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明代表(左)做客北青直播間

 

水質水量穩居全市之首,黨員羣衆共同參與創城行動,羣衆對教育的滿意度保持全市前列,入選國家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 密雲是北京重要的生態涵養區和水源保護區,也是首都美麗的後花園。在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之際,市人大代表、密雲區委副書記、密雲區區長馬新明做客北青直播間時表示,要打造鄉村振興的“密雲樣板”。

實現村級醫療衛生室全覆蓋

發放各類救助和補貼4.88億元

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密雲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爲重中之重,2022年民生領域投入超過80%財政支出。

在教育方面,密雲區入選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教育羣衆滿意度保持全市前列。馬新明介紹說,密雲區的主要做法是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紮實推進“雙減”工作,特別是加大平原與山區學校之間交流,促進教育資源優質均衡,所有學校都與名校建立“手拉手”結對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人員互動、城鄉流動,如十一學校與不老屯中學深度合作,探索鄉村教育振興的新模式。此外,2022年,密雲區被列爲國家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是北京市唯一入選區。

密雲區是如何改善醫療衛生水平的?馬新明介紹說,密雲區的做法可歸納爲“四抓四促”。抓合作促發展,密雲區醫院與北大醫院、密雲區中醫院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度融合發展,且每個鄉鎮衛生院都有一家三甲醫院合作幫帶;抓覆蓋促共享,實現村級醫療衛生室全覆蓋,3.1萬人享受城鄉醫療保險免繳政策,重點人員家庭醫生簽約率達94.8%;抓機制促提升,促進“區-鎮-村”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推進“智慧醫療”建設;抓完善促服務,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升傳染病防控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密雲區着力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問題,推動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延伸,有效解決了一大批民生問題,如解決“房產證辦理難”問題,累計完成8692戶房產證登記辦理。落實困難羣衆保障政策,發放各類救助和補貼資金4.88億元。

將完成70個美麗鄉村建設

拓展宜養宜遊、宜業宜居首都後花園

2023年,密雲區將堅持走“大城市帶動大京郊、大京郊服務大城市”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打造鄉村振興“密雲樣板”。如何推動鄉村振興?密雲區提出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五個振興”。

馬新明解讀說,推動產業振興,即深化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建立農業大數據中心平臺,擦亮密雲水庫魚、蜂盛蜜勻、密雲八珍、石匣甘薯、極星農業、密農人家、張裕愛斐堡、邑仕莊園葡萄酒產業等特色品牌,實施西紅柿特色產業行動計劃,建設1.3萬畝高標準農田。

如何推動文化振興?馬新明談到,密雲區將挖掘水庫文化、紅色文化、長城文化、農耕文化,建設古樹名鎮、長壽之鄉、長城古鎮、蜜蜂小鎮、冰雪小鎮、通航小鎮、攝影小鎮等特色文化,打造水庫之路、長城之路、紅色之路、甜蜜之路、酒鄉之路、生態之路、科研之路等特色旅遊線路,拓展宜養宜遊、宜業宜居的首都後花園。

“密雲區將完成70個美麗鄉村建設,全面實施16個鎮132個村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爭解決10個鎮77個行政村157個自然村羣衆飲水問題,完成40個村莊1.6萬戶羣衆清潔取暖任務……”馬新明表示。

水質水量均穩居全市之首

創城讓羣衆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

密雲區始終踐行保水保生態的首要政治責任,PM2.5平均濃度、森林蓄積量、水質水量均穩居全市之首。馬新明表示,2023年,密雲區將繼續把保水保生態作爲頭等大事,針對密雲水庫重點實施河長、林長、田長“三長”聯動;實行全域、全時、全民、全鏈“四全”舉措;深化庫區保水、依法保水、護林保水、上游保水、政策保水“五保水”機制;抓實護水、護河、護山、護林、護地、護環境“六護”巡查;持續開展禁種、禁養、禁牧、禁採、禁遊、禁建、禁經營“七禁”措施。

此外,2021年1月,密雲區被中央文明委確定爲“2021-2023年全國文明城區提名城區”。經過兩年的“創城”行動,密雲區街道更乾淨,社會更文明,羣衆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創城”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密雲區是如何推進“創城”工作的?馬新明介紹說,首先是全面動員,密雲區開展全媒體線上線下立體宣傳,組織6000餘場宣講,舉辦十項素養提升活動,形成全區齊上手、全民總動員的工作合力,同時發揮“密雲先鋒”作用,通過4.2萬名黨員帶動志願服務100餘萬人次。密雲區還深入開展20個鎮街城鄉一體化創建,形成了橫到邊、縱到底的全域創建格局。

密雲區還推動創城工作與各行各業治理相融合,聚焦城市治理“難點堵點”,完成82條背街小巷和88個小區整治提升。“其中82家單位包保93條道路,20個鎮街包保轄區社區、村莊,保持全年24小時常態化創城模式,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馬新明表示。

文/本報記者  崔毅飛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