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趙景緻    每經編輯 陳星    

人民幣匯率自去年11月以來持續上漲。1月16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升破6.7關口,爲去年7月份以來首次,且在主要非美貨幣中的表現亮眼。

與此同時,美元指數失守102關口,創7個月新低,也助漲了非美貨幣。近日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12月通脹繼續下行,市場對於美聯儲加息步伐進一步放緩的預期驅動美元指數走跌。

對於今年人民幣走勢,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判斷,2023年人民幣對美元匯價中樞有望較2022年底水平上升5.0%左右,即達到6.6附近。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認爲,2023年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大於貶值壓力。

近期人民幣爲何大漲?

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升值。16日盤中,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升破6.7關口,盤中一度升至6.6975;在岸人民幣方面,盤中一度升至6.6896。

此輪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始於2022年11月。Wind數據顯示,11月份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909點,12月份升值1248點。

王青指出,近期人民幣大漲,主要受三個因素推動。

首先,去年11月以來伴隨疫情防控政策出現重大調整,市場對2023年經濟復甦的預期增強。這從根本上緩解了去年4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的主要壓力,扭轉了匯市預期。這是2022年11月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的主要原因。

另外,近期受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操作調整影響,美元指數走弱,比價效應支持人民幣上漲。

最後,春節前後出口企業結匯需求增加,也會帶動人民幣走高。王青認爲,後兩個因素對近期人民幣上漲起到了一定“助攻”作用。

據記者瞭解,自11月底以來,三大人民幣匯率指數均處於上行狀態。

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2022年11月30日爲97.00,1月13日升至100.35;BIS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11月30日爲102.26,1月13日升至105.61;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11月30日爲94.70,1月13日爲98.46。

後期升值是大概率事件?

回顧2022年,人民幣對美元出現一定幅度貶值。王青認爲,這背後的主要推動因素有兩個:一是美聯儲政策收緊步伐明顯快於歐洲和日本央行,這帶動美元指數大幅衝高,比價效應下,人民幣對美元出現貶值。二是4月之後兩輪國內疫情高峯對經濟運行形成擾動,給匯市預期帶來一定影響。

“展望2023年,我們認爲此前推動人民幣貶值的兩個因素都會有所弱化,人民幣匯率有望再度走強。”王青表示,伴隨美國通脹延續當前的降溫勢頭,美聯儲加息節奏會進一步放緩,並有可能在2023年中前後結束本輪加息過程。而同期歐洲和日本央行則會保持更強的收縮姿態,以壓制各自的通脹勢頭。由此,2023年美元指數易下難上,比價效應可能帶動人民幣對美元轉向升值。

與此同時,國內經濟在2023年也將確定性地擺脫疫情影響,GDP增速有望出現較大幅度反彈,物價形勢將繼續保持整體穩定。“這樣來看,國內經濟基本面也支持人民幣適度反彈。”

王青認爲,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貿易順差有所收窄,但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不大。

“綜合以上,我們判斷2023年人民幣對美元匯價中樞有望較2022年底水平上升5.0%左右,即達到6.6附近。我們也認爲,伴隨匯市預期跟進經濟數據及其他重大影響因素不斷調整,2023年人民幣呈現單邊升值走勢的可能性很小,整體上將處於偏強的雙向波動格局。”

鄭後成認爲,2023年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大於貶值壓力。

鄭後成表示,這一判斷的依據有以下四點。

第一,從中美兩國宏觀經濟基本面看,2023年我國處於主動去庫存向被動補庫存轉化階段,而美國則處於主動去庫存階段,我國宏觀經濟基本面領先於美國。

第二,從貨幣政策走勢看,在美國ISM製造業PMI持續位於榮枯線之下,以及美國長短端利差倒掛的背景下,2023年三四季度美聯儲大概率降息,中美利差大概率收窄,利多人民幣匯率。

第三,從美元指數的走勢看,美元指數處於週期的頂部區域,隨着美國宏觀經濟承壓,以及美聯儲降息,美元指數的下行是大概率事件。

第四,從人民幣匯率自身週期看,當前人民幣匯率處於“811匯改”以來的第三輪週期的底部區間,後期升值是大概率事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