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以來,半導體行業便成爲大國博弈的焦點,國產芯片也收穫了政策紅利。

然而,2022年以來,伴隨着多種芯片價格雪崩式跌價,整個行業進入了收縮週期。2022前三季度,電子板塊收入爲2.43萬億元,同比增長11%;全行業歸母淨利潤爲1490億元,同比下降19%。

A股電子板塊2022年跌幅已超36%,總市值跌破4萬億元,估值也大幅回落至32.4倍,已經進入區間底部區間。

展望未來,半導體行業到底有什麼看點?政策紅利能否幫助行業擺脫週期困境?

1、部分消費電子產品2023年預計回暖,減產與產能利用率下降加速庫存出清

手機方面,根據Digitimes數據,在經過2022年大幅下滑之後,全球手機市場在2023年將止跌回暖,2022/2023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分別爲11.65億和11.91億臺。

筆記本電腦方面,根據TrendForce預計,2022年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爲1.9億臺,同比下降23%;2023年全球筆記本電腦總出貨量將達1.77億臺,同降6.9%,降幅收窄。

服務器方面,根據TrendForce預計,2023年全球服務器出貨量將達到1406萬臺,同比增長3.7%。

XR方面,IDC預計2022年全球AR和VR頭顯全球出貨量爲970萬臺,較2021年同比下降12.8%;IDC認爲2023年將恢復增長態勢,出貨量將同比增長31.5%至1276萬臺。IDC預計AR和VR頭顯在未來數年將持續增長30%以上,到2026年的出貨量將達到3510萬臺。

在行業不景氣的背景下,產能利用率開始下降,巨頭資本支出也出現下滑。臺積電產能利用率在2023年仍然面臨下降,資本開支23年收緊至320-360億美元。臺灣存儲公司旺宏宣佈2022年第四季起將減產20~25%,以避免未來可能的存貨跌價風險,應對由於全球經濟成長趨緩並造成的存儲需求減弱,2022年資本支出也由原計劃的160億元新臺幣下修至106億元新臺幣,減幅約達34%。

臺灣存儲公司華邦電宣佈中科廠2022年第4季將減產3至4成,高雄廠第2期1萬片產能構建進程將延後半年。在減產動作與產能利用率下降的背景下,IC設計廠商庫存加速去化。

龍頭公司大額計提存貨跌價,高庫存有望逐步緩解。龍頭公司韋爾股份預計2022年歸母淨利潤8-12億,同比減少73.19%到82.13%,全年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3.4億-14.9億。當前IC設計公司高庫存壓力開始釋放,庫存壓力有望在2023年上半年逐步緩解。

2、半導體迎來國產化大週期

臺積電預計本輪半導體週期在2023年上半年觸底。臺積電22Q4法說會預期本輪半導體週期在2023年上半年觸底,行業庫存逐步出清,經過2023年上半年的週期底部,公司對2023年下半年行業恢復增長具備信心。

根據WSTS統計,2021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達到5559億美元,同比增長26.2%,2022年預計同比增長13.9%至6332億美元,2023年有望達到6624億美元,同比增長4.6%。2021-2023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維持增長狀態,但增速有所變緩。

2021年中國經濟運行良好,集成電路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平穩增長態勢,銷售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國產替代趨勢下,應用創新與產品升級驅動行業發展。國產設計廠商從消費向工業與車規進發,發展空間廣闊。新能源車及光伏驅動行業快速增長,刺激功率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目前大力提高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及材料供應商的競爭力,對保障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安全具有顯著的溢出效益,有助於大大降低美國等出口管制所帶來的風險。

因此,儘管存在巨大的進入壁壘,中國政府將繼續重點支持本⼟的半導體設備及材料行業,即使在中美關係緩和以及設備鬆綁的情況下,國產化大趨勢不變。2021年很多國產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實現了0-1的跨越,2022年將逐步進入到1-N的放量過程,預計國產化的速度將不斷加快,我們持續看好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國產化的邏輯,是未來的長週期優質賽道。

在半導體材料領域,中低端領域已經實現國產化替代,而在高端領域,如12寸輕摻硅片或ArF光刻膠也在加速突破中,彤程新材、上海新陽的KrF光刻膠產品分別在國內實現供貨,立昂微在實現12英寸半導體硅片的產業化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江化微把G2至G4等級的剝離液、蝕刻液、稀釋劑等產品的成功經驗延伸到G5等級產品,南大光電先進硅前驅體28nm制項目中7款“卡脖子”前驅體材料全部通過客戶驗證,已具備穩定供應的能力;與此同時,材料廠商不斷獲得本⼟晶圓廠的驗證及導入的機會,國產化進度明顯加快,市佔率不斷提升。

3、三大投資機遇顯現

展望未來,半導體行業將出現3類投資機遇:復甦、高景氣及國產芯片。手機、家電、可穿戴設備等領域IC設計公司2022年行業景氣度下滑,2023年有望觸底回暖。而DDR5、功率半導體、車規半導體等領域,高景氣度貫穿2022與2023年。國產半導體供應鏈安全高度相關的領域,主要包括設備、材料與chiplet等領域。

上述領域包含多家A股上市公司:

①手機、家電、可穿戴設備、存儲:韋爾股份、卓勝微、唯捷創芯、思特威、聖邦股份、芯朋微、中穎電子、晶晨股份、創耀科技、國科微、英集芯、恆玄科技、中科藍訊、兆易創新、北京君正、東芯股份等。

②DDR5、功率半導體、車規半導體:瀾起科技、聚辰股份、宏微科技、斯達半導、雅創電子、國芯科技、燦瑞科技、帝奧微等。

③供應鏈安全相關的設備、材料、Chiplet:華興源創、至純科技、廣立微、華懋科技、鼎龍股份長川科技、興森科技等。

風險分析:下游需求不及預期;庫存出清不及預期

研報來源:

光大證券-半導體行業跟蹤報告之七:半導體拐點將現,佈局復甦、景氣、安全三大主線-劉凱-20230118

李泉(投資顧問執業編號:S0930622070004;基金從業編號:A202112030011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