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楊潔 羅京

全國各地兩會密集召開,在盤點2022年成績的同時,多地也在加緊謀劃2023年的產業發力重點,創新舉措培育發展新動能。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元宇宙等領域成爲多地2023年產業部署的重點。

加快佈局氫能產業

多地明確把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作爲2023年工作重點。

新疆提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大力發展硅基新材料產業。甘肅強調,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業,打造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雲南表示,要加快建設全國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力爭產值三年翻三番。貴州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力爭2023年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產值增長100%以上、總量突破1000億元。

“相比於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的優勢在於擁有富足的風光資源。”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付保宗表示,“豐富的工業原材料和更低的要素成本,也吸引新能源企業到西部投資建廠。”

多地提出了2023年新能源裝機規模的具體目標。內蒙古強調,要加快大型風光基地和源網荷儲、風光制氫等場景項目建設,力爭併網裝機2500萬千瓦以上。浙江提出,要加強綠色電源項目建設,新增併網清潔煤電裝機200萬千瓦、風光電裝機400萬千瓦。陝西爭取2023年新增新能源裝機1000萬千瓦。安徽爭取2023年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400萬千瓦以上。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氫能及燃料被多地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點名”。例如,重慶提出,要共建成渝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羣。安徽提出,要加快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遼寧提出,要建設北方重要氫能產業基地。山東提出,要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力度,整合鋰電、動力系統、整車製造等資源,儘快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競爭優勢。

賽迪顧問高級分析師李宸表示,各地加快佈局氫能產業,一方面是響應國家號召,將氫能產業發展落到實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另一方面是提前佈局,在氫能產業發展過程中把握先發優勢,爲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記者注意到,多地在部署2023年工作任務時,重點聚焦數字經濟領域,紛紛明確今年數字經濟的發展目標,有些地方還提出要超前佈局元宇宙等未來產業。

中國信通院研究報告顯示,在全球經濟整體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數字經濟已經成爲各國穩定經濟增長、實現經濟復甦的關鍵抓手。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江西將出臺數字經濟發展支持政策;湖北強調,要深入實施數字經濟躍升工程,2023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突破4000億元;重慶表示,力爭2023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江蘇2022年的數字經濟規模已經超過5萬億元,其表示2023年數字經濟規模目標突破5.5萬億元。

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深化賦能實體經濟,成爲數字經濟重要發展趨勢,不少省份也結合自身產業特點,明確數字經濟發力方向。吉林表示,培育壯大數字經濟,要發揮“吉林一號”衛星系統優勢,打造全球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系統,加快建設智慧農業,升級數字農業農村雲平臺,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升級工程,建設長春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山西表示,要推動數實融合、數智賦能,加快推進各行業領域數字化改造,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數字融合應用新場景。啓動“燈塔工廠”創建行動。

作爲數字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浙江提出,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培育超百億元數字企業40家,新增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150家,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0%;支持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元宇宙等未來產業也將成爲地方前瞻佈局的方向。例如,上海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新賽道;河南表示,加快省區塊鏈產業園、元宇宙科創產業園建設;山東表示,加快5G、千兆光網、數據中心等建設應用,支持濰坊建設元宇宙產業園。

上海市人大代表陳偉棟認爲,元宇宙可細分爲消費元宇宙、企業元宇宙、工業元宇宙,他建議將工業元宇宙作爲培育元宇宙的階段性工作重心,可以作爲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新抓手。

強化科技自立自強

創新驅動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要優化產業政策實施方式、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各地今年兩會也敲定了今年科技創新以及產業升級工作方面的部署藍圖。

安徽提出,2023年將全面展開創業安徽建設,開拓人力資源紅利,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潛能,讓各類要素資源加快匯聚、充分湧流。北京提出,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撐,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拓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新範式。寧夏提出,2023年要培育引進各領域急需緊缺創新人才1萬人以上、創新團隊15個以上,着力推動審批、包抓、幫扶、落實等機制創新。

培育新動能勢在必行。過去10年,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及航空航天裝備3個萬億級產業集羣,爲湖南GDP躍升至4.6萬億元立下汗馬功勞。如今,湖南瞄準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現代石化這“新三樣”,打造新引擎。

湖南提出,2023年目標新增百億企業1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0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60個。重點支持工程機械產業拓展海外市場,推動軌道交通向高端整車發展,鞏固擴大中小航空發動機及航空航天裝備產業領先地位,提升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力爭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佔全國10%以上。

陝西提出,2023年將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上海提到,今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是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3%。深入推進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強化在滬國家實驗室服務保障,配合推進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

廣東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全面建設教育強省、科技創新強省、人才強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