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1月14日訊(編輯 劉越)巴菲特曾一再強調市場不可預測,而常年研究A股的賣方們熱衷預測股市,新年節點更會唱起一年一度的“預言大戲”,一展研究實力。研判觀點最終遭“打臉”的情況卻並不罕見,覆盤2022年行情,中金公司“十大預測九個錯”引發熱議。

民生證券分析師牟一凌等在1月4日發佈的研報中回顧2021年底券商對於2022年的展望,發現當時的幾個一致預期全錯,如製造業、消費盈利彈性恢復等。招商證券張夏也提示,1月份避免參與市場一致預期的交易非常重要,因爲1月風格切換快、預期變化快,需要非常警惕追高動作。

今年券商對於2023年的一致預期有哪些?牟一凌也進行了總結。

1、海外需求下滑,通脹持續回落,美聯儲加息放緩;2、國內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是消費;3、上游景氣度回落,利潤分配將會向中下游傾斜;4、在經濟弱復甦+通脹可控,風格偏成長。

此外,看好港股>A股似乎也是一致預期,從歷史規律來看一般年底的一致預期在全年很難實現,需要特別警惕這些一致預期過度發酵後將對應的板塊、方向推至高位,反而達不到預期出現股價下跌。

據財聯社不完全梳理,近日中金公司、招商證券、中信證券、中國銀河證券等多家券商公佈了2023年A股投資策略報告,消費、新能源、數字經濟等詞頻頻現身券商研報。

A股大消費板塊現過山車行情 港股已有消費股爆雷 傳言有機構當起“吹哨人”並建議逐步兌現

過年了,大家發了獎金自然要消費。因此,整個消費賽道近期被市場寄予較高期望。多家券商認爲,消費將成爲2023年拉動GDP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泛消費行業可能成爲重要的超額收益領域。

大消費板塊牛股頻出,疊加儲能概念的食品股黑芝麻最近一度22天11板,一個月股價累計最大漲幅達133%,乳業龍頭麥趣爾近期一度8連板,休閒食品概念股桂發祥月內一度8天4板。

不過,據券商中國報道,週二晚上有機構當起了“吹哨人”。該機構從四個方面論述了賣出消費板塊的理由,並建議逐步兌現消費股,更多關注估值尚在五年低位的大金融板塊以及科技製造業的結構性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週四黑芝麻收深交所關注函,要求說明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下降原因及覈查是否存在涉嫌內幕交易情形等,週五股價應聲跌停。此外,麥趣爾和桂發祥週五也同樣跌停收盤。

券商策略報告大多看好港股>A股,如興業證券海外張憶冬團隊認爲,在經歷了過去兩年最冷的寒冬後,港股流動性以及風險偏好改善明顯,港股的春天再次降臨。

但最近市場的表現卻形成了背離,港股有消費股已經爆雷。1月11日,周黑鴨因業績傳言當日股價重挫超22%,澄清後三天累計跌幅仍超30%。分析人士亦指出,需要關注的是前期復甦預期最強、邏輯最順的消費開始回調,中免、周黑鴨等標杆股大跌。其核心原因還是消費股給的預期很高,茅臺2023年預測PE已經給到30倍以上,而周黑鴨按照盈利指引是50倍的估值,這還是大跌後的。從海外來看消費很難一蹴而就回到疫情前,預期高點需要多一份謹慎。

基本面實質利空壓頂 光伏、鋰電、風電代表性個股波段跌幅已超4成 熱門賽道擁擠度回落至安全區間醞釀反彈機會?

新能源板塊亦被券商寄予厚望,多家券商策略報告不約而同將新能源視爲統籌能源領域“安全”和“發展”兩大主題的關鍵,普遍表示2023年新能源領域將孕育投資機會,特別看好風電、儲能、新能源汽車三大細分賽道。

盤面上看,部分新能源板塊個股股價表現卻大相徑庭。

海纜龍頭中天科技自10月高點迄今股價累計最大跌幅達45%。因公告計劃將近幾年增速最快的核心海纜業務拆分上市,中天科技去年11月25日巨單封跌停。根據中天科技2022年半年報,中天科技海纜實現淨利潤5.86億元,佔據上市公司淨利潤的30%以上。

有市場人士此前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天科技之所以想要分拆核心業務出去,應當是考慮到分拆後對於中天科技海纜的影響,子公司可以通過上市募資擴產,帶來更多增量業績,或許可以抵消掉上市公司持股下降被稀釋掉的存量利潤損失;其次,中天科技海纜憑藉海纜概念,或許能在估值層面獲得提升。

硅料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通威股份股價自8月高點迄今累計最大跌幅達41%。產業鏈方面,近期上游硅料、硅片降價消息不斷,在供大於求的局面下,硅料自11月下旬開始進入下行區間,最新報價對比去年下半年曾經超過30萬元/噸的高點,降幅已經超過40%,本週硅料價格跌勢加深。

綜合業內人士觀點來看,隨着產能的相繼釋放,硅料價格的跌勢短期內還將持續,甚至有望跌至6萬元/噸的成本價,屆時產業鏈各環節利潤格局也將隨之重塑。

鋰礦大牛股科達製造亦跌勢明顯,自7月高點迄今股價累計最大跌幅達44%。消息面上,碳酸鋰價格正歷經近兩年幅度最大的一輪迴調,較最高點跌約18%,遠期合約和P礦拍賣價也同步下跌。

據PV infolink,2023Q1末碳酸鋰價格高檔將徹底過去,下半年逐步回落至40萬-50萬人民幣/噸的區間,2024年進一步降至30-40萬人民幣/噸。高盛此前預測,2024年碳酸鋰價格可能會驟然調整至1.1萬美元/噸(約7萬人民幣/噸)。

分析人士指出,光伏、鋰電、風電等新能源熱門賽道成長股擁擠度過高或是導致股價委靡的重要原因。但是,天風證券劉晨明策略團隊近期發佈研報指出,熱門賽道的擁擠度經過大約4個月的消化後均已回落至安全區間,具備反彈動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