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上個世紀的世界冠軍,晚年住在養老院,72歲的除夕夜獨自離世。有喜悅,當然也有憤怒和淚水。

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尼克松訪華也起源於乒乓球運動,成爲歷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一個好故事。

在奧運賽場上,乒乓球一直是我國的優勢項目。歷屆奧運會,中國人都對乒乓球特別關注。現在它已經流行起來,成爲了無數中國人的開心果。

我們知道,中國乒乓球是不可戰勝的。60年代,梁麗珍是乒乓球世界冠軍。晚年,她自願住進養老院,並在除夕之夜永遠死去。

無知,迷茫

在東京奧運會上有這樣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跟隨希臘代表團--難民代表團。

他們沒有國家的支持,沒有人民的鼓勵和支持。當他們在場上受傷時,只能躲在角落裏偷偷擦眼淚。他們來的匆匆,走的也快,甚至還要來回奔波。

他們讓無數中國人熱淚盈眶,不僅是因爲他們對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感到遺憾,更因爲我們經歷過,我們感同身受。

1932年,當國家還面臨內憂外患、亂象叢生的時候,劉長春作爲中國代表,隻身一人參加了奧運會。這也是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那是一個開始。此後,中國從未缺席過任何一屆奧運會。

後來我們拿到了第一塊獎牌,第一塊金牌,一個個體育明星誕生,產生了無數的傳奇……

梁麗珍,1945年出生於廣東,父母都是普通工廠工人,她是家裏的獨女。她的父母很重視她的教育,她的生活也比較好。錢也愁。

梁麗珍也很有競爭力。她從小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那時候游泳剛剛在中國出現,一下子就掀起了大家對游泳的熱情。甚至出現了全民游泳的場景。梁麗珍的父母擔心女兒,想讓她多運動,鍛鍊身體,不讓她生病。正好游泳流行,他們就送女兒去學游泳。

但是梁麗珍自己對學游泳並沒有太大的興趣。

看來她並沒有什麼天分,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傻。和她一起學習的小夥伴們一起上課,一起得到教練的教導,但是小夥伴們都可以在水裏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唯獨梁麗珍還是下不了水。後來在訓練中,梁麗珍總是第一個下水,最後一個上岸。教練教得再好,梁麗珍就是遊不好,而且越來越反感游泳。

體育老師王正元注意到了這個女孩,發現她反應很快,便找到梁麗珍,說學校組建了一支乒乓球隊,建議她學乒乓球。當時,梁麗珍只是想擺脫游泳,所以她迷迷糊糊地答應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爲了強身健體而學會游泳的孩子莫名其妙地練成了乒乓球世界冠軍。

非凡天賦,世界冠軍

梁麗珍在學習乒乓球方面很有天賦,但學習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畢竟那時候學校裏只有一支很小的乒乓球隊。.

體育老師王正元不僅是她的伯樂,而且在她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王正源看到梁麗珍在乒乓球方面的天賦後,不希望她被埋沒,於是推薦梁麗珍進入廣州市第一青少年業餘體育學校繼續教乒乓球。

在後來的學習中,梁麗珍不斷超越自己,潛能不斷被激發。

她自己不懂事,愛上了乒乓球。1958年,梁麗珍順利進入省隊學習訓練,每天24小時,她訓練了近20個小時的乒乓球。

剛進入省隊時,梁麗珍也是從倒數逐漸躋身前列,並於1960年成功入選國家隊。有更多的機會參加國際比賽。

1963年,梁麗珍和韓玉珍一起獲得了乒乓球雙打冠軍。這也是梁麗珍獲得的第一枚含金量很高的冠軍獎牌。

後來在第28屆世乒賽上,20歲的她和隊友代表中國隊獲得了中國第一個女乒冠軍。從此,梁麗珍的名字就紅遍了大街小巷,也傳到了國外。

此外,梁麗珍還是前全運會乒乓球女子冠軍,爲此她還獲得了國家體育部頒發的榮譽勳章。

退休還鄉,晚年生活

1973年,年過花甲的梁麗珍選擇退休,回到廣東老家。

後來,梁麗珍還在從事乒乓球運動的推廣和發展。曾任廣東省體委副主任。2005年,她舉辦了中國乒乓球巡迴展,向人們講述中國乒乓球的發展歷史,弘揚乒乓球文化。

然而,由於高強度的訓練和年輕時的傷病,梁麗珍的身體狀況並不是很好,藥物也一直沒有停過。尤其到了晚年,爲了不給孩子添麻煩,她主動提出搬到敬老院去,而且她也不經常聯繫孩子,怕耽誤工作。

2017年除夕,在萬家燈火歡聚的日子裏,梁麗珍在敬老公寓裏辭世,享年72歲。她身邊沒有親人,結束了她光輝燦爛的一生。孤獨的方式

概括:

生死無人能逃,無論是名將還是無名小卒,到時候都逃不過。

現在我們不僅有強大祖國的支持,有優秀教練員的指導,還有同胞的吶喊。2021年東京奧運會,我們獲得了38枚金牌。

現在我們的乒乓球,我們的"夢之隊"……我們的優勢項目一個接一個地填補着獎牌的空白,無數運動員成爲了新時代年輕人的偶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