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早盤,哈藥股份(600664.SH)股價小幅低開。

近日,哈藥股份披露2022年業績快報,哈藥股份當年實現138.93億元的營收、4.31億元的淨利潤,爲近5年來最高。同在這一年,哈藥股份7位高管辭職界面新聞注意到此前的2018年至2021哈藥股份也有7位副總經理辭職

2017年至2020年,哈藥股份業績“節節敗退”,淨利潤分別爲4.07億元、3.46億元、5581.21萬元、-10.78億元。

2021年,哈藥股份推出股權激勵計劃,在第一個行權期的2021年,哈藥股份盈利3.71億元,扭轉了前年鉅虧逾10億元窘境,實現業績考覈目標。

爲什麼高管們頻頻“出走”?

1月12日晚,哈藥股份發佈2022年業績快報,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8.93億元,同比增長8.52%;實現歸母淨利潤4.31億元,同比增長16.04%,扣非後歸母淨利潤2.30億元,同比增長6.06%。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前三季度哈藥股份歸屬淨利潤爲1.56億元。這意味着,僅在2022年第四個季度,哈藥股份就實現歸屬淨利潤預計2.75億元,遠超前三季度整體表現。

而回溯歷年哈藥股份盈利情況,第四季度並非哈藥集團的豐收季,甚至哈藥股份第四季度還出現過“倒虧”,例如2021年、2019年、2014年等年份。

對於第四季度增厚不少的業績,有投資者發出“哈藥股份‘踩點’完成股權激勵業績考覈目標”的質疑。

2021年,哈藥股份共向99名激勵對象授予2135萬份股票期權。首次授予部分股票期權的行權價格爲2.44元/股;向98名激勵對象授予1105萬股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價格爲1.36 元/股。

公告顯示,該股權激勵計劃設定的業績考覈目標爲2021至2023年營業收入分別不低於122億元、140億元、161億元,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億元、2.2億元、2.42億元。

由此看來,哈藥股份離第二期的股權激勵營收考覈目標140億元差“一步之遙”。

回顧一期股票激勵計劃,哈藥股份扭轉前年超10億元虧損完成了業績考覈目標。

2020年哈藥股份歸母淨利潤鉅虧10.78億元之後,2021年,哈藥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28.02億元,歸母淨利潤3.71億元,剔除股份支付費用及在本激勵計劃有效期內影響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偶發事項後淨利潤爲2.24億元,滿足可行權與解除限售條件。

業績考覈順利達標的原因不乏受益於政府補助和資產處置。

財報顯示,2021年影響利潤的主要因素包括當年哈藥股份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爲8164.44萬元,佔當期歸屬淨利潤的比重爲22%,此外,2021年哈藥股份非經常性損益增加系下屬分公司處置閒置資產獲得徵收補償款2.11億元。

2022年,哈藥股份這部分“額外收益”又如何呢?

2022年度三季報顯示,哈藥股份資產處置收益同比減少93.27%,前三季度收到的政府補助約爲3213萬元,2021年這一數字則爲5599.19萬元 。

2022年12月6日,哈藥股份公告,哈爾濱市松北區政府擬對下屬公司三精製藥所有的哈爾濱市松北區前進鄉金星村房屋進行徵收,哈藥股份將獲得補償款合計約1.19億元,預計將增加公司損益約9200萬元。

按哈藥股份本次業績快報,2022年預計實現138.93億元的營收、4.31億元的淨利潤,爲哈藥股份近5年來最高。

此前的2017年至2020年,哈藥股份業績可以說是“節節敗退”,淨利潤分別爲4.07億元、3.46億元、5581.21萬元、-10.78億元。

也就是在這期間哈藥股份高管開始頻繁辭職界面新聞據公告梳理7位副總理辭職2018,副總經理吳志軍、沙梅離職;2019年,副總經理劉幫民、周行離職;2020年,副總經理高磊、魏雙瑩離職,盤虹同樣辭去副總經理職務擔任公司高級顧問

就在剛過去的2022年,哈藥股份也高達7位高管陸續離職包括了4名副總經理

具體來看,2022年10月,蘆傳有因退休原因辭去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蘆傳有將轉任高級顧問;2022年8月,肖強因個人原因辭去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不擔任其他任何職務;2022年6月,黃榮凱因個人原因辭去董事、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後不擔任其他任何職務;2022年5月,徐海瑛因退休原因辭去董事、董事會戰略與決策委員會委員、總經理職務,辭職後不擔任任何職務。

2022年4月,王海盛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將擔任哈藥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2022年2月,張鎮平因退休原因辭去副董事長、董事、薪酬與考覈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後不再擔任其他任何職務;2022年1月,王鵬浩因個人原因辭去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不擔任其他任何職務。

上述辭職人員當中徐海瑛因退休原因辭職其餘6人均因個人原因辭職。同時,7位高管中至少4位獲授了上述股權激勵期權。

在2021年的股權激勵計劃中,肖強獲授65萬份股票期權及65萬股限制性股票;徐海瑛獲授140萬份股票期權及140萬股限制性股票,爲獲授數量最多者;王海盛獲授50萬份股票期權;王鵬浩獲授50萬份股票期權及50萬股限制性股票。

一位熟悉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對於離職人員的股票激勵,一般要在行權前具備員工身份,離職的已行權部分沒影響,未行權的要作廢。該人士還提到一年7位高管辭職的確較爲頻繁董監高是公司治理的基礎之一,變動太頻繁不是好事但還是要具體看原因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對界面新聞表示公司管理團隊應該保持相對穩定,高管頻繁變動不利於公司完成經營業績。高管頻繁變動背後還應考慮董事會對高管的授權比較少、選人有人機制出現問題、薪酬考覈不公平、公司潛在較大風險等具體情況

哈藥股份爲國內首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早在1993年上市,業務涵蓋化學原料藥、化學制劑、生物製劑、中藥、保健品等產業領域 ,擁有“新蓋中蓋”、“藍瓶鈣”等多款高曝光的產品,還持有另一家藥品銷售上市公司人民同泰(600829.SH)74.82%的股權。

一直以來哈藥股份在營銷上高舉高打2021,上交所就曾向哈藥股份下發問詢函,大增的銷售費用成爲關注重點問題

2019年至2021其銷售費用爲8.61億元、10.75億13.27億元而同期的研發費用卻僅爲1.25億元、9252.70萬、9773.31萬。2022年前三季度哈藥股份銷售費用繼續高企達11.95億元同期研發費用則僅爲7805.90萬元

研發投入成果上,公告顯示,2021年,哈藥股份有四個品種即阿莫西林膠囊、辛伐他汀片、阿奇黴素片和注射用頭孢唑林鈉通過國家仿製藥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完成5個產品的一致性評價申報工作。2022年上半年,哈藥股份的注射用氨苄西林鈉和頭孢拉定膠囊2個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哈藥近年來缺少新的拳頭產品出現,存在產品研發滯後的問題。

行業業績層面,除哈藥股份之外,Wind化學制藥板塊內,醫藥股2022年的業績普遍預增。

例如,金城醫藥(300233.SZ)預計2022年淨利2.7億元至3.2億元,同比增長150.04%至196.34%;東亞藥業(605177.SH)預計2022年實現淨利潤約1.04億元,同比增長51.58%

疫情政策調整的2022年12月,哈藥股份的感冒藥等產品“緊俏”。

去年12月2日、12月8日,哈藥股份曾互動平臺上表示,哈藥股份及所屬企業有多個品種具有抗病毒、清熱解毒等方面功效。據哈爾濱日報2022年12月19日消息,哈藥三精緊急調撥原輔材料,調整生產計劃,保證雙黃連口服液供應,雙黃連口服液日產量達100萬支。

二級市場上,哈藥股份長期徘徊在3元/股上下,上一次股價衝上10元/股還得追溯回2015年。截至1月13日收盤,哈藥集團報收3.1元/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