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代表(左)做客北青直播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着力打造“演藝之都”,推進“大戲看北京”。如何打造“演藝之都”、爲市民提供高質量的文化供給?昨天,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巴圖做客北京青年報“兩會直播間”,就演藝專業人才培養、提供高質量文化供給、創新演藝形式等方面,暢談自己的看法。他建議,高等藝術教育應“拆牆透綠”,敞開門來辦教育,培養優質人才和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助力北京打造“演藝之都”。此外,他建議創建中國北京國際舞蹈藝術節,提高中國國際話語權。

談打造“演藝之都”

創建國際舞蹈藝術節增國際話語權

作爲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巴圖代表在看到《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打造“演藝之都”的闡述時非常高興。今年,巴圖代表帶來的議案“建議北京創建中國北京國際舞蹈藝術節”正與此相關。

“爲什麼提這個建議呢?我做了調研,你看電影、美術、戲劇、音樂等藝術門類都有國際化的賽事、展演、學術活動等,在日益國際化的背景之下,中國首都通過藝術賽事和國際化演出形態,能夠實現話題的發起,體現我們某種形態的藝術引領和示範。”巴圖提到,舞蹈作爲一種藝術門類,現階段的國際化活動、賽事和演出“小而零散”,難以代表首都北京的最高水平。所以,他特別希望北京能創建國際性的藝術平臺,通過藝術節的形式展示中國舞蹈的最高水平。

巴圖代表之所以提出這個議案,也基於兩點考慮:一是舞蹈作爲“身體的律動”,不受差異化語言的影響,是最國際化的。二是北京也有這樣的基礎,北京舞蹈學院舉辦北京國際舞蹈院校芭蕾舞賽事已有8屆,中國大劇院舉辦中國北京國際芭蕾舞暨編舞比賽已有5屆。“我特別希望我們強強聯合,再整合更多的優質資源,讓中國舞蹈最優質的資源登上世界之巔。”巴圖代表說。

“大戲看北京”是“演藝之都”的載體

在巴圖代表看來,創建中國北京國際舞蹈藝術節,增加舞蹈藝術門類國際話語權,可在國際化的背景下,助力首都打造“演藝之都”。除了國際舞蹈藝術節這樣的平臺,打造“演藝之都”還需要具象化的表現形式,換句話說,打造“演藝之都”需要載體,而“大戲看北京”是打造“演藝之都”的載體。

去年11月5日,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開幕,當晚的開幕大戲正是北京舞蹈學院的原創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這臺融入版畫等藝術形式的高質量舞臺藝術也受到了媒體熱議和觀衆好評。可以說,“大戲”正是人民期待的藝術精品。那麼如何創作更多的藝術精品呢?巴圖代表認爲,作品背後就是創作,創作背後是精緻的藝術勞動,而藝術勞動的主體就是藝術家——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藝術精品的核心元素在於供給側,我們應該設置好人才培養的規格方向。”巴圖代表說。

開放辦學對藝術教育非常重要

那麼,如何培養優質藝術人才和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巴圖代表指出,這需要系統的教育培養。從中等職業教育到高等藝術教育再到院團教育,通過密切合作,在不同的階段完成人才培養使命。而高等藝術院校處於人才培養的上游,會直接影響藝術院團的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我們培養人才應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民審美方向,滿足市場和觀衆需求。如何做呢?我們應該摒棄象牙塔式的教育、關起校門的教育和書齋裏的教育,我們要打開大門,要‘拆牆透綠’。我們的辦學觀念應該是開放的,面向日益變化的藝術市場,距離觀衆的需求更近。”巴圖代表說。

市場和觀衆的需求不斷變化。對此,巴圖代表認爲,人才培養模式不應當是單一的、靜態的,應當動態調整。巴圖告訴北青報記者,此前北舞與國家大劇院、中央芭蕾舞團、中國歌劇舞劇院、東方演藝集團、北京演藝集團等一流院團和平臺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通過合作“橋樑”,實現了人才動態培養。這種“前店後廠”模式,也打造了一些具有影響力的產品。去年,在國家大劇院,北舞的《舞動經典》一票難求,效果非常好。

“開放辦學對於當下的藝術教育非常重要。我們要放開,面向首都的文化需求,與首都的頂級院團實現更加緊密的合作。其實,有了這些優秀的創作人才及演藝人才後,我們就會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實現‘大戲看北京’。”巴圖代表說。

談傳統藝術跨界和“出圈”

精品更需獨特的載體和表現形式

近年來,沉浸式演出、雲演出等形式受到觀衆喜歡。面對這種新型演出形式和觀衆的新需求,傳統藝術形式應該如何應對呢?在巴圖代表看來,實際上,舞蹈創作已經給出了答案。從《唐宮夜宴》的“出圈”,到《水下洛神》的美輪美奐,再到河南衛視聯合B站打造的劇情舞蹈綜藝《舞千年》,鋪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畫卷。近年來,舞蹈在衆多藝術門類中率先“出圈”,引起了熱議,也帶來了好評。

“藝術創作就是爲了創造新奇,滿足特殊變化和代表未來,這就是藝術的價值。所以,藝術的核心屬性一定是跟‘破圈’、跟變化、跟跨界相關,它應該是更敏銳的、先鋒的、緊跟時代的。這就是藝術,這也是藝術家的職責。”對於新潮的、跨界的藝術表達形式,巴圖代表認爲,傳統藝術應該主動去擁抱“破圈”、實現跨界。

在具體表現形式上,巴圖代表認爲,無論是陌生的載體還是新的表現形式,或者是新的傳播方式,都可能是跨界的表達,給觀衆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既尊重傳統又順應時代,這種的努力方向可能正是觀衆的審美方向。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大戲看北京’、實現經典的傳承。”巴圖代表說。

談吸引年輕人來劇院消費

要提供優質、真善美的藝術產品

藝術的吸引力取決於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在巴圖代表看來,藝術精品一定能吸引觀衆來到劇院。藝術的“座”是由“未來的座”決定的,也就是說,是由青年人甚至孩子來決定的。如何吸引青年人來到劇院呢?巴圖代表認爲,首先需要提供優質的、真善美的藝術產品。其次,要根據歷史文化資源和階段性需求,提供觸摸時代脈搏的產品。最後,要專門爲孩子們打造他們喜歡的藝術產品。

巴圖代表介紹,北京舞蹈學院即將成立少兒舞蹈團,從全國範圍內選拔人才,讓同齡人給同齡人演繹藝術作品。“在同輩引領的過程,讓孩子們感覺親切,願意走進劇院,親近藝術。這可能就是打開青少年進入藝術大門的最佳方式。有了優質的藝術人才,有了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有了優質的作品,我想,我們將來是不愁票房、不愁觀衆的。”巴圖代表信心十足地說。

文/本報記者  劉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