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定格在記憶中的畫面

記憶是條河,無窮無盡,無止無休。有時平靜,有時洶湧。隨着記憶之河的流動,我又看見了那幅定格在我記憶中的畫面。一切清晰,如昨日……

 記憶中的家門前有五階佈滿青苔的石梯,然而這5梯對於那時剛剛學會走路的我來說,簡直遙不可及。但一次次的摔倒並沒有磨減我對它的喜愛和好奇,反而,這摔倒,更別有一番樂趣。毫無準備的摔倒,時刻的提防,帶有冒險的刺激。這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階梯,在那時竟帶給我數不盡的歡樂。

 記憶中的房間裏的牆上,正中央掛着一個圓圓的鐘。無論白天,還是夜晚。無論豔陽,還是陰天。它都如一位得道的高僧,不悲不喜。以致於它的鐘聲永遠準時。“滴答,滴答……”給浮躁的人以警醒,使絕望的人重獲希望。也就是這樣的鐘聲,曾在一個又一個夜晚伴我入睡。曾在一個又一個夜晚,給我香甜的夢。

 記憶中的家後有一棵粗壯的大榕樹,大得三個人也抱不完。因它茂盛的枝葉的遮擋,夏天,空調成了擺設。冬天,溫和愜意。每天早上的第一縷晨光穿過繁茂的枝葉斑斑駁駁地從窗簾的縫隙中灑在臉上,隱約的,有家的味道。

 那時的生活,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各種各樣變幻多端的遊戲。但那時的快樂卻簡單的讓人羨妒,就連悲傷都異常的單純。而現在,擁有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成長了很多,卻也失去了很多。那些所失去的就像樸素的老房,無法獲得,而又從未失去。 

 有時候,也會回去看看。鄰居們依然聊着家長裏短,生活瑣事。空氣中依舊混雜着泥土的味道,童年的味道。陽光依舊很好,暖暖的,如往常。一切彷彿都沒有變,而一切又彷彿都已改變。

 那時的畫面,那時的世界,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一切都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記憶中,隨時光掩埋,掩埋在記憶深處。不被發現,亦不被遺忘。陪伴着我,度過人生的酸甜苦辣。

02

定格在記憶中的畫面

還有十幾天就要考試了,我心中頗有些焦慮,不停地翻看着周圍的筆記,有點茫然不知所措。 

 “兒子!”老爸的聲音突然變得陰陽怪氣,忽高忽低。

 “幹嘛,沒看見我正忙着?”我懶得理他。

 “出來包餃子!”

 我一愣,都什麼時候了,還給我開這種玩笑?乾脆不理他!

 “兒子!?”

 我受不了了,勉爲其難地出去,看看他究竟想要幹什麼。

 “來來來,包餃子啊!”

 望着擺滿了桌面的各類用品,我經受不住老爸的吆喝,出去自顧自地和他們一起開始包起餃子來。 

 不知道是不是很久沒有包過餃子了,我包的餃子大多歪瓜裂棗,韭菜時不時的冒出來一截,看得我都不好意思再包下去,難爲情地笑了笑。我本以爲老爸會笑,但他卻只是一直在和我聊天,聊最近,聊以前的,再聊很久以前的。似乎,很久沒有這樣安靜地和他們聊天了吧?也很久沒有這樣久違的感覺了。 

 外面的天極熱,但此時,我的心裏卻極其平靜,很涼爽,很溫暖。窗外的陽光灑了一地,卻安靜地躺在那裏,無人打擾。

 “最近有什麼好玩的啊?”“以前的時候……” 

 老爸不知道多少次地問起了這個問題,這次他的目光很柔和。儘管平時我的回答只不過是幾個字。

 “沒有。” 

 “沒有!”

 但今天我卻很有耐心地回答了他的所有問題。我不想打破這美好的氛圍。手裏一個個餃子呼之欲出。

 燈光照耀下,我默默地發現,隨着時光的流逝,老爸不再像以前記憶中一般了。心中不免有了一些惆悵,但隨即想起,現在,纔是最美好的啊。與其坐等懷念過去,不如立刻收藏未來。

 老爸擀着餃子皮,我全神貫注地包着餃子,老媽邊包餃子邊咧嘴一笑。夕陽西下,綠葉輕垂。微風涼爽,浮雲淡淡。

 記憶中這幅最美好的畫面,由此定格。

03

定格在記憶中的畫面

 總是忘不了去年那個夏日的中午。

 天氣驟變,突然下起小雨,但還是悶熱難耐,溫度似乎並沒有因爲這點雨而下降。街上幾乎沒有行人,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小女孩像出現在了空蕩的大街上。

 小雨淅淅瀝瀝地下着,我坐在門樓裏看書,不經意間發現這個小女孩蹣跚地走來。就在她路過我家門口時,我認真地打量了她,小女孩不過六、七歲光景,胳臂上挎着一籃桃子,似乎要去看望某個人,因爲沒有打傘的緣故,她的臉上和身上都淋得溼漉漉的。

 突然,只聽得“咕咚”一聲響,小女孩不慎跌倒了,將籃子摔出去好遠,裏面的桃子也滾了一地。小女孩似乎知道哭是沒有用的,因爲除了門樓裏的我,空曠的街上看不到行人。我正想過去幫助小女孩,卻見她擦了擦臉上的雨水,堅強地爬了起來,然後又去撿拾散落地上的桃子。這是誰家的孩子,我怎麼不認識?她的父母不免也太狠心了吧,她年紀這麼小,就放心讓她獨自外出,還挎着這麼重的一籃桃子呢!

 就在我思忖的時候,小女孩已經動作麻利地撿完了桃子,繼續往前走着。老天也好像故意跟她過不去,在這麼短的時間,雨又大了些。只見她下意識地用另一隻手罩住了籃子,想以此爲桃子遮雨呢。其實沒有必要,可能是她還不知道桃子淋點雨沒有什麼的。

 就這樣,我一直好奇地看着。看到小女孩走到一家破舊的門口時,突然停住了。門開着,只見一位老奶奶搖着輪椅迎出來,想必已經等了好久。雖然風雨中我聽不清她們在說什麼,但我想一定是老奶奶招呼小女孩趕快進屋之類關切的話語。小女孩先是靠近老奶奶親了親,說了幾句話,然後從籃子裏拿出桃子給老奶奶。 

 平時,我走這段路也就是三五分鐘光景,但這時的我下意識地看了看錶,小女孩差不多足足走了二十分鐘,有點不可思議。

 後來聽媽媽說,她們是剛剛搬來不久,說是一家人,其實呢,只有腿腳不便的殘疾奶奶和有點腿病的小女孩。小女孩的爺爺早年去世,爸爸媽媽去年又突然死於車禍,生活在這樣一個苦難的家庭是多麼的不幸啊!可女孩小小的年紀並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對未來的嚮往,除了領取政府發的低保收入,小女孩還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奶奶,一邊撿點廢品,來維持這個殘缺不全的家庭。聽到這些,我的眼睛禁不住有些溼潤! 

 小女孩的堅強,着實讓我折服!中午這一幕畫面,也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中!

04

定格在記憶中的畫面

 剛上初中,軍訓結束的時候,每個班的同學都要上臺唱校歌。

 到我們班上臺的時候了,我略微有一點緊張,忍不住輕聲對身旁的同學說:“嘿,你知道嗎,我在我們小學的班級裏號稱'跑調王’!”

 我用意在讓她一會兒不要嘲笑我。誰知身旁的同學也輕聲對我說:“你要是'跑調王’我就是'跑調帝’啦!”我聽後不禁要笑出聲來,覺得身旁的同學真可愛,心情不再緊張,周圍也變得分外美好。

 在紅色的幕布下,我們身着長袍,滿臉微笑地齊聲唱着我們的校歌。我第一次不再有所顧慮,盡情釋放着對初中生活的熱情。身邊的同學,和我肩並肩站着。通過歌聲,我們傳達着對彼此的鼓勵。

 記憶中這美好的畫面,足足溫暖了我三年。

初三那個下雪的冬天,也讓我念念不忘。

 我和同學漫步在校園裏,因爲是傍晚,教學樓外面沒什麼人,雪又是剛剛纔下的,鋪在地面上僅有薄薄的一層,完完整整,還沒有人的腳印,我不禁覺得似乎連雪都是新新的,充滿着生氣。

 同學在長椅上用手指寫着什麼,我走過去仔細一看,“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我看後,便用手指像是走路一樣在旁邊的雪上走了幾個“腳印”,然後指着這它們對她說:“這便是那馬行處。”我們倆都紛紛在雪中笑了起來。四周安安靜靜的,充滿着和諧安逸氣息。我們又紛紛在雪中寫詩,畫畫。

回憶起這個畫面,我彷彿看到了我們凍紅的手指,歡笑的臉龐,甚至是嘴裏呼出的哈氣。還有我們真摯的友情與青春的芬芳。

 三年的時光轉瞬即逝,那個唱歌的夜晚,那個飄雪的夜晚,卻像永不凋落的玫瑰,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中,散發着怡人的芳香。

05

定格在記憶中的畫面

 剛上初中,見到七十四張陌生的面孔,這讓剛當上班長的我有些不知所措。

 班主任實行“放權”制,不干涉我們管班級的“內政”,我壓力倍增。身爲班長,一個班的“丞相”,也是一個班的學生代表,就必須在老師不在時認真管理班級。七十四個人,性格各不相同;有外向的,有內相的;有心思細膩的,更有有簡單粗暴的;有文明的,還有惡俗的。困難重重啊!

 很忙,很苦惱,很懊喪。這就是我的感受。能管理住班裏的每一個人,在班裏樹立威信,使每個同學都服氣自己,那真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管理同學,管理班級紀律,並不是很容易,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拉仇恨”。

 記得在期中考試前,我在班會課上認真總結評價了班級近期表現和表現好的和不好的同學的狀況。我雖然費盡心思,但可能是因爲我批評了一個要面子的同學吧,她的兩個素質不大高的朋友就找我來吵。我儘量迴避她們的話語,不和她們爭吵。可誰知道她們卻認爲我理虧,聲音反而更加大了。我受不了她們的“河東獅吼”,便壓着滿肚子的委屈匆匆走了。

 第二天,我找到班主任老師,講起此事。老師只說了一句話:“沒關係,我支持你。”

  那是多麼樸實和含有深意的一句話啊!不管我遇到什麼困難,遇到多麼大的障礙,老師始終相信我,支持我,爲我化解難處。表面上看起來老師什麼也沒有做,什麼也沒有管,卻時時刻刻給着我很大的動力。讓我在無助時獲得了動力,使我更加認真地管理班級,並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班級管理能力。

老師的支持,猶如一湖清水,指引着我在沙漠中找到綠洲;老師的信任,猶如漆黑的夜晚裏的一盞明燈,讓我在困惑中堅定信念,勇敢無畏的迎接挑戰。

 這個畫面,定格在我的記憶中。寒冷時,它給了我溫暖;挫敗時,它給了我向上的信心與勇氣;無助時,它給了我信心;跌倒時,它給了我重新站起來的動力!

06

定格在記憶中的畫面

 “叮鈴鈴”,下課鈴終於響了,我本以爲老師會很快結束她的演講,讓我們早點回家。孰料,她不急不慢地講完了話,又不慌不忙地發了份捲紙後才離開教室。

 聽着窗外嘀嗒的雨聲,我無論如何也集中不起注意力做題,不知道爸爸會不會來接我?下這麼大的雨,老師又下課這麼遲,我多麼希望他能來接我!

 在心急火燎中終於做完了題,我撐着雨傘三步並做兩步來到了校門口。還真是天不遂人願,在接學生的家長人羣中我沒有搜尋到爸爸的身影,我失望極了,只好撐着雨傘,踮着腳尖繞過一個又一個的水窪向公交站走去。站在公交站牌下,我面無表情地看着一滴滴的雨水從檐上落下,濺起通透水霧洗盡纖塵。

 忽然,一輛車從面前急馳而過,高速旋轉的輪胎濺起大片的水花落到了我的鞋上。頓時,鞋子溼透了,我感到好冷,剛剛還溫暖的手此刻變得瓦涼瓦涼的,心中莫名的難過,不禁埋怨起來:下這麼大的雨,爸爸怎麼也不來接我,還說愛我呢?平日裏一輛接一輛的106路公交車怎麼也不來,還優質服務呢?這時的我,怨氣十足。 

 站牌下的人陸陸續續地走了,徹骨的涼意使我直打哆嗦。雨好像也由原本的細線變爲了豆大的點,眼眶裏止不住地湧上了熱熱的液體。

 突然,我好似聽到了爸爸的聲音,隨即又湮沒在了嘈雜的聲音裏。我朝四周看看,也沒發現爸爸,估計是聽錯了,我又埋頭等車。可是,又一聲“毓婧”清晰地傳入了我的耳朵裏,我抬起頭,看到了爸爸,他站在馬路對面的公交站牌下,衣袖全部溼了,隔着雨幕,衝我一個勁的揮手,滿臉的焦急。

 在我印象裏他高大的身軀此刻怎麼卻看起來有些駝背?那是在何時?我怎麼不知道?爸爸怎麼蒼老了許多?一時之間,我突然愣住了,突然走不動了,看着爸爸沒有打雨傘就直接衝進了車流中,車燈一打,我纔看到他手裏還拿着月餅,自己都淋溼了還不忘給我帶喫的。一瞬之間,身上似乎暖和多了,心房裏注滿了暖流。 

 父親衝進車流駝背的身影似是穿過時間的洪流,穿過飛躍冰冷的雨,在曠茫的天幕下,直直射入我的心中,定格在我的記憶中,讓我久久不能忘卻。

07

定格在記憶中的畫面

 我家有許多舊照片,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這張在草原上和一匹駿馬的合影。 

 這張舊照片一直掛在我的臥室裏,它是我六歲的時候在蒙古大草原拍的。每當我看到這張照片,就彷彿又回到了三年前。

 那是我小學生涯中的第一次旅行,爸爸媽媽決定帶我去蒙古大草原玩,說是去一個遠方舅舅家。

 在湛藍的天空中,美麗的白雲上,我們飛翔了幾個小時,終於到達目的地——蒙古大草原。當我踏進這片草原時,我感覺自己非常的渺小,就像是這草原上的一棵小小草。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扣着一頂頂白色的大草帽。我奇怪地問:“媽媽,這是什麼呀?”媽媽故作神祕地說:“等下你就知道了。”

 沒幾分鐘,一匹白色的駿馬從我面前飛奔而來。上面坐着一箇中年男人,他一雙劍眉,一個如同米粒般的小鼻子,以及一張胖胖的嘴。媽媽招手說:“表哥,你終於來了。”原來他就是我的舅舅啊。我馬上喊道:“舅舅好。”舅舅看着我說:“不錯,都長這麼高了,成小小男子漢了。”

 “時間不早了,我們趕緊回去吧。”舅舅邊說邊把馬牽過來,讓我們坐上去。爸爸媽媽不慌不忙地爬上馬背,說:“揚揚,快上來啊。”我害怕地說:“可以走過去嗎?”媽媽說:“不行,騎馬過去都還要一個多小時呢|”我小聲地說:“那....好......好吧!”我小心翼翼地爬上馬背,舅舅猛抽了一下鞭子,馬兒便撒開腿飛奔。我彷彿坐在一輛失控的汽車上,嚇得尖叫起來,幾次差點摔下來。舅舅“籲”的一聲,馬兒像着了魔一樣,立即停了下來,我的心也像石頭一樣重重地落下來。 惹得舅舅哈哈大笑:“男子漢,膽子要大點。”

 就這樣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終於來到了舅舅家。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些“草帽”是蒙古人民的家。走進蒙古包,舅媽給我們倒上了酥油茶,我們喫了香噴噴的手抓羊肉後,還和牧民們載歌載舞,玩得不亦樂乎! 媽媽掏出手機,讓我和大白馬在蒙古包前合影留念。

 這張舊照片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裏,第一次騎馬,第一次踏進大草原,第一次認識草原牧民的家,第一次感受蒙古人民的熱情。

08

定格在記憶中的畫面

 我的家鄉,曾經有這樣一個傳說。

 有一個老和尚,在寺廟中央種了一棵雄性的銀杏樹,之後,那個老和尚出去遊玩,卻再也沒有回來了。後來,寺廟裏的方丈見寺廟中只有一棵雄性的銀杏樹,於是又從遠方帶了一顆雌性的銀杏樹,就栽種在雄性銀杏樹的旁邊。

 有一天風雷大作,突然一道閃電從天際劃過,落到了兩棵銀杏樹的中間,把兩棵銀杏樹靠近中間的部分各劈掉了一半。當時寺廟裏的和尚都以爲這兩棵銀杏樹活不下來了,要把它們挖掉,但方丈說:“樹自有命數,活與否由樹自己定。”

 隨着時間的流逝,寺廟裏的人都非常驚訝。因爲那兩棵銀杏樹竟然慢慢地合併在一起了,樹不僅沒有枯死的跡象,而且長得更加好了。到了後來,那個寺廟成了我家鄉的密印寺,那兩棵銀杏樹合併在了一起,成了我家鄉活了千年之久的“千年銀杏”。 

 當時,我在家鄉讀六年級,報了“金口才”的興趣班,我們跟着老師和導遊在寺中游覽了一番,走到千年銀杏的面前,導遊對我們講了這個故事。我聽了這個傳說之後,心中觸動非常大。 

 這大概就是銀杏樹對生命的渴望吧。即使都被閃電劈掉了一半,但它們還可以生存,並且合成一棵。這種對生存的渴望,是其他比不上的。 

 我如今回到家鄉,遠遠望去,那棵千年銀杏依然屹立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了金色的光,這個畫面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中。

09

定格在記憶中的畫面

 開啓記憶的閘門,一個又一個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故事,如奔騰的長河在腦海裏遊走,在我心中留下揮之不去的光影…… 

 你看,那廣東虎門中,走出個壯志滿懷的欽差大臣。一張極其嚴肅而焦慮的臉,剛正不阿、神情堅毅的眸子,額上刻着道道深深的愛國之情。他就是國家和民族英雄,叱吒風雲的一代精英——林則徐!

  19世紀30年代,林則徐看到英國、葡萄牙等武裝走私鴉片大量運入中國,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無數白銀流出國外,導致國弱民窮,憂心忡忡。他接受清朝道光皇帝的委任,前往廣州禁菸。

 恍惚間,我看見了一百多年前,當英軍炮艦噴射罪惡的火焰,面對殘暴、面對貪婪,林則徐率領着將士們用血肉身軀,抵抗帝國主義的“精神炮艦”,用鋼鐵意志,築起中華民族不到的長城。菸禁了,煙燒了,熊熊烈火燒紅了虎門的天! 

 林則徐身處逆境,仍不斷探索“師夷”“制夷”之路。他與學識淵博的友人魏源,討論救國大計,最終編成《海國圖志》。從而開啓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圖強復興之夢,林則徐被稱爲“清代開眼看世界之第一人”。我終於知道,林則徐這位英雄豪傑是因着什麼做出了那許多千古傳頌的業績。我們走不進他的故事,然而他那愛國圖強的中國夢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永遠定格在記憶中。

 硝煙在過往的歲月中散盡,積弱的歷史也早已化爲雲煙。前人愛國報國的中國夢,激勵着我們發憤圖強。讓我們邁出從容與自信的步伐,讓祖國偉大復興的夢想從我們這一代啓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