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提升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能級”“打造更具優勢的數字產業集羣”……在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數字經濟濃墨重彩;在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中,數字經濟同樣是委員們聚焦的內容:高校設立更多的對口專業、建立相關交易平臺、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北京商報兩會聚焦欄目,邀請來自中國民主促進會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界的市政協委員建言獻策。

市政協委員、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龔六堂:

在市屬高校增設更多數字經濟專業學位

龔六堂直言,數字經濟人才缺乏,需要從供給側進行改革,要培養更多人才,而非引入更多人才。

爲此,龔六堂建議,北京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構建數字經濟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一是加強數字經濟關鍵技術的研發與人才培養,實現自給。二是培養數字經濟方面的專業人才,在高校增設相應數字經濟專業學位。

龔六堂還發現,北京數字經濟的發展更多地集中於服務業,農業與製造業的數字化程度較低。據此,他建議除了促進農業和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之外,還需保持住服務業的先行優勢。“目前北京在服務產業方面的數字人才持續短缺,在新消費、新金融方面的數字經濟人才需求尤其旺盛。”龔六堂調查發現,在新消費方面,北京的數字經濟人才需求達到17.8%,上海15.5%、深圳8.9%、廣州5.9%;在新金融方面,北京的數字經濟人才需求達到19.5%,高於上海的15.8%、深圳的9.1%、廣州的5.6%。

“所以,要加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培養新消費、新金融方面數字經濟人才。”龔六堂建議,應鼓勵民營企業投入數字經濟領域的人才培養和數字化升級,現在大量的初等教育培訓結構在國家減負政策下正在面臨轉型,可以鼓勵有條件的培訓機構轉型成爲數字經濟人才的培養機構。

市政協委員、百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杰:

研究建立數字經濟交易基礎設施平臺

“目前,政府和企業對經濟活動數據的管理缺乏統一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支撐和全鏈條標準化體系,數據的科學治理與高效利用成爲影響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陳杰表示,“建議研究建立‘數字經濟交易基礎設施平臺’,推動數據資源作爲生產要素驅動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爲北京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陳杰介紹,數據的科學治理與高效利用仍是影響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但以企業爲載體的商業活動產生的海量數據資產,大都仍分散在各類票單證中。同時,各經濟參與主體自建的數據資產管理體系存在“標準不統一、接口不規範、身份賬戶不一致”等問題。

“政企、企企間數據聯通困難,不僅影響商業社會的信息共享,同時也影響政府在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管理能力。”陳杰介紹,財稅發票、商業單據等票單證是商業交易的最小單元,也是構建數字經濟最重要的基礎要素。

“應儘快研究建立‘數字經濟交易基礎設施平臺’,推動票單證的標準化、數字化,促使經濟交易數據在企業內部、企業之間、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企業與政府監管平臺之間的高效流轉、利用與管理,以實現數據可信互通、企業降本增效、金融機構交易風險降低、政府高效治理的數字經濟標杆應用。”陳杰表示。

市政協委員、高德地圖總裁劉振飛:

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儘管北京已經成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但在數字技術與產業協同發展、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方面仍面臨一定問題。”劉振飛指出,“相較於發達國家,北京數字經濟總量佔比較低,市場規模有待提升。2020年美國、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過60%,北京爲40%,仍有差距。”

爲此,劉振飛建議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一方面,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規模化應用,不斷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發展能力,鼓勵平臺企業圍繞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持續投入創新、主動創新,並開放生態,支持數字技術創新創業企業發展。” 另一方面,劉振飛建議將產業數字化作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通過鼓勵開放行業場景、政企合作提供普惠算力支持、補貼產業數字化項目、打造產業數字化標杆項目等方式,鼓勵實體經濟尤其是傳統產業、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

市政協委員、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

鼓勵平臺企業開放創新生態

作爲數字經濟最活躍的一方,平臺經濟在數字經濟崛起中的角色不容忽視,李志起建議,可以鼓勵平臺企業開放創新生態,構建創新協同機制。引導、扶持、鼓勵龍頭企業和產業合作加快建設一批面向場景、面向產業落地應用的產學研創新合作雲平臺。“還可以鼓勵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合作,建設區域數字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帶動區域各類產業數字化資源在共性技術研發和轉化應用方面深度合作。積極促進北京科技與金融有機結合,支持有產業化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加速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冉黎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