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周弋博]

德國能不能和中國市場“脫鉤”?德國政治高層再次重申:不能。

當地時間1月22日,德國《世界報》(Die Welt)報道稱,德國“交通燈”執政聯盟高層明確表示,德國不可能全面退出中國市場,德企在中國目前正在進行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報道稱,美國政府在半導體領域向中國施壓的同時,也希望其他西方國家“協同配合”,而德國的做法與衆多美國政客的要求截然相反。有德企代表直言,中國市場的規模和增長是世界其他地區無法替代的。

據報道,德國財政部長、自由民主黨(FDP)領袖克里斯蒂安·林德納在接受採訪時說,“讓我們的經濟與中國市場‘脫鉤’不符合德國的就業利益。”

“其他人會取代我們的位置。”林德納同時指出,德國也將在未來的數十年裏逐漸重視世界其他地區的市場,以減少經濟上的依賴性。

德國綠黨領袖奧米德·努裏普爾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爲,德國當下要做的不是減少與中國的合作,而是避免對該市場的依賴,而且應當由企業自主作出投資決定。

2021年11月,德國總理朔爾茨所在的社會民主黨(SPD)與自由民主黨和綠黨組成執政聯盟,由於三黨的標誌性顏色分別爲紅黃綠,也因此被稱爲“交通燈”聯盟。

朔爾茨本人此前也多次強調,中國是德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即便德國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已經全面展開”,但這也不應該與所謂“與中國脫鉤”的說法相混淆。

報道分析稱,“交通燈”聯盟的對華戰略與美國形成了明顯的分歧,後者在近期聲稱,希望其西方合作伙伴停止向中國出口半導體技術和其他高科技產品。

除了執政聯盟,德國的反對黨也強調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

德國聯邦議會基督教民主聯盟領袖弗里德里希·梅爾茨就表示,考慮到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德國必須向中國“派出代表”,以避免與新趨勢脫節或失去大量客戶。

報道指出,多家大型德企近期也表現出了對中國市場的高度興趣。

例如,德國博世公司(Bosch)與採埃孚公司(ZF)正在計劃在中國新建工廠,博世公司董事會主席斯蒂芬·哈東還曾直言,中國市場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我們有其他選擇,我們早就去那裏了”。

德國汽車製造商大衆公司也在中國投資了數十億美元,該公司負責中國業務的董事會成員拉爾夫·布蘭德斯塔特表示,“中國市場的規模和增長是世界其他地區無法替代的。”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國際市場主管弗裏多林·斯特拉克也表示,“在其他地區的長期投資要在5到10年後纔會生效。”

“從根本上說,(德國的)整體戰略是正確且很好的。”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主席卡爾·豪斯根稱,即便德國未來會調整投資戰略,也不能是爲了“反華”而進行的。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德國亞太經濟委員會(APA)在1月12日發表聲明稱,聯邦政府在重新調整與中國經濟關係時,應注意三個核心要素:平衡處理機遇與風險;加強與歐盟的關係;實現經濟夥伴的多元化。

該聲明特別提醒道,“多元化戰略不能依賴於退出中國市場”,而是在抓住中國市場機遇的同時,建立和拓展新的市場。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