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时38分钟,6-43-62-66-26-7(4),昨天澳网张至臻首轮不敌美国选手谢尔顿。

赛后双方来到网前握手时,不知道张志珍作何感想,辛酸、沮丧、遗憾、懊恼、无力……这些百感交集恐怕都不足以形容了,正确的?

5分钟前,张智臻和对手已经打成6-6决胜盘,接下来就是以抢七决胜负决定全场比赛的胜负。张志珍当时在想什么?前两个大满贯首轮失利的经历会不会在脑海中闪过,他会想着冲击首个大满贯胜利还是第三次折戟?

最后一盘5-4、40-30拿到赛点的张智臻,5分钟是什么意思?2022年美网首轮对阵范雷托芬错失的7个赛点是否会在脑海中闪现?

1分钟之间只有25秒。我想张志臻没有时间去想他去年错失的7个赛点,但这段痛苦的记忆必须深深地刻在他的记忆里--即使他不想,也会主动来的。

纵观昨天的整场比赛,我们还是要给张治郅点赞,他也值得足够的尊重和理解--除了最后阶段的第10平。

前四组都是标准分数。第一盘的6-4和第二盘的3-6其实没有区别。随后双方互送一波6-2,更是打成平手。这种力量平衡一直持续到最后一盘的前9轮。双方都打得很稳,保住了大家的发球局,连破发点都没有送出。

第10局,场上风云突变。谢尔顿自己发球得2分,随后张智珍连得3分。比赛的小比分是30-40。

谢尔顿送出的破发点,也是张至臻的赛点。

面对赛点,首次参加大满贯赛事的谢尔顿丝毫没有动摇。这位20岁的美国男孩病情有所好转。最快发球--这个最快发球被Sheldon用在了赛点上!

此时的谢尔顿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吓倒,竞技状态没有下降。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在此之前,谢尔顿从未参加过大满贯赛事,也从未离开过美国。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

20岁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经验不足,其实是Sheldon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26岁的张智臻在前两场大满贯比赛中都被对手抢了风头。这样的经历算不上什么宝贵的经历,而是成为长魔的负面劣势。

最后一盘抢七大战,张至臻体能输了吗?

当然不是。身高1.93米的张志珍,训练非常刻苦勤奋。前段时间回国举办婚礼的他也不忘锻炼身体。即使在昨天墨尔本高温的情况下打了3个半小时的高强度比赛,张志珍也没有出现疲劳、抽筋和受伤的迹象。换句话说,前三个半小时已经幸免于难。难道十局抢七的最后五分钟都撑不下去了?

所以,我认为张志珍输的根本不是体能,而是十局抢七的战术安排。这是肉眼可见的胶点。

抢七开局很重要,但张智珍前两个发球分被对手破发,开局0-3落后。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

好在接下来的两个发球点,谢尔顿都没有守住。双方交换发球后,张至臻在二发开始前以2-3落后。

这是因为他在身后发球。

此时双方还处于胶着状态,甚至更期待张智臻扳平比分领先对手。但随后双方的表现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张至臻开始变得保守,而对方打得越来越自由,他越打越有胆子,连续打出好几次好球。

地面上的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2-3落后的张智臻再次丢掉2个发球分,而对方保住了自己的2个发球分。张至臻第三次发球前,双方比分为2-7。张志珍处境极其危险。重压之下,他再次被对手破发,以2-8的悬殊差距落后。.

这时比赛失去了紧张感。我想,张至臻心里已经感到绝望了。最终,敢打敢拼、完全放开手脚的谢尔顿成功兑现第二个赛点,从而以10-4的比分拿下胜利。

体能没有问题,但最后阶段战术有问题,战术问题只能肉眼可见。背后隐藏的心理问题才是造成损失的根源。

打了10多年网球,打过很多低水平的业余比赛,连我这样的人都深有体会,有多少心理因素会影响比赛。甚至可以说,网球是一项触动自己内心的运动。外人看到的只是你的技战术,关键点、关键回合自己的心理状态只有你自己清楚。

输赢全凭一念。顶尖高手之间的对决,从来都是心理层面的较量。只有意志坚强、心理强大的人才能成为伟大的球员。

技术是可以练的,体能是可以练的,战术是可以学的,但是心理素质好像跟性格有关,性格很难改变。

越难,你就越需要练习。如今,职业球员越来越重视心理问题。女单世界第一斯瓦泰克很早就意识到了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她的团队中有一位专职的心理辅导教练;昔日的男单世界第一德约科,维奇也非常重视心理训练,瑜伽和冥想让他受益匪浅。两位世界第一的经验值得张志珍学习。

心魔不除,路难行;如果脚镣不坏,就很难走得快。通往职业网球之路就是练习。对现在的张志真来说,修心是修行的第一步。只有摆脱内心的恶魔和枷锁,才能迎来蜕变和成功。

加油,小卷毛!(来源:网球之家作者:云卷云舒)

本文为OnePoint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