·鯤鵬3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信託受益權、海航質押式回購債權(或轉讓資產對應的底層資產),涉及本金餘額共計11.80億元、利息0.44億元、違約金等3.90億元,債權共計16.13億元。

此前,深圳市世聯資產房地產土地評估有限公司對標的不良資產的評估價值爲12.57億元,中華財險在此基礎上設定了12.8億元的回收底價。但最終中華財險與東方資產確認的轉讓底價爲11.03億元,中華財險在公告中表示,轉讓底價由雙方在前次競價活動產生的最高有效報價11億元的基礎上進行協商確定,未明顯偏離市場價格。

後續,處置標的不良資產產生的回收款項將由中華財險和東方資產依次按照三個部分進行分配:首先回收款項向東方資產進行分配,直至東方資產累計分配所得金額達到其已經支付的轉讓底價,及以轉讓底價爲基礎,按6.5%/年的綜合成本率計算的綜合成本。

其次,支付至東方資產的綜合成本後,如有剩餘,則向中華財險進行分配,直至中華財險累計分配所得金額達到回收底價12.8億元;最後,支付至中華財險回收底價後,如仍有剩餘的,則在東方資產和中華財險之間按照80%和20%的比例進行分配。

2

警惕關聯交易  

東方資產和中華財險的關係不止交易對手方,從股權結構看,東方資產持有中華聯合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集團”)51.01%的股權,爲中華集團大股東,而中華集團持有中華財險87.93%股權,因此東方資產亦爲中華財險實際控制人。

公開信息顯示,東方資產共有四大業務板塊,分別爲不良資產管理業務、保險業務、銀行業務以及資產管理業務。但近年來,東方資產淨利潤下滑明顯,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東方資產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0.3億元,同比下降84.44%。

此外,從業務收入構成看,東方資產近年的主要收入並非來源主營的不良資產經營業務,而是來源旗下的子公司中華集團等。iFind數據顯示,2019-2021年末,東方資產不良資產經營及處置淨收入佔當年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爲21.01%、21.77%、19.26%;同期東方資產所賺保費佔當年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爲42.39%、48.43%、56.65%。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表示,“東方資產作爲中華財險的實際控制人,兩者之間確實存在較大的關聯交易的可能性,並會由此引發關聯交易風險和損害中華財險中小股東的利益。因此中華財險除了需要建立獨立、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之外,還應就可能的關聯交易事項建立大股東所派出的董監高被排除在外的特別審查機制。”

3

信託計劃風險值得關注  

截至2022年9月末,中華財險資產總額835.52億元,所有者權益181.13億元,較2021年末均有所增長。同時,其保險業務收入爲500.46億元,同比增長11.03%;淨利潤10.84億元,是上年同期的4.25倍。

然而,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2022年前三季度中華財險投資收益爲14億元,同比下降42.29%;公允價值變動損益-6.36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2.92億元顯著擴大。

中華財險2022年三季報顯示,公司投資資產總額爲487.43億元,較2021年末增加約0.33億元。其中,信託計劃爲主要配置對象,2022年三季度末,中華財險信託計劃約爲108.88億元,在總投資資產中佔比22.34%。

從近年數據看,中華財險信託計劃投資規模呈現波動下降趨勢,2019-2021年末,中華財險信託計劃規模分別爲124.70億元、153.46億元、128.56億元,在總投資中資產中佔比分別爲23.59%、28.75%、26.39%。然而,相比其他投資產品,信託計劃在中華財險每年的投資資產中仍屬佔比較高的投資產品。

中誠信國際在2022年6月發佈的評級報告表示,中華財險信託計劃底層資產主要爲一二線城市的不動產項目。同時,2022年12月末發佈的評級報告顯示,在宏觀經濟下行、房地產行業信用風險持續暴露的環境下,中華財險部分投資資產出現逾期或違約風險。

2022年以來,中華財險新增4筆違約信託計劃,所涉投資金額共計25.68億元。截至2022年10月末,中華財險違約投資項目所涉投資金額共計97.06億元,累計減值計提比例爲22.76%。“考慮到宏觀經濟底部運行、房地產行業前景不明以及部分區域信用風險暴露的影響,公司信用債和非標資產投資的相關風險仍需保持密切關注”,中誠信國際提示道。

廣科諮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告訴《中國科技投資》記者,“信託投資是政策允許的保險資金投資範圍,但是也應該注意到信託投資的風險性是高於一般投資產品的,原因在於信託產品的基礎資產往往都難以通過一般信貸渠道進行融資,所以其風險性必然高於其他投資產品,而這其實與保險資產的投資風險偏好並不匹配。”

“保險企業爲了抵抗通脹、追求收益率,纔會選擇高風險的信託產品,但在政策框架內,保險資產的運營還是應該最大程度迴歸低風險偏好,以長期機構投資者的角色參與市場,而不是冒險追求短期高收益。”沈萌補充道。

從償付能力看,截至2022年9月末,中華財險償付能力充足率較2021年末下降33.65個百分點至152.34%,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較2012年末下降21.19個百分點至187.19%。同時,風險綜合評級結果顯示,2022年1季度、2季度,中華財險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均爲BBB類。

值得關注的是,自2023年以來,中華財險已兩次被納入被執行人。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1月4日和1月5日,中華財險分別被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和廣水市人民法院列爲被執行人,執行標的分別爲46.7萬元和0.88萬元。

記者就出售不良資產、投資業績等問題致函中華財險,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覆。

(中科財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