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2022年的光伏行業迎來了衆多跨界玩家及新勢力企業,與此同時,光伏產業鏈的價格在去年末由熱轉冷,從諸多維度看,當下的光伏行業正在醞釀鉅變。頭部廠商在變革期如何應對,隆基綠能(601012)給出了它的答案。

隆基綠能1月17日晚間公告,公司計劃在陝西省西鹹新區投建年產100GW單晶硅片項目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項目規模之大,引發高度關注。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隆基綠能此舉意在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隆基本次投資也有諸多看點,公司在各產業鏈環節的產能配比將進一步優化,在HPBC之外將繼續擴產哪種電池技術路線也即將揭開面紗。

擴張硅片、電池產能

從公告來看,根據隆基綠能經營戰略和產能規劃,公司與陝西省西鹹新區開發建設管委會、陝西省西鹹新區涇河新城管委員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就上述項目達成了合作意向。本次簽署的投資項目實施前尚需提交公司內部有權機構審批。

隆基綠能表示,旗下項目公司將作爲上述項目的投資和運營主體,租賃涇河新城建設單位廠房和配套設施,負責本項目生產設備和營運資本投資,開展項目運營管理。

相關安排顯示,本次投資項目的基建工程建設時間約18個月,分期建設投產,根據協議約定,自各期工程項目相關方書面簽署當期全部工程移交單之日起算,各期項目投產時間不超過6個月,達產時間不超過24個月。

隆基綠能表示,本次簽訂的項目投資協議符合公司的未來產能規劃,有利於公司充分發揮技術和產品領先優勢,進一步提升公司產能規模,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本次項目預計不會對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產生影響,後續將召開董事會進行項目可行性分析測算並及時披露。

隆基暫未透露關於本次項目投資金額的情況,但綜合業內普遍的電池及硅片的單位投資情況來看,上述項目總投資將達到數百億元量級。另外,本次規劃項目建成後將大大提升隆基綠能的各環節產能,公司此前的規劃顯示,到2022年底,單晶硅片年產能要達到150GW,單晶電池年產能達到60GW,單晶組件產能達到85GW。

促使隆基綠能大手筆投資的原因與旺盛的市場需求有關,一項預測顯示,如果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碳中和,光伏在未來幾年仍需要快速增長。到2030年,全球新增裝機規模需要達到每年1500GW,並且在這種規模下需要持續30年的安裝,才能真正形成對碳中和的支撐。

根據隆基綠能創始人、總裁李振國的判斷,到2030年,中國光伏產能預計仍會佔全球的80%,達到1200GW,其中有400GW會應用於國內的能源轉型;另外800GW將用於出口,對產業鏈形成經濟支撐,增加國內產值3.2萬億元,創造出口總額1.5萬億元。

或將應用新電池技術

對於隆基綠能而言,本次投資的一個關鍵意義是優化各環節產能配比。以公司2022年底的目標爲例,如果硅片按照一半外銷、一半自用的比例,自用部分可滿足自身電池需要,但公司電池與組件的配比僅爲0.7:1左右;對比行業其他垂直一體化廠商,電池與組件的配比已經在0.8:1以上甚至1:1左右,隆基的配比相對偏低。

當下,光伏行業利潤正從上游硅料、硅片環節轉移至下游電池、組件環節,提升電池等下游產能有助於廠商將利潤留在公司內,隆基綠能也不例外。

事實上,在宣佈本次投資前不久,隆基綠能剛剛披露了另一項電池擴產計劃。公司擬將2021年度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之西鹹樂葉年產15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變更爲西鹹樂葉年產29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原計劃用於西鹹樂葉年產15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建設的募集資金47.4億元,變更用於西鹹樂葉年產29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

隆基綠能表示,上述項目電池工藝將導入公司自主研發的HPBC高效電池技術,形成年產29GW單晶高效電池的產能目標,預計2023年9月整體項目竣工驗收完成並全面投產。

去年11月,隆基綠能發佈了應用HPBC電池技術的Hi-MO6組件產品。隆基綠能表示,鑑於公司自主研發的HPBC高效電池技術規模化商業條件已經成熟,HPBC電池產品的量產轉換效率超過25%,產品具有外觀美觀、轉換效率高、弱光響應好、溫度係數低、高可靠性等優勢,可廣泛用於屋頂、地面電站等多種場景應用。

記者獲悉,隆基最新披露的50GW電池擴產項目與29GW的HPBC電池項目爲兩個獨立項目。其中的看點在於,PERC電池已經進入生命週期的尾聲,HPBC技術將主要應用於分佈式市場,因此,此次50GW電池項目大概率將應用其他新型電池技術。

去年以來,隆基綠能多次更新HJT電池轉換效率技術,特別是在11月底,公司宣佈,自主研發的硅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6.81%,該效率是目前全球硅基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最高紀錄,不分技術路線。

施壓二三線廠商

正如前述,在過去的一年裏,衆多光伏新勢力企業及跨界企業紛紛崛起,行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但隆基綠能此次大手筆擴產計劃足以令市場震動,特別是對二三線企業進一步施壓。

業內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以硅片環節爲例,過去幾年吸引了很多企業進來賺快錢,產能雖然擴張了很多,但良品率跟不上也難以爲繼。該人士認爲,二三線企業未來仍有機會,但如果是相對落後的產能就很難參與市場競爭。

事實上,在近期的光伏產業鏈降價中,隆基綠能等頭部廠商大幅下調硅片報價,掀起“價格戰”,此舉也就被視爲向新勢力企業施壓。

根據彼時的報價,業內曾做出判斷,拉晶環節迫近成本線,一線企業依靠渠道、技術、資金等優勢仍可維持薄利,部分企業面臨虧損風險;後續一旦拉晶利潤無法覆蓋硅料成本的時候,企業將被動大幅降低開工率。

事實上,在產業鏈降價週期中,單純佈局某個環節的廠商競爭力可能會減弱。根據新能源財經的判斷,光伏價值鏈中原材料和組件價格期待已久的跌勢在1月延續,這突然給一個每週都變化很大的市場注入了不確定性。自2023年初以來,光伏面板的主要原材料多晶硅和組件的價格分別下跌了28%和4%。多晶硅供應急劇增加是價格出現暴跌的主要原因。這將擠壓多晶硅和硅片製造商的利潤率,但短期內將改善電池片和組件製造商的利潤率。

國信證券認爲,在行業市場空間保持較高增速的同時,預計硅片環節盈利逐步下降,而電池片環節盈利顯著增加。結合產能結構及擴產趨勢,預計隆基綠能的硅片外銷業務盈利承壓,而電池環節更多新產能的投放有望顯著增厚組件產品的單瓦盈利,組件一體化業務有望量利齊升。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