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半,滴滴出行重新恢復用戶註冊。

1月16日,滴滴在官方微博發佈公告稱,過去一年多,公司認真配合國家網絡安全審查,嚴肅對待審查中發現的安全問題,並進行了全面整改。經報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復“滴滴出行”的新用戶註冊。事實上,此次公告發布前夕,滴滴重新恢復上架的消息已經在業界流傳。

1月13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滴滴的新用戶註冊限制令將在中國農曆新年也即1月22日前解除,此外,另有消息人士透露稱,“滴滴出行APP最快將在下週重新上架到各個應用商店。”不過,根據電廠查詢,截至發稿,滴滴出行APP尚未在蘋果或安卓手機應用商店中恢復上架。

作爲國內最大的網約車平臺,滴滴成立於2012年5月,在相繼合併快的、Uber中國之後,一度佔據國內網約車90%以上的份額,整體市場估值曾接近千億美元。2021年6月30日,滴滴在美國突擊上市,引發監管地震,由此成爲首個被網絡安全法處理的互聯網巨頭,旗下25款APP也被集中下架。

根據國家網信辦通報,滴滴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隨即,網信辦會同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對滴滴展開網絡安全審查。伴隨網絡安全審查的開啓,滴滴股價持續暴跌,2021年12月3日,滴滴宣佈啓動美股退市程序。

對於後續資本運作,滴滴在退市公告中稱,將啓動港股IPO準備,根據《南華早報》報道,滴滴原計劃在2022年夏天轉戰港股市場。不過,滴滴最終在退市決議中表態,爲了更好地配合監管審查,在美股退市及平臺整改完成之前,將不再申請在其他證券交易所上市,亦不會參與在OTC粉單市場交易。

2022年6月2日,滴滴正式向SEC提交退市申請,並於當月13日轉入OTC市場交易。退市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滴滴股價最終收報2.29美元,相較14美元的發行價縮水84%,上市初期,滴滴的市值曾飆至874億美元,而退市時的市值僅爲111.16億美元,短短一年市值就蒸發5000多億人民幣。

2022年7月21日,網信辦正式發佈安全審查結果稱,滴滴平臺上共存在16項違法事實,其中,違規收集及處理個人信息數量總計高達647.09億條。對此,網信辦依法對滴滴處以80.26億元罰款,並對滴滴兩位關鍵人物程維及柳青分別處以100萬元罰款,至此,這場長達一年的審查風暴才告一段落。

此後,外界多次傳出滴滴即將重新上架的消息,不過,國內平臺經濟整改情況始終並未明朗。去年12月中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這也被業界解讀爲平臺監管轉向的一個信號。

對於滴滴來說,隨着本次新用戶註冊的恢復,監管的另一隻靴子正式落地。按照業內預計,滴滴出行APP近期將重新上架,這意味着滴滴或能趕上今年春節出行高峯,不過,網約車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過往的高增長將難以爲繼,此前,滴滴全球收入增速已經從2019的14%降至2020年的-8%。

除了監管之外,疫情是滴滴業績下滑的另一誘因。多名滴滴司機對電廠表示,過去3年,整個出行市場極其慘淡,評分低一點的司機,有時候跑大半天都很難接到單,2022年,滴滴快車司機的日子更是難過,“三天兩頭被封控,有時候稍不留意還會影響評分,今年也就臨近春節這段時間好點。”

反應在財務上,作爲滴滴支柱的中國網約車業務,從2021年Q2的448億元下滑12.9%至2021年Q3的390億元,2021年Q4,這一數據再度環比下滑3.9%至375億元。受此影響,滴滴的虧損迅速放大。2021年全年,滴滴運營虧損爲484億元,同比擴大251%,而淨虧損則達500億元,同比擴大369%。

在主營業務持續下滑的大背景下,多路並進的燒錢模式變得更加難以忍受。2021年Q3,滴滴旗下橙心優選、共享單車和電單車、貨運均開始收縮。其中,橙心優選已在2021年底從滴滴APP頁面消失。這一戰略撤退體現在財報中就是滴滴在2021年Q3,一次性計提了高達208億元的投資虧損。

不過,滴滴的收縮並未就此止步。從去年開始,滴滴旗下幾乎所有業務均面臨縮編,年終獎也大幅縮水。此外,滴滴還砍掉了日本的外賣業務,根據NIKKEI的報道,滴滴撤退的主要原因是在日本遲遲未打開市場,這背後除了有來自Uber的競爭,更重要的是因爲缺乏大股東軟銀的支持。

除了基本面的退化,過去一年半滴滴被動防守的過程中,滴滴所面臨的市場格局也早已今非昔比。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從滴滴遭遇監管審查以來,網約車市場瞬時風雲再起。在滴滴下架的第7天,美團時隔2年重啓打車業務,推出了全新升級的美團打車APP,並採取了聚合+自營並行的打車模式來搶佔市場。其中,美團通過APP和小程序,聚合了20多家品牌,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

爲了拉攏運力,主打聚合平臺的高德打車也不甘示弱,隨即便在“早高峯免傭”的基礎上,推出了“暑期免傭季”等系列活動,而背靠一汽、東風、長安的自營平臺T3出行,則瞄準了百萬日均單量的目標,喊出了單月連開15城的開戰宣言,在滴滴下架的次月,甚至出現了一天新開10城的壯舉。

此外,字節跳動、華爲等巨頭也開始入場下注。其中,字節跳動在抖音交通出行類目小程序開放入駐申請,華爲則在滴滴下架兩個月後,推出了旗下網約車 平臺Petal出行的測試版。根據電廠瞭解,Petal出行同樣定位聚合平臺,截止目前,入駐品牌包括首汽約車、神州專車、T3出行、陽光出行。

根據交通運輸部披露,截至2022年末,全國共有網約車平臺298家,相較於滴滴下架時新增57家。

與此同時,資本也開始重新審視出行市場,新一輪融資競賽也由此開啓。2021年9月,B2C平臺曹操出行宣佈完成38億元B輪融資,創下出行領域2020年以來最大單筆融資記錄。不過,這個記錄很快就被T3出行打破,同年10月,T3出行宣佈拿到77億元A輪融資,成爲繼滴滴之後最大的一筆融資。

作爲滴滴的股東,阿里、騰訊也開始物色新的“先鋒”。其中,阿里在滴滴之外,又下注了哈羅出行、享道出行、大衆出行,騰訊則在滴滴之外,入股了T3出行、如祺出行。資本賭的是第二梯隊中黑馬突圍的可能性,在這個層面,無論是B2C、C2C還是聚合平臺,再一次被拉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尤其是這種二線上位的戲碼在業界上演過。當初,Uber因深陷性騷擾和性別歧視的管理泥淖,作爲競爭對手,Lyft抓住了這個機會,最終搶灘資本市場拿下網約車第一股。雖然燒錢模式無法持續早已成爲行業共識,但面對滴滴留下的市場真空,平臺依然不約而同地開啓了補貼大戰。

面對市場的圍剿,滴滴並未束手就擒。APP下架之後,滴滴先是啓動了一輪用戶補貼活動,甚至與京東、招商銀行等第三方平臺聯合發起打車優惠活動,體現在財報中是2021年Q3,滴滴的市場和銷售費用同比增長67.3%至44.4億元,但在基本面退化的情況下,這一燒錢行爲最終在2021年Q4停止。

此外,滴滴也試圖通過資本抓手來穩定局面。去年4月,業內有消息稱,滴滴有意併購曹操出行,並且,多名滴滴員工入職曹操出行,比如,曾在滴滴專車事業部擔任總經理的龔昕,負責代駕、專車和區域網約車業務的已經入職曹操出行擔任CEO,不過,曹操出行隨即又出面否認了併購傳聞。

一進一退的市場衝擊下,滴滴的關鍵運營指標均大幅下滑。其中,平臺交易量、交易金額分別從Q2的30億、733億,下降至Q4的27.9億、627億,對應的下降幅度分別爲7%和14.5%,而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2021年底,滴滴月活用戶同比下降20%,而曹操出行和T3出行分別上漲65%和125%。

根據易觀的數據顯示,滴滴的市佔率也已從巔峯期的90%左右下降至70%~80%,雖然仍是最大的網約車平臺,但也早已不復最初的進擊者模樣。其中,對滴滴衝擊最大的還是高德等第三方聚合平臺。

根據交通運輸部的數據,12月,聚合平臺訂單量已經高達1.31億單。從運營端的感受來看,司機更關注的還是接單量。一位滴滴司機告訴電廠,現在各個網約車平臺的抽成都差不多,基本都在30%左右,他都是多個平臺接單,“現在高德平臺上的單並不比滴滴少,這段時間感覺比滴滴上的單還多”。

某種程度上來說,網約車就是一場無限戰爭。當下,懸在滴滴頭頂的監管大棒雖已解除,但商業模式上的短板已顯露無遺,而從紐交所到港交所,滴滴的資本之路仍然很漫長,短期來看,恢復新用戶註冊將有助於滴滴走出低谷,但長期來看,滴滴需要找到新的商業故事才能重拾往日估值輝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