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據日本媒體近日報道,美國政府決定在2025年前對駐紮在日本沖繩的海軍陸戰隊進行整編,組建成一個完全新型的作戰單位,並命名爲“瀕海作戰團”。美國已經將這一計劃告訴了日本政府,並且將會在後續的相關會議中進行進一步的協商。

點評:“瀕海作戰團”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改革的一個重要產物,也是美軍着眼構建未來應對島嶼作戰機制的主要前沿力量和核心機動部隊。此次美國計劃在日本組建 “瀕海作戰團”,雖然是打着提高日本防衛能力的幌子,但實質上是着眼於大國對抗,爲未來可能會發生的“高端戰爭”做準備。可以預見,作爲美國海外軍事幹預力量急先鋒的海軍陸戰隊,隨着各項轉型建設措施的逐步實現,未來將會以更加活躍的姿態出現在世界各大熱點地區。

籌劃已久的全新作戰單位

“瀕海作戰團”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籌劃已久的一個全新作戰單位,其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2020年3月公佈的《部隊設計2030》中,即以“以陸制海”能力作爲主要發展方向,對“加強版火力遠征打擊”等作戰概念進行重構,具體來說,就是把普通陸戰團改編成爲由若干更小更分散的分隊組成,配備岸基反艦導彈和隊屬登錄船艇等適合“紮根前哨海島”的裝備,無需支援即可在離島長期支撐和獨立運作、具備快速部署和獨立的離島運輸、作戰、偵察能力的作戰單元,作爲“陸戰隊組成單位中特別靈活的部分”,分散在敵人勢力範圍內的前線島嶼作戰,在躲避來自敵方攻擊的同時,配合美國海軍水面艦艇和艦載機,針對一些重要海域甚至海峽通道實施火力覆蓋,構建起強有力的海上的封鎖體系並確保制海權。

2022年3月,美國海軍陸戰隊首個“瀕海作戰團”在夏威夷成立,並在美菲舉行的史上最大規模兩棲登陸演習中亮相。據媒體公開報道,該“瀕海作戰團”總兵力約2000人,主要由四個主要部分組成:一是指揮控制部分,主要包括團—營級指揮機構,營是基本的戰術單位;二是瀕海戰鬥部隊,由1個兩棲步兵營和1個反艦導彈連組成,包括多支用於建設、運行和保障遠征前進基地的加強排;三是瀕海防空反導部隊,主要是一個防空營,用以實施防空反導、對空偵察預警和監視、對空控制和建立前沿油彈料補給點;四是戰鬥後勤部隊,主要是一個戰鬥後勤營,任務是爲遠征前進基地提供連續補給,建立與各級後勤部門的聯繫,進行物資管理,採購所需物資,提供醫療支持和戰場維護等。這種組織結構主要目的是通過將作戰單元靠前分散部署的方式,實現作戰中心由地面行動轉向海上遠征的轉變。

按照計劃,美首個“瀕海作戰團”將在2023年9月底之前具備“初始作戰能力”,2025年9月底具備“全面作戰能力”。未來10年,美海軍陸戰隊還將會建立多達3個“陸戰隊瀕海作戰團”,全部駐紮在太平洋地區,在2030年全部實現全面作戰能力,成爲美軍在“印太”地區高強度對抗環境下完成海域既定任務的重要力量。

加快海軍陸戰隊全面能力轉型

作爲美國獨立軍種之一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長期以來主要負責奪島作戰和兩棲突擊作戰,一直都是美軍快速反應部隊的骨幹力量。但在當前美國軍事戰略全面轉向“大國競爭”的情況下,海軍陸戰隊面臨的作戰對手與作戰環境開始發生了變化,傳統的作戰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形勢下兩棲遠征作戰的要求,即無法在未能確保制海權和制空權的情況下進行傳統的大規模兩棲作戰,改革和轉型已經是迫在眉睫。在這種情況下,爲了應對更加多樣化的戰場環境以及高度分散的作戰對手帶來的挑戰,美國海軍陸戰隊對作戰思想、武器裝備和作戰部署都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與轉型,使其更加聚焦“高端戰爭”任務需求。

“瀕海作戰團”是美海軍陸戰隊司令大衛·伯傑斯上任後,推動海軍陸戰隊戰略轉型的一個重要產物。伯傑斯認爲,在未來介入以大國競爭爲特點的衝突中,美軍將不可避免地面對大國“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阻擋,美軍必須要在突破對手“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之前,保持在對手火力打擊圈之外或進行分佈式部署。爲適應這種需求,美海軍陸戰隊必須做出必要轉型。2020年5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公佈了《部隊設計2023》,並於2021年底又公佈了“替補部隊概念”作爲“部隊設計”的補充。這兩份文件的核心設計都是將原本海軍陸戰隊序列構成中較大的單位,整編爲較小、較靈活、可以快速部署和跨區域調動的單位,從而以更快的速度、更靈活的戰術和更自主的行動來抵消敵人的機動優勢。

在這種設計理念指導下,“瀕海作戰團”應運而生。根據伯傑斯的規劃,海軍陸戰團轉型後的“瀕海作戰團”主要可以發揮兩大優勢:一是高度的機動性和隱蔽性,即“瀕海作戰團”可以在島嶼、海峽等各個關鍵節點快速分散部署,直接扼住關鍵節點的咽喉位置,而且其高度隱蔽性也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讓敵人難以發現,在關鍵時刻一擊必中。二是“瀕海作戰團”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即其所配備的“海軍打擊導彈”和“聯合輕型戰術車”都屬於頂尖先進裝備,無論是在海上對艦艇的作戰,還是在陸地上對陸軍的作戰都可以充分勝任。

“瀕海作戰團”具備很強的機動作戰能力,能夠在廣闊的太平洋打“海上游擊戰”。

此外,“瀕海作戰團”還符合美海軍陸戰隊正在探索的“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理念,這也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特有的作戰概念並形成其未來作戰的主要模式,即重點把信號特徵較不明顯、易於機動和保障的小規模遠征部隊部署在關鍵巷道周圍的島嶼,使其能夠在防區內臨時作戰地點開展偵察、海上拒止、封控和支援等行動,實現遠程機動的作戰任務。

目前,美國海軍陸戰隊正聚焦上述兩大優勢目標展開全面轉型能力建設。可以預測,一旦以“瀕海作戰團”爲主體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轉型成功並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部署與備戰,將完全改變其現有作戰方式,不僅兩棲作戰面貌將大爲改觀,而且應對非正規作戰挑戰的能力也將顯著增強,成爲一支同時具有強大的正規作戰與非正規作戰能力的“全能”軍事力量,可有效滿足美國未來進行大國對抗,在複雜作戰環境下遂行多種任務的需求。

隨着美國海軍陸戰隊轉型工作的推進,“海馬斯”火箭炮在美國海軍陸戰隊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推動美日防務“準一體化”建設進程

近年來,美國一直在調整亞太地區的軍力態勢,意圖通過深化與軍事盟友的關係來提升協同作戰的能力。日本作爲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關鍵盟友,毫無疑問成爲其在亞太地區發展兩棲登陸與關鍵海域爭奪能力的首要對象。此次美國計劃在日本沖繩建立“瀕海作戰團”,其根本目的就是以此推動美國在亞太地區軍事力量的改革轉型,使這些部隊在需要時更易於分散到沿岸其他島嶼,實現與日本等盟友海上力量協同針對周邊海域進行的威懾與控制,從而使得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存在“更致命、更敏捷、能力更強”。

由於日本當地長久以來一直對美國在沖繩駐軍的敏感甚至牴觸情緒,此次日本政府對美國建立“瀕海作戰團”的計劃持認可態度具有重大的標誌意義。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臺後,進一步向美國靠攏,加緊與美方的戰略對接。例如,日本防衛大臣、統合幕僚長及陸海空自衛隊參謀長履新後均第一時間與美軍高層搭線。1月11日,日美兩國在華盛頓舉行部長級“2+2”會晤,會後雙方發佈聯合聲明,將推進建設“一個能夠增強威懾力的、更有能力、更加完整、更爲靈活的同盟”;1月13日,岸田文雄抵達美國進行上任後的首次日美首腦會談,就深化兩國合作以有效運用日本所擁有的攻擊敵方基地能力(反擊能力)達成了共識,並一致同意在新興技術、太空和供應鏈等方面也開展協作。

在美日高層積極互動的背景下,日本自衛隊與美軍之間的合作也十分熱絡。例如,在近期舉行的“堅毅之龍-2022”軍演和“東方盾牌-2022”軍演中,日本陸上自衛隊出動了12式岸艦導彈連,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海馬斯”機動火箭炮進行聯合打擊等課目訓練。此外,日本還派遣“宙斯盾”艦加入美航母打擊大隊,參與美軍海上部署任務,並組織F-15和F-35A戰機爲美戰略轟炸機護航。從未來發展來看,美國在日本成立“瀕海作戰團”後,兩國還將可能進一步通過舉行聯合演習、構建聯合指揮機制等方式加深防務合作,“準一體化”建設的步伐也會大大加快。

(兵韜志略是由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凌雲志爲澎湃防務欄目開設的個人專欄,盤點近期重大防務事件,評點信息背後暗藏的玄機,剝繭抽絲、拂塵見金,兩週一期,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