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週而復始,形成干支紀年。每一種組合,都是六十年一遇的中國年。

癸,爲天干的第十位。卯,爲地支的第四位。

一個萬象更新的癸卯兔年已經到來,今天,爲大家盤點過去的2820年中,47個癸卯年的故事。

先秦

公元前798年

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也正是在短暫的共和時期之後,周朝實現了宣王中興。

公元前798年,周宣王在一個癸卯年迎來了自己在位的第三十年。

史載,西周都城鎬京有兔子跳躍舞蹈,被視爲異象。(《今本竹書紀年疏證》:“三十年,有兔舞於鎬京。”)更有甚者,有人傳言街上行走的馬突然變成人,跟變魔術似的。這個“兔舞馬變”的傳聞,也許是民間爲表達對周王室不滿而製造的輿論。

周宣王在位時,周王朝一度實現“四方既平,王國庶定”的局面,但晚年的他不聽勸諫,多次用兵,屢戰屢敗,天子聲望大減,中興如曇花一現。

四年後,周宣王在遊獵途中去世,其子周幽王姬宮湦繼位。分封諸侯、以藩屏周的西周逐漸走向末路,諸侯爭霸的春秋時代即將到來。

[明]徐霖《菊石野兔圖》(局部)。圖源:網絡

公元前738年

崛起於長江流域的楚國,高喊着“不服周”的口號登上歷史舞臺。東周時期,楚國沿着漢水迅速擴張。

這一年,楚國爲了開疆拓土,攻打由殷人遺民建立的權國,楚武王熊通將打下的新地盤劃爲“權縣”,命大夫鬥緡爲縣尹。

權縣大約在今荊門市馬良鎮漢江與竹皮河交匯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縣級行政機構,號稱“中華第一縣”

不過,楚武王沒想到的是,第一任縣尹鬥緡居然利用權國移民的復國企圖,據有權地,起兵反叛。看來,不想自己創業的下屬不是好下屬。之後楚國再次發兵,才平定權國故地。

公元前678年

這是齊桓公在位的第八年。

強盛一時的鄭國走向衰落,南方崛起的楚國對中原諸國虎視眈眈,而齊桓公在昔日仇敵管仲的輔佐下勵精圖治,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得到其他諸侯的擁戴。

是年冬,齊桓公召集宋、陳、衛、鄭、許、滑、滕等國會盟於幽地(今河南省蘭考縣),開了一個G8峯會,周天子派使者向齊桓公授予“侯伯”的頭銜,向其表示祝賀。幽地會盟之後,隨着召陵之盟、葵丘會盟等盟會的召開,齊桓公走上人生巔峯,成爲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

齊桓公稱霸。圖源:影視劇照

公元前618年

晉國發生了一場內亂。

晉文公的兒子晉襄公即位後,爲了平衡新老貴族的勢力,一方面提拔趙盾(趙衰之子)、狐射姑(狐偃之子)、先克(先且居之子)等功臣之子爲六卿,另一方面也給老貴族箕鄭父等一席之地,但位居趙盾等人之下。

執掌晉國軍政大權的正卿趙盾,爲晉文公稱霸時期功臣趙衰之子,屬於朝中新貴。作爲晉國傳統貴族的箕鄭父、先都、士榖、梁益耳、蒯得等五家對趙氏心懷不滿,積怨已久,雙方衝突一觸即發。

這一年,他們派人刺殺趙氏的盟友先克,但隨後被趙盾察覺,五人全部遭到逮捕處斬。之後,趙盾重組六卿,權傾朝野。

這場內亂史稱“五將亂晉”,實際上是晉國新老貴族的較量,爲後來六卿相互傾軋,乃至三家分晉埋下了伏筆。

公元前558年

《左傳》記載,這一年,有個來自偏遠地方的人得到美玉,將其獻給宋國賢臣子罕

子罕不願接受。獻玉的人說:“我將玉拿給工匠看,他說是寶物,我才獻給您。”

子罕再度婉拒,說:“我以不貪爲寶,你以美玉爲寶,你把玉給了我,那我就成了貪心之人,我們都失去了各自的寶物,不如我們還是各自保有自己的'寶物’吧。”

獻玉者跪下恭敬地說:“身份卑微的人,懷寶玉遠行,易遭致不測,請您收下!”於是,子罕將玉與獻玉者一同留下,命工匠雕琢玉器,賣掉後得到的財富盡數歸還獻玉者,使獻玉者富甲一方,子罕分文不取。

[清]冷枚《梧桐雙兔圖》。圖源:網絡

公元前498年

這一年,54歲的孔子就任魯國司寇,掌管一國之司法、刑獄。

在禮崩樂壞、卿士階級崛起的歷史背景下,魯國的卿大夫“三桓”(即魯桓公後裔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把持朝政,掌握實權,他們門下的家臣驕橫跋扈,根本不把國君放在眼裏。

爲了削弱三桓,恢復魯國國君的權威,孔子提出“墮三都”的建議,即拆掉“三桓”封邑的城牆。這一措施得到了魯定公力挺,三桓之中的叔孫氏與季孫氏爲抑制家臣勢力,表面上也支持孔子,但由於家臣勢力強大,“三桓”也半心半意,“墮三都”半途而廢。

孔子“墮三都”失敗後,與三桓的矛盾激化,在魯國處處遭受打擊。兩年後,孔子被迫離開魯國,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開啓了一段傳奇之旅。仕途失意的孔子,最終作爲一名偉大的思想家名留青史。

公元前438年

時值春秋末期,晉國的六卿只剩下韓、趙、魏三家,晉國實際上已被三家瓜分。

這一年,韓、趙、魏進一步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留下絳與曲沃兩地給晉國國君。從此,晉侯畏懼權臣,反而要向韓、趙、魏三家行朝拜禮。

三家分晉已成定局,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駛向戰國時代。

戰國時期全圖。圖源:中國歷史地圖集

公元前378年

這一年,中山國在國君桓公的帶領下,成功復國。

中山國位於今河北中南部,是先秦白狄建立的國家。中山桓公即位初期,不恤國政,沉迷享樂,經常通宵達旦開party,結果遇上了魏國變法時期的魏武卒,被狠狠地揍了一頓。

中山國戰敗後,被魏、趙兩國侵佔近三十年。中山桓公痛改前非,立志復國,率領中山人奮起抵抗,歷經多年苦戰,終於趕走了魏、趙這兩個死對頭,奪回失去的土地,使天下諸侯刮目相看。

桓公復國後,中山國國力達到鼎盛,有戰車九千乘,與燕、趙、魏、齊諸強抗衡,被稱爲戰國“第八雄”,直到公元前296年,被實行胡服騎射改革的趙國所滅。

公元前318年

秦惠文王統治時期的秦國,軍事上多次擊敗強大的魏國,吞併黃河以西的大片領土,外交上採用張儀的“連橫”之策,對山東(崤山以東)六國形成制衡,大有東出之勢。

但是,這一年,山東六國中的魏、趙、韓、燕、楚五國聯合起來,實行合縱抗秦的策略,發動五國攻秦之戰,進軍函谷關。

此次出兵的發起者是魏相公孫衍,他曾在秦國爲將,在秦國奪取河西之地的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後來因與張儀不和,投奔魏國,聯合山東諸國,行“合縱”之策。

面對山東五國的進攻,秦國先送“文繡千匹,好女百人”給位於後方的遊牧部落義渠,以免後顧之憂,之後出兵函谷關迎戰。山東五國各自打小算盤,楚、燕兩國受秦國威脅較小,在攻秦時划水,只有魏、趙、韓三國與秦軍實際交戰。結果,秦國虎狼之師一戰擊潰五國聯軍,聯軍向東撤退到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後各自回國。

秦國崛起之路,已經勢不可擋。

[明]張路《張鷹逐兔圖》。圖源:網絡

公元前258年

長平之戰已經過去一年多,秦軍乘勝追擊,圍攻趙都邯鄲,趙軍拼死守城,向楚國、魏國求援。

這一年,趙國的平原君趙勝奉命出使楚國,他從門客中選拔二十人隨行,有個叫毛遂的門客自薦同去。

平原君有些納悶,對毛遂說,賢能的人身處世間,就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端立即就能顯現出來,你在我這裏好幾年了,我都沒聽說過你,你有什麼才能呢?

毛遂說:“我不過是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如果我早就在其中的話,早就脫穎而出了。”

平原君考慮到正值用人之際,還是帶毛遂前往楚國。到楚國後,毛遂拔劍上前,在楚王面前怒刷一波存在感,爲楚王陳述利害關係,打破談判僵局。隨後,楚王同意出兵救趙。

同年,魏國也發生了信陵君竊符救趙的事件。在楚、魏兩國的幫助下,趙國危機解除,秦軍暫緩東出步伐。

直到37年後,秦王嬴政在位時期,秦國才實現了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雄心。

秦漢

公元前198年

漢高祖劉邦君臨天下已經四年了。四年間,他爲分封功臣、征伐匈奴、立儲之爭等心力交瘁,這個亭長出身的開國皇帝,還會經常回想起自己年輕時的模樣。

這一年,長安未央宮建成。這座雄偉的宮殿,將在此後兩百年作爲帝國政治中心的象徵。劉邦在宮中大宴羣臣,置酒高會。

劉邦舉起玉杯向太上皇敬酒,說:“父親您當年說我是個無賴,不能治理產業,不如兄長那樣勤快。如今我取得的成就難道不比兄長高嗎?”殿上羣臣皆高呼萬歲,開懷大笑。

也許,在劉邦看來,大丈夫的成功事業不單單是靠勤勞的汗水得來,還要靠正確的大局觀和把握機會的能力。

漢高祖畫像。圖源:網絡

公元前138年

這一年,漢朝皇帝到終南山射獵解悶,不慎踐踏農田,當地農民都罵他像個“跋扈子”。皇帝卻自稱“平陽侯”,讓別人背了鍋。

這個皇帝可不是一事無成的跋扈子弟,他是時年19歲的漢武帝

這一年,漢武帝下詔選舉天下文學才智之士,並選拔一名青年才俊出使西域,尋找遷徙到伊犁河谷的大月氏,聯合其討伐匈奴。之前,匈奴曾打敗大月氏,把大月氏王的頭顱製成酒器,雙方結怨已久。

這次競聘上崗中,19歲的少年皇帝將帝國未來的命運託付給了27歲的朗官張騫。張騫從長安出發,踏上了出使西域的漫長征程。這次偉大的遠行,成爲大漢“鑿空西域”的濫觴。

公元前78年

這一年,時任符節令(掌管璽及虎符、竹符及授節等事)的眭弘攤上大事了。

正月時,有傳聞說,上林苑的枯柳重煥新生,蟲子啃食其樹葉,葉上呈現出“公孫病已立”的字樣。眭弘通曉經術,認爲這是上天再受命的標誌,但以爲“公孫病已”是指姓公孫的人,竟然上書請漢昭帝到民間徵求賢人,把帝位禪讓給他。

漢昭帝年少,朝政掌握在大將軍霍光手中,霍光斥責眭弘妖言惑衆,大逆不道,下令將其處死。

四年後,起自民間的漢宣帝入繼大統,一日之間先封侯,再即位爲帝。漢宣帝是戾太子劉據的孫子,也就是漢武帝的曾孫,他剛出生不久就因爲巫蠱之禍被投入監獄,赦免後被養育於宮廷外的外家,其名爲“病已”。

公元前18年

這一年,陽阿公主家的歌女趙飛燕被漢成帝召入宮中,封爲婕妤,從此寵冠六宮,後來被封爲皇后,她的妹妹趙合德也成爲漢成帝的寵妃。

趙飛燕身輕如燕,據說可站在人的手掌心翩翩起舞,後世用“環肥燕瘦”一詞將她與唐代楊貴妃並稱。

有一天,生活奢靡的漢成帝與后妃一同出遊,要另一個妃子班婕妤同乘一輛車。班婕妤卻推辭了,說:“觀古圖畫,賢聖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妾。”後來,班婕妤被趙飛燕姐妹誣陷而失寵,自請到長信宮侍奉太后。

奸詐妖媚的趙飛燕得寵,知書達禮的班婕妤卻失寵,世道變壞,往往是從劣幣驅逐良幣開始。漢成帝時代,朝政大權逐漸被外戚王氏奪取,埋下了王莽篡漢的禍根,西漢王氣將盡。

趙飛燕劇照。圖源:影視劇照

43年

這一年,被家事困擾多年的漢光武帝,終於改立他與陰麗華所生的兒子劉莊(即漢明帝)爲太子。遠在嶺南的邊境也傳來了好消息,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了交阯徵側、徵貳姐妹的叛亂,將她們斬殺,傳首洛陽。

同年,歷史記住了一位不畏權貴的“強項令”。

當時,湖陽公主的奴僕大白天殺人,案發後藏匿於公主家中,官吏都不敢前去捉拿,只有洛陽令董宣乘公主帶奴僕出門之機,攔路將犯人拿下,並當場處死。

湖陽公主跑去向弟弟漢光武帝哭訴,漢光武帝召董宣前來問罪。董宣寧死不認罪,甚至劉秀命宦官壓着他的頭向公主認錯,他也始終不肯俯首。

湖陽公主見狀,對漢光武帝說:“當年你爲普通百姓時,敢窩藏犯死罪的人,現在貴爲天子,連一個洛陽令也沒辦法對付。”

漢光武帝笑着說:“天子不一樣啊!”接着命令道:“硬脖子縣令出去!”他不僅沒有處罰董宣,還賞錢30萬,獎勵他秉公執法,董宣把錢都分給了手下官吏。

103年

這一年,漢和帝罷嶺南龍眼、荔枝之貢。

此前,嶺南有舊例,進貢龍眼、荔枝到洛陽,十里置一驛,五里置一侯,晝夜傳送。有個叫唐羌的地方官上書道:“我聽說,皇帝不以滋味爲德,屬下也不以貢膳爲功,如今交趾七郡進獻龍眼等,一路上鳥驚風發,且南方土地炎熱,惡蟲猛獸不絕於路,難免有人因此而亡,死者不可復生,這些物品進貢入宮,未必能延年益壽。”

漢和帝得知後,下詔曰:“遠國珍羞,本以薦奉宗廟,苟有傷害,豈愛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復受獻。”

漢和帝是一位年少有爲的皇帝,在位時,設立象林將兵長史鞏固嶺南疆域,征服西域五十餘國,討滅匈奴,平定羌亂,但他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年輕了,終年僅27歲,留下了年幼的太子。由於皇帝大多年幼,東漢中後期,朝政不斷陷入外戚、宦官輪流專權的惡性循環中。

163年

這年冬季,漢桓帝出外打獵,隨後巡幸函谷關和上林苑。士人的代表、光祿勳陳蕃上書諫言:“天下太平的時候,遊獵也應當有節制,何況現在有'三空’的危機呢!農田空,朝廷空,倉庫空,再加上戰事不止,四方離散,正是陛下憂心如焚、坐等天明的時候,怎麼能夠揚旗耀武、縱馬遊樂呢?”

奏章呈上,漢桓帝不採納。

那時的大漢江山並不安穩。同年,朝中宦官勢力氣焰熏天之際,又有鮮卑攻打遼東、桂陽郡)民李研聚衆起義、武陵蠻復叛等動亂。

漢桓帝與漢靈帝並稱爲“桓靈”,東漢王朝自他們在位時走向衰落。

[清]沈銓《雪中游兔圖》(局部)。圖源:網絡

魏晉南北朝

223年

經歷夷陵之戰的慘敗後,半生坎坷的漢昭烈帝劉備崩於永安白帝城。

臨終前,劉備託孤於蜀漢丞相諸葛亮,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吾兒禪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亮流淚答道:“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此後餘生,諸葛亮實現了他的諾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83年

這一年,晉武帝司馬炎的弟弟齊王司馬攸憂憤而死。

有別於日後八王之亂中那些惹禍的王爺,司馬攸生前有德行名望,且頗有政治建樹,深得人心,由於他早年被過繼給伯父司馬師,曾爲儲君的人選,因此朝廷內外希望晉武帝死後由齊王繼位的呼聲高漲。

但晉武帝採納親信之言,將司馬攸排擠出朝,司馬攸當時正在生病,請求留下守母親的陵墓,晉武帝仍不允許。半路上,司馬攸病情加重,吐血而亡。晉武帝得知後,流下了鱷魚的眼淚,一聽到旁邊的大臣說齊王去世是社稷之福,晉武帝就收住淚水,他寧可將皇位傳給天生愚鈍的兒子司馬衷,也不願讓弟弟司馬攸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343年

荊州刺史庾翼有個年輕的朋友,叫桓溫

桓溫氣度不凡,長得特帥,娶南康公主爲妻,是個前途無量的青年才俊,庾翼與他相約,要一同平定天下。

於是,庾翼向東晉皇帝舉薦桓溫,上書道:“希望陛下不要按尋常的女婿來對待桓溫,而是應當委派他周宣王時方叔、邵虎等重臣的職務,他必能建立匡扶社稷的功勳。”

這一年,桓溫的機會終於來了,朝廷命他出鎮徐州,都督青州、徐州、兗州諸軍事。

數年後,桓溫又在庾翼病逝後接管了荊州,成爲一手遮天的權臣,這個說出“若不能流芳百世,不如就遺臭萬年”名言的狂人,逐漸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

403年

當年權傾朝野的桓溫最終也無法剷除王、謝,取代東晉,但在桓溫去世多年後,他的兒子桓玄實現了他的夙願。

這一年,桓玄威逼晉安帝禪位,建立桓楚。

然而,短暫的桓楚僅存在一年,就被北府兵將領劉裕帶兵消滅。寒門出身的劉裕暫時扮演了晉朝忠臣的角色,後來,他代晉自立,親手埋葬了東晉門閥政治,也開啓了南朝的歷史。

劉宋、北魏時期全圖。圖源:中國歷史地圖集

463年

當北魏文成帝爲了安撫民衆而實行懷柔統治時,南朝劉宋卻出了個頗有爭議的皇帝——宋孝武帝劉駿

宋孝武帝喜歡捉弄大臣,這一年,他安葬心愛的殷貴妃,命大臣們來到貴妃墓前憑弔。他對大臣劉德願說:“你哭殷貴妃,哭得悲傷,我就重賞你。”話剛說完,劉德願便哭起來,捶胸頓足,哀慟不已。宋孝武帝一高興,就把豫州刺史封給他。

之後,孝武帝又命醫師羊志跟着哭,羊志也看似傷心地哭個不停。過了一陣子,有人問羊志:“你上哪兒去弄來這麼多眼淚?”羊志說,我那時只是在哭我之前死去的小妾。

宋孝武帝因爲私生活不檢點,在史書上名聲不好,但他在位時推行了多項改革,包括強化王權、削弱地方勢力、抑制兼併、弘揚儒學等,算是一位比較有作爲的皇帝。人啊,總歸是複雜的。

523年

北魏都城洛陽城外,龍門石窟正在不斷開鑿,權宦劉騰當初奉命替北魏宣武帝鑿了一個佛龕,到此時已經過去二十四年了。到這年,龍門石窟一共用了18萬個工人,卻還沒有完成工程。

之前,劉騰聯合將軍元乂發動宮廷政變,將胡太后幽禁在後宮,使她無法與年幼的兒子孝明帝元詡來往。

這一年,執掌後宮、權傾朝堂的劉騰去世,胡太后乘機復出,之後再度臨朝聽政,將劉騰開棺戮屍,骸骨撒露於野。

隨着權臣、後宮相繼擅權亂政,北魏“文武解體,所在亂逆,土崩魚爛,由於此矣”。

洛陽龍門石窟。圖源:攝圖網

隋唐五代

583年

開皇年間,隋文帝楊堅命28歲的建築師宇文愷在舊長安城東南方向的龍首原南麓營建新都。

到開皇三年(583年)三月,僅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一座宏偉壯觀的新城,就在舊城東南方向拔地而起。楊堅遷都於此,取自己當年在北周的爵位大興公爲名,將新都命名爲“大興城”

後來,唐朝建國,仍定都於大興城,並沿用漢代長安的舊名。

這座興盛300餘年的隋唐長安城,是前工業時代人類所建設的規模最大的都城之一,見證了隋唐時期萬國來朝的盛景。

643年

晚年的唐太宗李世民變得善變多疑。

這一年,唐太宗爲了追憶當年一起打江山的老同志,命畫二十四位功臣像於凌煙閣(在長安宮城西),史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同年,善於直言勸諫的魏徵去世,唐太宗對侍臣說:“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如今魏徵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

但不久後,唐太宗想起魏徵似乎有結黨營私的嫌疑,又命人推倒他親自撰寫的墓碑,並取消魏徵之子與公主的婚約。

等到出征遼東班師,唐太宗又反思道:“如果魏徵在世,我會有此次出征嗎?”隨後下令慰問魏徵的家人,重新把魏徵碑樹立起來。

703年

這一年,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仗着女皇的寵愛,誣陷宰相魏元忠,使其被貶爲高要尉(高要縣在今廣東)

當時,張易之賂賄鳳閣舍人(即中書舍人,武則天時稱中書省爲鳳閣)張說,請他作僞證。同爲鳳閣舍人的宋璟對張說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名節,不可只爲個人苟且偷生,就陷害好人。即便因此被貶謫流放,他的美德也會受到世人尊敬。倘若你因此遭遇不測,我可以與你一起去死。努力爲之,萬代瞻仰,在此舉也。”張說爲之感動,在廷辯時如實上報,使魏元忠不再受到進一步加害。

兩年後,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兵變,逼迫武則天退位,復辟唐朝,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殺。

武則天畫像。圖源:網絡

763年

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在這個癸卯年落下帷幕。

在唐軍的追擊下,史思明長子史朝義率領最後一支叛軍,逃奔河北,沿途衆叛親離,路過舊部下的城池,無人爲他開門,史朝義被迫於林中自縊而死,後傳首京師。

安史之亂結束後,唐朝任命田承嗣、李懷仙、李寶臣等一批安史降將爲藩鎮。同年,唐代宗認爲宦官魚朝恩有迎扈之功,以其爲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總管禁軍。唐朝中後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政的局面,至此已經初見端倪。

安史之後,已無盛唐。

823年

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爲紀念唐朝與吐蕃再度會盟,用漢藏兩種文字書寫的《唐蕃會盟碑》刻成,樹立於拉薩大昭寺門前。

這塊碑文也稱“甥舅會盟碑文”,回顧了唐蕃因和親而結成的舅甥關係,其中寫道:“唐朝皇帝與吐蕃贊普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渝替。”

883年

是年夏,黃巢起義軍與唐軍在長安的拉鋸戰結束,黃巢遂焚宮室,放棄長安,撤出關中。

在黃巢與唐軍爭奪長安的數年間,詩人韋莊羈留長安,“一從陷賊經三載”,親眼目睹了這場驚動神州大地的鉅變。黃巢離開關中後,韋莊將這場深重的災難寫成長篇敘事詩《秦婦吟》

“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淒涼無故物。

內庫燒爲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唐朝,至此已經敲響倒計時的鐘聲,隨後將迎來五代十國的亂世。

943年

五代十國,中原一片亂哄哄,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

此時,遠在河西的瓜、沙二州卻向中原的後晉朝廷傳來了歸附的信號。

這一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德去世後,由曹元忠、曹元深分掌瓜、沙二州。瓜州刺史(今甘肅安西東南)曹元忠、沙州刺史(今甘肅敦煌)曹元深皆遣使入貢於後晉。其中,曹元忠日後成爲在任時間最長的歸義軍節度使,掌政河西期間,他編纂歷日、開窟造像、保障絲路暢通,而今敦煌留存的許多文物與他有關。

曹氏歸義軍是唐朝歸義軍的繼承者,他們的祖先是張議潮的外孫婿。安史之亂後,河隴失陷,沙州人張議潮起兵收復河西諸州,復歸唐朝,被封爲首任歸義軍節度使。

敦煌莫高窟第407號三兔共耳相逐藻井。圖源:網絡

宋遼金

1003年

宋代的河西走廊,以及內蒙古西部、陝西北部地區的廣袤疆域,由党項人佔據。

這一年,李元昊出生在靈州(今寧夏靈武)的党項貴族之家。他的父祖率領党項人奉行“聯遼睦宋”之策,陸續佔領河西走廊諸州。

李元昊出生後,身邊的人都覺得他外貌不凡,前途不可限量。宋朝邊帥曹瑋駐守陝西時,也聽說過這個天才少年,想一睹其風采,卻遲遲打探不到他的行蹤。等到李元昊到邊境榷市採購,曹瑋聽說後特意命人繪製其畫像帶回。看到李元昊的畫像,曹瑋不由得驚歎道:“真英物也!”

多年後,李元昊稱帝建國,建立了前與北宋、遼並立,後與南宋、金鼎足的西夏王朝

1063年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宋仁宗在開封皇宮中去世,享年54歲。

宋仁宗去世的消息傳出後,首都開封城的商戶自發罷市停止營業,街頭巷尾到處可見爲了仁宗皇帝痛哭的人,即使是乞丐和小孩,也自發在皇宮前焚燒紙錢哭泣落淚。

消息傳到洛陽後,商戶也自發停止營業進行哀悼。悼念宋仁宗的人們到處焚燒紙錢,以致煙霧籠罩了整個洛陽城,使得“天日無光”。

消息傳到遼國後,宋遼交界的燕雲十六州的人們“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則緊緊抓着宋朝使者的手,哀痛流淚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

宋仁宗在位42年,這位看似中庸的皇帝,贏得了百姓和他的對手最崇高和最真摯的評價。

宋仁宗畫像。圖源:網絡

1123年

這一年,宋、金以“海上之盟”聯合進攻遼國。宋軍依照約定,負責攻打遼南京(今北京)及西京(今山西大同),卻接連失敗,而金兵取得大勝。

此時,鎮守平州(今河北灤州)的遼將張覺被迫降金,擔任南京留守。這個張覺卻不太老實,不久後盤算着降宋更有好處,於是叛離金國,轉而獻地投降北宋。宋徽宗以爲天上掉餡餅,接納了張覺,不曾想,是給宋朝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金太祖得知張覺降宋後,下詔宣佈,只對首惡分子治罪,不懲罰張覺下屬的官民。孤立無援的張覺很快戰敗逃亡,宋朝無奈殺張覺並函首送還金朝。

但是,張覺事件成爲了之後金兵侵宋的導火索。金滅遼後,立馬以張覺事變爲由攻宋,靖康之變已經日漸臨近。

1183年

女真崛起已過去一個甲子,靖康之變後,金與南宋幾度和戰。此時,金朝進入金世宗統治後期,進入全盛時期。

繁榮的背後,是盛極而衰的隱患。

這一年,22歲的鐵木真得到克烈部首領王汗和“安答”(結拜兄弟)札木合的援兵,在不兀剌川流域襲擊仇敵蔑兒乞部,大獲全勝,擄掠了大批財物和奴隸。

擊敗蔑兒乞部後,鐵木真聯合失散的乞顏部,開始了統一蒙古的歷程。之後,他們不僅將成爲金人的夢魘,還將把蒙古騎兵的鐵蹄散佈到歐亞各地。

1243年

這一年,爲了抵禦蒙古軍,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餘玠採納隱居播州(今貴州北部)的冉璡、冉璞兄弟“積粟以守之,勝於十萬師遠矣”的建議,在重慶築成釣魚城(在今重慶市合川區)

餘玠命人依託釣魚城依山傍水的優勢,鑿井取水,開墾荒地,種植蔬菜,囤積糧食,還在四川各地修築防禦工事,這些據點在抗蒙戰爭中發揮奇效,組成山城防禦體系,被稱爲“四川八柱”

此後,直到南宋滅亡,山城軍民始終沒有放棄抵抗。蒙哥汗來到釣魚城下,最終戰敗而歸,一說在攻城過程中戰死;忽必烈即位後,佔領了四川三分之二的地域,卻仍遲遲打不下釣魚城。釣魚城的守城戰,前後長達36年。

釣魚城遺址。圖源:圖蟲創意

1303年

元朝是一個由蒙古貴族開創的朝代,卻集金、宋文化發展之大成,科技上保持世界先進水平,不僅有郭守敬的《授時歷》、黃道婆的紡織機、王禎的《農書》、金元四大家的中醫學,還有數學家朱世傑的“四元術”。

這個癸卯年,朱世傑著成《四元玉鑑》,書中在求解多元高次方程組、高階等差級數、高次招差法方面的知識,比西方領先四百年左右。

中國學霸的數學基因,自古以來就不是蓋的。

1363年

元朝末年,羣雄並起。是年八月,南方的兩支反元武裝——朱元璋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大戰。

出身原元軍水師叛軍的陳友諒帶着必勝的信心來到鄱陽湖,率軍數十萬迎戰朱元璋。朱元璋只有20萬水軍,且艦小不能仰攻,接連受挫。危急時刻,朱元璋採用火攻破敵,憑藉湖面上吹起的東北風,命一支敢死隊駕駛裝滿火藥柴薪的漁船衝向陳友諒的船隊。陳軍數百艘鉅艦陷入火海之中,由於陳艦過大龐大,反而難以進退,轉眼間成了劣勢。

史載,“風烈火熾,煙焰漲天,湖水盡赤。友諒兵大亂”

之後,朱元璋又控制長江水道,阻擋了攔截陳友諒的退路,等待時機,將其圍困,以舟師、火筏發動猛攻。陳友諒軍土崩瓦解,陳友諒在突圍時中箭身亡。

這場激烈的決戰改變了朱陳二人的命運,盛極一時的陳友諒勢力戰敗瓦解,南方羣雄勢均力敵的局面也逐漸演變爲朱元璋一家獨大。朱元璋堅持“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方針,在五年後驅逐胡虜,建立大明王朝。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圖源:網絡

1423年

蒙古遠遁漠北後,多次南下侵擾邊境。

這一年,韃靼部首領阿魯臺帶兵南下來犯,明成祖朱棣率軍發動第四次北征,車駕從京師出發,抵土木河,前方傳來消息:由於蒙古諸部內訌,阿魯臺爲瓦剌所敗,部衆潰散,現在聽說明軍出塞,更加不敢南犯,已經帶兵撤退。

於是,明成祖大軍駐師不進,同時命統陝西、寧夏、甘肅三鎮,進攻韃靼西路軍隊,直抵賀蘭山(這裏泛指黃河以北,陰山以南的廣大地區),搗其巢穴,大敗之。十一月,明成祖聞勝,下令班師。

次年,一生戎馬倥傯的明成祖在最後一次親征蒙古的歸途中逝世。

1483年

這是明憲宗成化十九年。

戶部舉報,宦官王鈿違例取河東(今山西南)官鹽二萬四千引,請治其罪。

鹽引是當時政府發給鹽商的食鹽運銷許可憑證,有些宦官仗着權勢侵盜庫金,不足則給以鹽引,造成市場混亂,商人深受其害(“商引壅滯,邊儲日匱”)

明憲宗回覆道:“祖宗之制,內官不許私置產業,矧敢違例中鹽,與民爭利?”於是下令禁止宦官靠鹽引牟利。

後世多認爲,明憲宗是一個荒唐的“熟女控”,迷戀大自己十幾歲的萬貴妃。但實際上,明憲宗在位期間,也有成化犁庭、爲于謙平反等英明之舉,他並非一無是處的昏君。

[明]周之冕《松梅芝兔圖》(局部)。圖源:網絡

1543年

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沿着麥哲倫走過的航路侵略菲律賓,原產於美洲大陸的菸草也隨之在菲律賓羣島種植,之後傳入中國。

一說,1543年,菸草通過中國與菲律賓的貿易,首次傳入中國臺灣、福建。

明人姚旅的《露書》寫道:“呂宋國出一草,曰淡巴菰,一名曰醺。以火燒一頭,以一頭向口,煙氣從管中入喉。”此後,吸食菸草逐漸成爲一種社會風氣,深刻影響了國人的生活習慣。

1603年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發生第二次妖書案。

這是由“國本之爭”引起的政治事件。當時,朝中一部分大臣支持明神宗長子朱常洛爲儲君,還有一部分支持萬曆寵妃鄭貴妃的兒子福王朱常洵。所謂“妖書”,就是爲國本之爭宣傳造勢的文章,因其妄議國事,被朝廷稱爲“妖書”,此前已經出現過一次。

這年十一月,內閣大學士朱賡在家門口發現了一份題爲《續憂危竑議》的揭帖,假託“鄭福成”之名(意即鄭貴妃之子福王朱常洵當成之意),文中說萬曆皇帝立皇長子爲太子,一定是不得已而爲之,以後一定會另立太子,所議論的內容再次涉及國本之爭。朱賡不敢多留片刻,趕緊上報。明神宗得知“妖書”再度出現,勃然大怒,命人滿城搜捕,結果京城掀起了檢舉揭發之風。

真相撲朔迷離之際,錦衣衛逮捕了一個形跡可疑的生員皦生光,他平時專門以“刊刻打詐”爲生,還借國本之爭訛詐過鄭貴妃的家人。於是,錦衣衛將其屈打成招,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就匆匆結案,《續憂危竑議》的真實作者依然無從得知,倒黴的皦生光被凌遲處死。

國本之爭並未就此平息,妖書案成爲之後明末三大案的前奏,歷經坎坷登上皇位的朱常洛,只當了一個月皇帝就命喪紅丸。

[宋]崔白《雙喜圖》。圖源:網絡

1663年

這一年,清軍攻下福建金門、廈門,大陸東南沿海只剩下張煌言這一支南明弱軍。

清朝多次寫信招降,張煌言都回信嚴詞拒絕,他對勸降的清朝官員說:“執事爲新朝佐命,僕爲明室孤臣,時地不同,志趣亦異。功名富貴既付之浮雲,成敗利鈍亦聽天之命。”

次年,張煌言被捕,被清軍殺害於杭州,臨刑前面無懼色。史稱:“煌言死而明亡。”

1723年

清朝第五位皇帝清世宗胤禛即位,年號雍正

剛剛上任的雍正接連頒發了十一道訓諭,告誡羣臣要竭忠盡職、廉潔自持,反映了整頓吏治的決心。

同年,攤丁入畝政策開始普遍推行。攤丁入畝,即將丁銀攤入地畝一起徵收,此舉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有助於促進人口增長。一個世紀後,中國人口突破4億。

1783年

當時已經年過七旬的乾隆帝,正在準備人生中的第六次下江南,並於當年第四次東巡盛京(今遼寧省瀋陽市),沉迷於遊山玩水的乾隆帝,還沒有意識到帝國的虛假繁榮。

同年,美國獨立戰爭結束。

1843年

歷經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的屈辱後,魏源編著的《海國圖志》50卷出版。

這部著作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較爲詳盡、系統的世界史地著作,其目的是爲了瞭解“夷情”,幫助人們習其“長技”,以抵禦外侮,重振國威。但此書出版後,一些頑固派仍將西方科學技術視爲“奇技淫巧”,盲目排外。《海國圖志》傳入日本後,引起了日本國內先進人士的重視,對之後的明治維新產生了巨大影響。

同年,廣東花縣人洪秀全再次參加了科舉考試,結果還是以失敗告終。他撤掉了孔子的牌位,勸人拜上帝,一種改造自基督教教義的“天下一家,共享太平”思想開始傳播,醞釀日後的太平天國運動。

1903年

清王朝已然無可救藥,反清風潮日盛。

這一年,章士釗任上海《蘇報》主筆,揭反清言論,發表《中國當道者皆革命黨》;19歲的鄒容發表《革命軍》“自序”;章太炎發表《駁康有爲論革命書》。

“蘇報案”發生,清政府下令查封《蘇報》,逮捕了章太炎,鄒容激於義憤,也主動投案。

鄒容在獄中被折磨致死,卻讓《革命軍》流傳更廣。章太炎在《贈大將軍鄒君墓表》中稱:“君既卒,所著《革命軍》因大行,凡摹印二十有餘反,遠道不能致者,或以白金十兩購之,置籠中,雜衣履餈餅以入,清關郵不能禁,卒賴其言爲光復道原。”

八年後,武昌起義的槍聲響起,埋葬了清王朝與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鄒容。圖源:網絡

上一個癸卯年,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馬丁·路德·金領導的黑人民權運動等事件震驚世界,中蘇公開論戰,兩國關係急劇惡化。

又一個癸卯年,2023年,新冠病毒肆虐人間三年後進入“乙類乙管”時代,人口負增長、消費主義冷卻等話題走入人們的視野。

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我們身處其中,是時代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就像那過去的兩千多年時光,以及即將到來的明天。

值此辭舊迎新之際,祝各位兔年大吉,萬事順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