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酒李渡急於港股上市的背後,也體現出醬酒頭部化爭奪的緊迫性。

2022年1月13日,珍酒李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珍酒李渡”)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希望成爲近7年來首個上市的白酒企業,公開資料顯示,珍酒李渡也是國內第五大醬酒企業。近年來,郎酒、國臺酒業、習酒等國內頭部醬酒企業上市動作頻頻,在業內看來,醬酒們急於上市背後,是希望在本輪行業頭部化競爭中搶得先機。

招股書顯示,珍酒李渡是國內第四大民營白酒企業,旗下包括珍酒、李渡、湘窖等品牌,其中主要收入來自於醬香型白酒品牌珍酒。

2019年以來,國內醬酒熱度快速升溫,經銷商紛紛染醬,珍酒李渡也成爲本輪醬酒熱的受益者。2020年珍酒李渡集團收入約爲24億元,2021年收入爲5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12.7%,其中珍酒收入13.5億和34.9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約爲56%和66%。

2022年,隨着醬酒熱的降溫,行業競爭快速加劇,疊加疫情影響,醬酒企業增速集體放緩或回落。2022年1-9月,珍酒李渡實現收入42.5億元,增速也回落至18.2%,淨利潤也較2020年的21.7%下降至16.8%,同期珍酒依然貢獻了27.6億元收入,同比增長17%。

招股書顯示,2021年珍酒李渡就完成了上市結構的搭建,其中珍酒控股持股81.3%,投資公司KKR控制的Zest Holdings則持股16.2%。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白酒企業上市之路非常艱難,選擇港股上市也是無奈之舉。

2016年,金徽酒成爲A股第19家白酒上市公司,在此之後,除了2019年岩石股份通過資產併購染醬之外,包括西鳳酒、郎酒、國臺酒業等多家酒企謀求A股上市,但均未成功。

與此同時,珍酒李渡也是2020年以來第五家謀求上市的醬酒企業,而在謀求上市的酒企中,醬酒企業也佔大多數。2020年5月和6月,國臺酒業和郎酒分別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書,但隨後在2021年6月和2022年5月主動撤回上市申請,而金沙酒業和習酒也在爲衝擊上市做準備。

在業內看來,珍酒李渡急於在港股上市的背後,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出醬酒頭部化競爭的激烈。

根據珍酒李渡公佈的計劃,所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未來5年爲生產設施發展提升產能、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拓展銷售渠道,部分用於提升數字化水平和補充運營資金等。

目前珍酒李渡正在改建和新建生產設施加速擴產,預計到2024年前,其基酒產能將增加2.6萬噸,其中1.66萬噸爲醬香型基酒。珍酒李渡公司判斷,到2026年,醬香將成爲中國最大的白酒香型,銷售額約佔市場的41.8%,因此目前企業需要快速擴大產能,鞏固其市場領導地位和增加盈利能力。

從產業競爭格局上看,醬香型白酒“一超多強”的產業競爭格局體系已基本形成,第一梯隊的貴州茅臺江湖遙遙領先;第二梯隊習酒、郎酒不久前均宣佈2022年營收突破200億,緊隨其後;年銷售額在50億-100億的第三梯隊的國臺酒業、金沙酒業、珍酒等市場格局仍有重塑的可能性,而誰也不想掉隊。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包括茅臺在內,頭部醬酒企業都在加速擴產和擴張,試圖搶佔先機,而這也需要佔用大量的資金。權圖醬酒工作室總經理權圖曾測算,每1000噸醬酒的投資成本,保守估計也要在1.5億元左右。

白酒分析師蔡學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前醬酒行業的快速增長,一方面來自渠道擴張帶來了可觀的市場新增量,另一方面,醬酒本身單價較高,也放大了銷售額的增幅。但隨着“野蠻生長”的終結,2022年醬酒行業理性迴歸,醬酒行業品牌化、頭部化的趨勢正在愈發明顯,下一步酒企比拼的則是產能、品牌、文化和渠道的綜合實力,上市也是獲取資金和應對未來市場競爭的一種手段。

不過在沈萌看來,目前港股中也沒有大型白酒上市公司,港股上市是否是白酒企業上市的另一條出路,還有待進一步觀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