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國家週刊 文 | 記者 簡宏妮

增長率領跑全國的城市有何共性?緣由何在?2023年各城市經濟有哪些亮點值得期待?

國家統計局2023年1月1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3%,全國GDP總量超過120萬億。

在此之前,各個城市的GDP數據也相繼出爐,我國24座萬億GDP城市(不含港澳臺)的總額已超過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記者注意到,已公佈增長率的萬億GDP城市中,在2022年全部實現了正增長,其中蘇州、福州、長沙、武漢和合肥等城市的增長率,跑贏了全國。

增長率領跑全國的城市有何共性?緣由何在?2023年各城市經濟有哪些亮點值得期待?《瞭望東方週刊》對蘇州、杭州、合肥、武漢、長沙、東莞、無錫等7個萬億GDP城市市市委書記和市長的新年行程動態進行了梳理,試圖做出一些總結。

2023年新年第二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率隊南下,赴深圳拜訪華爲、比亞迪匯川技術等企業推進合作事宜。

1月9日—10日,在華爲坂田基地總部、比亞迪總部和匯川技術,虞愛華和各企業董事長商談未來合作計劃。在虞愛華南下的前兩天,1月7日,比亞迪合肥基地三期項目用地1011畝正式獲批。比亞迪合肥基地項目位於合肥市長豐縣下塘鎮,總投資約400億元,項目建成後計劃年產能約110萬臺。本次獲批的1011畝土地將用於二期、三期零部件配套。

2022年5月,合肥市經開區與蔚來就NeoPark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整車二期和關鍵核心零部件配套項目簽署合作協議,導入蔚來集團旗下全新中高端品牌智能電動汽車產品。

不論是與比亞迪的合作,還是和蔚來的簽約,都僅是合肥“產業名城”建設中的一部分。2022年,集成電路產業、新型顯示產業、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等8大產業在合肥聚集發展,合肥入選全國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排名全國先進製造業百強市第11位。

作爲安徽唯一的GDP“萬億城市”,2022年合肥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3.6%左右,突破1.2萬億。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合肥市戰新產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84%,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工業投資增速、新增規上企業數創十年新高。光伏、新能源汽車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集成電路產量增長35%。

除了合肥,武漢和長沙GDP增速同樣跑贏全國,這三座城市有諸多共同點:都是中部城市,都是省會城市,同處於長江中下游區域。

長沙和武漢兩座城市的市委書記、市長在2023年第一個月有如下動態:1月8日,2022年度長沙市重大項目集中觀摩活動拉開帷幕,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吳桂英,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建新分別帶隊,赴各區縣(市)項目一線進行現場觀摩。在14個重大項目中,製造業項目成爲當仁不讓的主角;1月11日,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在武漢與百度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座談交流,並共同見證百度集團、集度公司與武漢市合作項目簽約。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郭元強參加上述活動。

市委書記和市長的行程動態,既顯示了各城夯實過往基礎的決心,也顯示了其發展新產業和新項目的“野心”。

與此同時,兩城的數據也透着積極態勢。武漢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2年武漢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5%左右,總量達到1.9萬億元左右。2022年,武漢淨增3000家高新技術企業。長沙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2年GDP預計增長4.8%,位列中部第一。

業內人士分析認爲,2022年合肥、武漢、長沙的增速之所以跑贏全國,既得益於國家的中部崛起戰略,也受益於各省推出的“強省會”戰略。

近年來,不少中西部省份開始逐步推行“強省會”戰略,支持省會的發展,提升省會的經濟總量、提高其在省域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壯大省會,進而通過省會的引領作用,帶動全省的發展。武漢、長沙和合肥,就是“強省會”的代表。

此外,先進製造業成爲支撐這三城增長的最重要因素。“不論武漢、長沙還是合肥,都有本地優質的高教資源,比如武漢、長沙有多所985高校,合肥有中國科技大學。這些本土高校爲當地製造業的產業升級以及高質量發展,貢獻不小。”廈門大學經濟學教授丁長髮說。

蘇州無錫的決心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9.4%,增速連續8個月加快,比上年大幅提高9.0個百分點,成爲2022年中國經濟數據中一大亮點,也推動2022年四季度經濟好於預期。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惠及城市居民和周邊城市羣,以蘇州、無錫等爲代表的東部城市,在新的一年展現了它們的決心。

2023年元旦第二天,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慶文出席了蘇州市域(郊)鐵路軌道交通10號線(蘇虞張段)開工儀式。同一天,蘇州市舉行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集羣建設推進大會暨項目集中開工簽約儀式。

截至2022年底,蘇州軌道交通已完成三期建設規劃,開通運營線路5條,總長210公里。目前,還有7條在建地鐵線路,總長161.91公里。2022年全市73個城建交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94.3億元,佔年度計劃的104%。而此次集中開工簽約和投產投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總投資916億元,涵蓋新能源汽車整車、汽車電子及零部件、智能網聯汽車等細分領域。

無獨有偶。1月6日上午,無錫市“四線四路”重大交通工程建設項目集中開工,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宣佈開工,按下新一輪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快進鍵”。近年來,無錫市深入貫徹落實交通強國戰略,積極構建內暢外聯的大交通格局。此次集中開工的“四路共建”項目,建設總里程約131.3公里,總投資426.7億元。

同樣地處太湖流域,同樣憑藉完備的工業體系和強大的經濟實力躋身GDP萬億城市榜,作爲經濟大省江蘇的代表城市,蘇州和無錫在新年的動作同頻,均劍指基建。

有媒體不完全統計,2023年開年第一週,全國共有11個省市舉行了一季度重大項目的現場推進會或集中開工儀式。其中,僅1月3日,全國就有7個省市宣佈一季度集中開工項目1785個,總投資額達到16249.69億元。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2022年,基建投資成爲穩增長的最重要抓手。

展望2023年,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認爲:“2023年,擴大內需、保持我國經濟穩健增長的重要性上升,穩增長政策預計將進一步強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穩增長、擴內需’的有效手段,預計本年新老基建投資增速仍將維持相對高位。”

“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補短板是投資工作的重要內容。”2023年1月18日,國家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羅國三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說,要聚焦“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着力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投資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系統佈局新型基礎設施。

杭州東莞的信心

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徐樂江近日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大力提振市場信心”,預期穩、信心足,企業就會敢於擴大投資、勇於開拓市場。“因此,今年我們工作的關鍵詞就是提振信心,就是要多措並舉提振民營企業家的發展信心”。

剛剛公佈的2022年經濟數據顯示,浙江“民營經濟大省”實至名歸。統計顯示,2022年5月以來,浙江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民營企業加快恢復,增長速度持續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022年民營企業增加值15385億元,增長5.2%,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1.0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的70.3%,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5個百分點,貢獻率達83.2%。

新的一年,浙江省會杭州的書記、市長以各種方式表達了對民營經濟的關心和支持。

1月4日,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姚高員赴臨空經濟示範區、蕭山區、錢塘區等地,專題調研該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情況。姚高員走訪的企業包括生物製藥公司、新能源汽車企業和從事集成電路芯片設計以及半導體微電子相關產品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

1月10日,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劉捷赴螞蟻集團、浙江雲計算數據中心等企業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劉捷強調:“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越是這個時候,企業越需要關心和幫扶。”

“隨着政府一系列紓困破繭的舉措落地實施,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有望持續優化拓展,發展優勢和潛能將進一步釋放。”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工業室主任付保宗說。

徐樂江認爲,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民營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唯一出路。

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深圳、東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動態值得期待。

1月4日,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呂成蹊前往東莞市沃德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東莞市金田紙業有限公司、東莞市超業精密設備有限公司,深入生產車間,瞭解企業生產運營、穩崗就業等情況,與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全面瞭解企業市場訂單、產品研發、生產規模、增資擴產及未來發展規劃,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問題,檢查督導安全生產。

東莞是2021年晉級“GDP萬億城市”的新成員,也是廣東製造業當家的城市之一。對於製造業重鎮東莞而言,堅守制造業發展的底色和優勢是關鍵,而招商引資與科技創新則是東莞能跨入“雙萬”新賽道的重要支撐點。

製造業當家,爲實體經濟託底,東莞並非廣東孤例。廣東省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廣東要樹立製造業當家的鮮明導向,在新的高度挺起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樑”。據統計,2021年,廣東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4.5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一,約佔全國的八分之一。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透露,2022年1至11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繼續發揮工業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壓艙石”作用。

業內專家認爲,經濟大省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頂樑柱”。在穩經濟促發展的目標之下,2023年各省市尤其是經濟大省要繼續勇挑大樑,爲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牽引力和驅動力。

隨着穩經濟的地方路線圖逐漸明晰,2023年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值得期待。“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呈現穩中有進、逐步恢復的態勢。”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楊翠紅說。

日前發佈的《經濟藍皮書:2023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5.1%左右,呈現進一步復甦態勢。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確實面臨一些困難挑戰,但這是前進中的問題。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着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說。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