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兩會召開之際,北京市人大代表、門頭溝區區長喻華鋒做客新京報千龍網兩會訪談間。喻華鋒表示,2023年,門頭溝區在山區範圍內,將以豐富的生態、文化資源爲基礎,推進實施多個文農旅結合的項目。在城區範圍內,將以科技引領產業發展,在人工智能、心血管醫療器械等領域繼續發展,推動門頭溝區的轉型發展。

談 生態治理

PM2.5降到28.9微克/m3 歷史最低

新京報:門頭溝區是北京的生態屏障,過去一年在生態治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喻華鋒:門頭溝區是生態涵養區,我們一直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去年在生態文明和生態治理上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績。具體方面,第一個是兩張金名片,門頭溝區去年獲得了兩個國家級的稱號,一個是“國家森林城市”,另一個是“中國天然氧吧”,標誌門頭溝區從“千年煤城”,變成了一個生態城市。第二個是兩個新紀錄,門頭溝區去年PM2.5降到28.9微克/m3,是歷史上最低的,空氣質量優良的天數達到了294天,也是歷史上最多的。第三個是一條山水畫廊,主要是永定河的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在北京境內有170公里,門頭溝區就有102公里。近年來,門頭溝區開展永定河的生態修復工程,去年底正式完工,成爲名副其實的百里畫廊。

此外,去年門頭溝區在全市率先發布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還特別制定了“迎豹回家”行動計劃,華北豹過去主要的生存和棲息地在門頭溝區,後來隨着生態環境變化,它逐步離開了。最近幾年,隨着生態環境逐步好轉,它也在逐步往回走,目前離我們大概30公里,這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打通它的生態廊道,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把它迎回來。

談 轉型發展

已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探索

新京報:北京市2023年重點任務清單中提出,今年將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這方面,門頭溝有何嘗試和經驗?

喻華鋒:針對生態和發展,過去有一些不同的認識,有的人認爲生態和發展不可兼得,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但是生態資源如何轉化成發展資源,還需要一些過渡。我們去年借鑑國內較爲成功的經驗,開展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探索,具體來說,第一是建立覈算體系,把生態的產品、生態資源的市場價值覈算出來,爲下一步運營創造基礎。第二是打造轉化平臺,通過整合、治理,提升價值,跟市場主體合作,作爲一個市場要素進入市場,從而實現價值。第三是探索金融模式,或者說融資模式,生態資源怎麼具備融資功能,這可能是一個新的課題,比如說怎麼把生態資源像傳統生產要素一樣,進行抵押、質押等。

新京報:有具體案例嗎?

喻華鋒:比如西王平村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態小鎮項目,這個項目通過評估特定地域空間內,各類生態產品收益的當期市場價格,從而讓特定區域內的生態環境,能夠作爲要素投入到適宜業態中,並參與收益分配,破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的“四難”問題,爭取生態補償轉移支付、獲取金融機構授信額度和指導各方參與生態分紅比例,最終實現將生態資源轉化爲生態資產,生態價值體現爲經濟價值的目的。目前,項目的邏輯鏈條基本穩定,實操落地有序推進,細節和技術層面正逐步完善。

談 文旅資源

持續打造京西山水嘉年華活動品牌

新京報:去年,門頭溝區舉辦了“首屆京西山水嘉年華”活動,效果如何?

喻華鋒:首屆京西山水嘉年華活動全面展現了門頭溝區歷史文化、山水人文資源。從效果上看,第一是旅遊收入顯著增長,舉辦活動期間,門頭溝區各個景區的旅遊人次增長了56%,旅遊收入增長了76%,民宿的住宿人次增加了39%,收入增長了99%。第二是地區的形象更加彰顯,原來北京市民對門頭溝區瞭解不多,通過這次的京西山水嘉年華,極大地提升了門頭溝區在北京市場的知名度,增強了北京市民對門頭溝區深厚文化和美麗風景的瞭解。第三是旅遊行業的信心更足,一些原來不太瞭解門頭溝區的文旅企業,通過這次活動發現,原來門頭溝區還有這麼多的文旅資源,也從中看到了門頭溝區發展文旅產業的獨特資源優勢,對門頭溝區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

新京報:未來,京西山水嘉年華是否會形成品牌,繼續辦下去?

喻華鋒:當前,京西山水嘉年華活動已形成了地區特色活動品牌,2023年,我們將按照“生態立區、文化興區、科技強區”發展戰略,聚焦“三地”建設目標,堅持“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強”的方向,在提早謀劃、統籌安排、加強轉換等方面發力,圍繞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資源,持續打造京西山水嘉年華活動品牌。

談 高科技產業

去年新增專精特新企業47家

新京報:門頭溝在發展高科技產業方面有何進展?

喻華鋒:在城區,我們推動高質量發展,尤其是高精尖產業的發展,如今主要有三大高精尖產業,人工智能、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超高清數字視聽。總體來看,2022年,三大高精尖產業發展底座總體具備,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發展勢頭蓬勃向好。在三大細分領域產業的帶動下,門頭溝區全年新增專精特新企業47家,累計達70家,其中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6家增至22家、排名生態涵養區第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3家增至4家。

新京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北京市經濟發展的目標,這方面,門頭溝區有何規劃?

喻華鋒:2023年,在生態文化發展方面,我們將繼續貫徹落實區域功能定位,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用好北京市生態文明實踐基地,推動實現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

在產業發展上,一個是加快推進產業平臺和重點項目的建設,如阜外醫院的國家醫學中心、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等高精尖產業羣落的形成與發展;一個是文旅項目的建設,如王平礦工業遺址的保護利用。從千年礦區到生態涵養區,門頭溝區的產業轉型,以高起點實現快速發展,借大趨勢尋找發展契機,從小切口專注細分領域,用差異化取得競爭優勢。過去取得了不少成績,2023年及更遠的未來,我們還要在轉型發展中繼續深耕,不斷推進門頭溝宜居宜業、高質量發展的事業。

當前,京西山水嘉年華活動已形成了地區特色活動品牌,2023年,我們將按照“生態立區、文化興區、科技強區”發展戰略,聚焦“三地”建設目標,堅持“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強”的方向,在提早謀劃、統籌安排、加強轉換等方面發力,圍繞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資源,持續打造京西山水嘉年華活動品牌。——喻華鋒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