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死了,也會死在附近! "看完賀歲片《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 其中的一句臺詞,讓我的心熱血沸騰!

這部表現出勇氣和不屈不撓的電影主要講述了90年代初中國乒乓球隊陷入谷底時,由新主教練帶領開始絕地反擊的故事。

雖然瞄準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冠軍的目標沒有實現,但中國男子打出了強勁的勢頭,建立了再次崛起的信心!

現在在世界上,說起乒乓球,中國是無可爭辯的第一號。 然而,70多年來,"中國乒乓球"也並不順利,也曾有過挫折期。

1952年,中國國家乒乓球隊正式成立。 當時,訓練場上的標語讓人印象深刻。 這一點,對祖國很重要。

經過7年的艱苦訓練,在西德多特蒙德舉行的第25屆世界乒乓球大賽中,中國選手容國團男單獲得冠軍。 這也是中國體育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 此後,只有中國乒乓球隊爲祖國贏得了189個世界冠軍。

苦主瑞典男團

中國國家乒乓球隊獲得榮譽,經典比賽數不勝數。 然而,最傳奇的教練蔡振華令人難忘的比賽,恰好是1993年男隊決賽的3:1慘敗。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男子乒乓球最強的對手是北歐強隊瑞典隊。 五年來,瑞典男隊一直是中國國家隊最大的勁敵,隊中"三駕馬車"的瓦爾德內爾、佩爾松、卡爾森更是世界頂級選手,尤其是老瓦的水平更是"天花板"的存在,讓他們孤獨求敗

6年前,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39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團體決賽中,中國男隊以3:0的全勝戰績輕鬆戰勝瑞典隊。 但輝煌過後,中國乒乓球隊很快陷入低迷。

接下來的連續三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隊都沒有進球,兩屆奧運會與所有項目的金牌無緣! 男單、男雙、男團全軍覆沒,比分輸得很慘。

1991年,日本千葉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國男隊在四分之一決賽中意外輸給了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隊,最終以團體第七名怨恨比賽場地!

消息傳回到國內,輿論譁然。 被稱爲"國球"的中國乒乓球隊,成爲了世界的二流水平了嗎? 這殘酷的現實,真是國民不能接受! 於是,國家隊教練許紹發引咎辭職。

幸運的是,許教練在離開之前,請來了一個改變"中國乒乓球"命運的男人。

蔡振華病危

蔡振華乒乓球運動員出身,多次入選國家隊,三次獲得世界冠軍。 (雙打和團體)

1985年,國家任命蔡振華援助意大利。 作爲公派主教練,蔡振華三年來帶領意大利國家隊從無到有,取得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團體第七名的好成績。 時至今日,意大利乒壇仍有"乒乓教父"之稱。

應中國國家隊誠摯邀請,蔡振華臨危受命,毅然接受了中國乒乓球隊男隊主教練的職務。 這個30歲的男人,真的有能力帶領國家隊走出山谷,走向輝煌嗎?

上臺後,蔡振華對國乒男隊實施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以前運動員們在訓練中抽菸喝酒,但訓練後的晚上完全消失了。 全隊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隊員們揮雨如雨的訓練,也談國家榮譽。

當時,中國國家隊的技戰術水平落後於歐洲,隊員們的抗壓能力也非常差。 以前中國國家隊打順風球,幾乎百戰百勝; 但是打逆風球,往往會崩塌千里。

因此,比賽中的抗壓能力也是蔡振華重點訓練的科目。 在常規訓練比賽中,主力選手一局讓球3-4個。 目的是訓練運動員每分鐘必爭,不能輕易放棄。

客場環境的營造也是必不可少的! 運動員每次發球,訓練場發出的噪音,都成了運動員們的噩夢……一位運動員說:"甚至在睡夢中,也會醒來!

經過兩年的艱苦訓練,躊躇滿志的中國乒乓球隊踏上了瑞典哥德堡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出發前,選手和教練們上下一心,決定在這次比賽中恢復輝煌。

男子團體成員和實力的比較

根據中國國家隊前兩年的成績,國民對93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期望值不高,也有人提出了悲觀的口號。 別輸得太多,好的。

國家隊的目標很明確。 讓我們來競爭金牌吧。 幸運地爭奪銀牌; 如果你在單打比賽中撿到了銅牌,即使你完成了任務。

但是蔡振華很懊悔,作爲主教練,他想在最重的男子團體項目上獲得金牌。

這次男子代表隊的成員比上次調整了不少,是"老、中、藍"組合的隊伍。

國乒哥哥馬聞革領銜打球的那年王濤和張雷緊急歸隊歐洲打球的削球手王浩,補上了17歲的小將劉國樑。

後來,中國第一位四大滿貫男選手劉國樑,就是當時這個有點青澀的少年。

本來蔡振華對他寄予厚望,但在比賽中過於緊張,在單打第一輪比賽中被日本選手以0:3淘汰,排在100之後。

爲此,蔡振華以劉國樑的名字命名團體賽名單,但由於缺乏經驗,一次也不讓參加男子團體賽。

同樣,單打狀態不佳的張雷也沒能參加團體賽。

與中國國家隊的謹慎目標相比,東道主瑞典隊提出了衛冕冠軍的口號。 他們派出了被稱爲歐洲"五虎將"的豪華陣容。 是瓦爾德內爾世界第一位四大滿貫獲得者、上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和巴塞羅那奧運會男子單打冠軍。 佩爾松上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亞軍; 卡爾森、阿普倫、林德三人也是經驗豐富的老手。

這個陣容看起來很完美,但蔡振華也看到了獲勝的機會。 那就是在對方的3號單打比賽中做文章。

以中國國家隊選手的實力來看,即使以瓦爾德內爾和佩爾松爲對手,也是輸多贏少。 那麼,如果打3號單打,1號和2號幸運獲勝,我們就有機會再次舉起磨損杯。

天忌賽馬,知禍福

正如蔡振華所料,中國男隊在團體小組賽中7戰7勝,以小組第一領先。

此後,中國男隊再接再厲,連勝日本、德國兩支強隊,最終與東道主瑞典隊進行了決賽。

論實力,中國國家隊處於下風。 體育場位於瑞典隊主場,想要奪冠只有戰略上下功夫。那麼分析出瑞典隊參賽的3名選手分別是誰?他們的出場順序是怎樣的?就顯得尤爲重要!

如果猜對,我們做出針對性調整,決賽獲勝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

經過開會總結,中國隊基本確認瑞典隊瓦爾德內爾和佩爾森兩名主力肯定出場,那誰會是第3人選呢?

瑞典隊中,阿佩依倫年紀大了,明顯有點"廉頗老矣"的味道;林德雖然有些實力,但是早已不復當年之勇。分析到這裏,瑞典隊的第3名參賽選手呼之欲出,那就只能是有着明顯缺陷的卡爾松。

在以往的比賽中,卡爾松遇到削球手就發揮失常,他的缺點就是難以適用飄忽不定的削球線路。

最終,蔡振華力排衆議,定下馬聞革、王濤、王浩3名選手出戰!

作爲世界乒壇最頂級的兩支男子國家隊,中、瑞雙方的教練組開始鬥智鬥勇,希望找到對手的弱點,一擊致命!

於是,決定比賽勝負的因素,變向成了智慧的比拼!

在這方面,擁有5千年歷史文明的中國人在先賢智慧的啓發下,勝的輕而易舉。蔡振華猜對了瑞典隊的出場順序,瑞典隊的計劃是:

實力最弱的卡爾松第一個出場對掉中國最強的馬聞革;實力最強的瓦爾德內爾第二個出場打贏王濤;佩爾森第三個出場,到時候,不管遇到王浩、張雷,還是劉國樑都佔上風!

然後,再由瓦爾德內爾打第4場……按照瑞典人的算計,這場決賽穩了。至於比賽結果,無非是3:1或者3:2罷了!

當瑞典教練組拿到中國隊的出場順序表後,驚出了一身冷汗!

因爲蔡振華算準了他們的小心思,並針對性地擺出了一個非常規陣型:

削球手王浩第一個出場抓卡爾松,先拿1分;馬聞革力拼瓦爾德內爾,有較低勝率;王濤第3個出場拿下佩爾森,勝率在5成以上;第四盤王浩送分給瓦爾德內爾;決勝局第五盤馬聞革輕鬆拿下卡爾松!

這樣算下來,中國隊將以3:2的總比分,獲得男團冠軍!

人算不如天算

尷尬的是,中方教練組機關算盡,結果被寄予厚望的削球手王浩卻在"陰溝裏翻了船",到底發生了何事?

第一局比賽,卡爾松果然對削球很不適用,王浩以21-13輕鬆拿下了首局。

第二局比賽,卡爾松頂住了壓力,在大比分落後的情況下,發動猛攻艱難地以21-19扳回一局。

第三局比賽,王浩心態失衡,很快以16-21落敗。

第一場對決結束後,中方教練組傻了眼,賽前的計劃落了空!中國隊輸掉了被認爲是必贏的一場球,全隊陷入絕望中!

第二場對決峯迴路轉,戲劇性的情況又發生了!被認爲勝率不大的馬文革與瓦爾德內爾前兩局戰成1:1平,在決勝局比分20-20平後,馬文革發威連拿2分,最終以22-20拿下比賽,爲中國隊保存了希望。

就在中國隊士氣正盛的時候,王濤發揮失常,在關鍵時刻又崩盤了,中國隊丟掉了關鍵1分!

比賽進入第四盤,王浩對陣瓦爾德內爾,雖然拼盡全力,但是無力迴天!

賽後,馬聞革長嘆一聲。他空有一番雄心壯志,卻沒有了再次上場比賽的機會,中國男隊賽前衝擊斯韋思林杯的夢想也徹底破滅。

知恥而後勇

這段可以載入中國體育史的故事,後來被改編成電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上映,無論是從人物形象來看,還是從情節設定考慮,都有比較高的相似度。

重溫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乒乓球隊永不言敗的精神和國家榮譽高於一切的愛國情懷。

原來早已無敵於天下的中國乒乓球隊,也走過坎坷荊棘之路。

參加過這場比賽的選手王濤回憶:"93年世乒賽,我們雖然決賽輸給了東道主瑞典隊,但是我們也開闢出一條從谷底直抵頂峯的坦途!"

從此,爲了縮小與歐洲強隊的差距,中國隊開始出國參加各種級別的乒乓球公開賽。在比賽中,學習歐洲頂尖選手的打法,並且創新和豐富自己的打法。

時隔兩年後,在中國舉行的第43屆世乒賽男團決賽中,中國隊與瑞典隊再次冤家路窄"喜相逢"。

中國隊參加男團比賽的隊員有:王濤、馬聞革、丁松、孔令輝、劉國樑。這一次,他們沒有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把握住了機會包攬了所有項目的冠軍。

自中國隊高舉斯韋思林杯的那一刻起,中國乒乓球"夢之隊"的大名響徹世界。直到此時,他們仍然是其他國家隊仰望的存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