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3年,國內經濟確定性向上,而海外主要經濟體逐步進入衰退區間,國內相對於其他經濟體的基本面優勢有望帶動資金持續流入,利好國內股市表現。

2023年A股有望走出向好趨勢,整體格局可能是“藍籌搭臺,成長唱戲”,也即以大消費、大金融、地產鏈等爲代表的內需板塊隨經濟政策落地、數據改善先行上漲,之後伴隨海外加息週期結束,全球流動性逐步好轉,成長板塊有望接棒表現。

內需修復先看政策博弈後看業績改善

首先看內需板塊,其投資邏輯前期在於博弈政策預期,往後看重點轉向業績改善。從歷史規律看,在外需下行壓力較大的區間內,內需通常需要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前期市場在疫情防控優化政策和地產政策利好持續催化下上漲,相關的消費和地產鏈都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漲幅,我們認爲,前期市場主要是在博弈政策預期,往後看重點需要回歸到企業的業績兌現能力上來。

在內需修復方向中,我們主要看好三條細分鏈條:第一條是受益於消費場景改善的線下消費鏈,如食品等必選消費、白酒等可選消費、以及航空、酒店和旅遊景點等。從海外疫情管控放鬆後的經驗來看,業績兌現度越高,相關的疫後修復鏈股價表現越好。

一方面,疫情防控優化後,居民出行在中期時間維度內將得到明顯改善,以往受到壓制的消費場景將重新恢復,相應的企業端業績也有望得到較大修復,比如餐飲鏈和白酒等;另一方面,疫情對線下消費的相關企業起到了較好的供給側出清效果,比如航空和酒店行業,供給側飛機數量和酒店數量的減少疊加需求側居民出行的提升,有可能對企業業績帶來量價齊升的雙重利好。

第二條是受益於需求提升的醫藥板塊,如生物醫藥、醫療商業和醫療服務等。從各國走向與新冠病毒共存的經驗來看,醫藥行業的市場超額收益較爲明顯,對於疫情防控優化後的A股市場投資有較大的借鑑意義。從需求端角度來看,疫情提升居民對自身健康水平的重視程度,從而增加相關醫藥和醫療設備產品的需求。此外,疫後居民的就醫習慣也可能發生變化,如更加傾向於線上醫療、對中藥的認可度提升、更加追求高品質醫療等,對應的互聯網醫療、中藥和醫療服務等板塊也可能有表現機會。

第三條是受益於經濟修復的金融、地產鏈。如前所述,2023年海外確定性衰退,預計外需對經濟的貢獻有所下滑,內需的重要性提升,其中地產作爲支柱產業可能對2023年經濟起到重要託底作用。針對供給端的地產三支箭政策、地產銷售端政策持續釋放,前期壓制地產行業的政策性因素逐步好轉。相關板塊前期博弈政策,隨着重要會議逐步落地,後期需要轉到經濟數據好轉驗證經濟回暖的路徑中來,時間點可能需要等待2023年春季開工等。

“成長唱戲”對應大安全主線

再來看“成長唱戲”,主要對應到A股的大安全主線。我們主要看好三個細分方向:第一個是信息安全相關的信創和計算機軟件。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隨後多個政策文件催化下,計算機板塊在2022年10月漲幅較大。中短期視角下,我們認爲前期板塊的上漲屬於政策利好催化下的情緒推動,後續需要落腳到業績的兌現上,重點要找2023年業績能夠兌現的個股。

第二個是國產替代的半導體和高端機牀等。美國芯片法案等海外發達國家針對中國的“芯片圍堵”持續進行,當前半導體設備國產化水平仍不足25%,行業未來市場空間較大。從經濟週期的角度來看,半導體也屬於順週期產業,國內半導體指數超額表現領先半導體銷售一至兩個季度,半導體銷售與經濟週期基本同步。

第三個則是逆全球化軍備升級的國防軍工板塊,如航空航天裝備、軍工電子元器件等。二十大報告強調國家安全主題,優質國有軍工企業未來將承擔更多維護產業鏈安全和科研攻堅的任務。當前中國國防軍工支出佔GDP比重大幅低於同等量經濟體國家,在逆全球化背景下預示着A股上市公司未來軍工訂單確定性高。

《紅週刊》特邀數十位海內外知名投資人、知名機構研究人員爲大家帶來兔年投資前瞻和新春祝福

乾貨滿滿,福氣滿滿!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