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隨着我國保險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外資保險巨頭正持續加大在中國保險市場的佈局力度。

去年以來,德國安顧、美國保德信、西班牙曼福再保險公司等多家國際知名保險公司通過收購股權、成立分公司、增資等方式加碼中國保險市場。去年年底,安達保險實現了對華泰保險的完全控股,華泰保險集團由此成爲國內第一家“中資”轉“外資”的保險集團。與此同時,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獲准更名爲“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成爲首家合資轉外商獨資的壽險公司。由此可見,儘管2022年保險行業增長承壓,但對外資的吸引力卻有增無減,彰顯了國外投資者對我國保險市場的信心。

保險業對外開放並非朝夕之功,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其成果源於各項政策舉措漸次落地打下的紮實基礎。2018年以來,監管部門先後三次出臺了34條開放措施,大幅放寬市場準入標準,基本實現中外資業務範圍一致,拓寬了重要金融領域的中外合作。目前,保險業外資股權比例限制已經全部取消,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外資獨資人身險公司、外資獨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相繼成立。

公開數據顯示,近五年來,銀保監會先後批准設立了約120家外資銀行保險機構,在華外資機構業務已拓展到保險控股、養老保險、保險資產管理等領域,外資保險公司資產則增長了約120%。

除不斷優化的監管規則和持續改善的營商環境外,外資普遍看好中國保險業自身巨大的發展潛力。從保費規模看,我國已經成長爲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但由於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仍較低,我國保險市場無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無論是財產保險還是人身保險,中國市場都具有大量的業務增長點和較強的創新空間。

此外,隨着我國再保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風險轉移分散機制逐漸完善,天然具備國際市場屬性的再保險行業成爲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突破點之一。來自銀保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已有529家境外再保人完成再保險登記系統登記,通過跨境交易的方式爲我國再保險市場提供供給。2021年,中國再保險市場向境外市場分出保費約1050億元。

同時,外資保險公司帶來了養老保險、健康保險和責任保險等領域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填補了國內保險業的部分空白。積極引入經營穩健、資質優良的外資金融機構,既能推動形成中外資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也爲豐富和提升市場標準、監管政策提供了有利條件。正如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所言,金融開放有助於中國發展質量的提升,也能讓世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