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重慶日報

江北嘴金融核心區 攝/陳力行

江北區推出全面升級的幫辦代辦服務品牌“小江都能辦”,免費爲企業、羣衆提供全程幫辦代辦、送政策送服務的全生命週期服務。

核心提示

擁抱新時代、奮進新徵程、建設新重慶,重慶市委六屆二次全會提出優化營商環境等19條重大舉措。

營商環境優化與建設新重慶,更具體說與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係?江北區給出了回答——

近年來,江北區着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圍繞全面優化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創新環境和要素保障環境發力,提出“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企業”,全力以赴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區,努力擦亮江北“營商環境最優區”的金字招牌。

2022年,江北區社零增速、商品銷售總額、本外幣存貸款總量和增量、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區級稅收總量等多項經濟指標,均位於全市前列,高質量發展態勢良好。

重慶是國務院確立的全國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的6大城市之一。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江北摸索出哪些經驗?讓我們以企業的出生、成長和發展壯大的全過程爲例,來看看江北區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各個環節中是如何做的。

幾十秒鐘就可以完成工商註冊

經商創業,第一個環節是註冊。在江北,註冊一個市場主體,最快多久能搞定?

不是一個工作日,不是一個小時,是幾十秒鐘。

前不久,創業者童廷武在五里店山水天成小區租了門面,準備開家火鍋店。那段時間,他白天都在門店裏忙裝修,沒有時間辦理營業執照。開業迫在眉睫,童廷武撥打了江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諮詢電話,瞭解到江北區政務服務中心有24小時智能服務終端。正好,自己居住的溉塘一村離政務服務中心僅20米。

一天,童廷武回家路上順便來到政務服務中心,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在智能服務終端上進行營業執照申請,不到一分鐘,他就完成了登記註冊,拿到了營業執照。

事實上,類似的智能服務終端,在重慶各區縣並不鮮見。但絕大部分智能終端,只有資料填報或打印瀏覽的功能。相關部門收集到這些資料或信息後,還要進行後臺人工審批,辦理仍需等待,和傳統的櫃檯辦理比起來反而不方便。

但江北的這一全市首個個體工商戶自助智能服務終端,通過技術創新和流程再造,徹底解決了上述“智能設備不智能”的問題。

具體而言,申請人只需點擊“開始辦理”,經自主填報、活體人臉識別、確認提交等,系統對數據信息和申請材料的合法合規性進行擬人校驗,對材料齊全符合要求的個體工商戶自動登記,申請人當場即可領取紙質營業執照,真正實現全程“零人工干預”“全智能審批”。

建設工程審批效率大幅提升

高效便捷地完成註冊,拿到營業執照,下一步,是經營場地問題。

建設工程,程序繁瑣,其中的不少環節,都涉及到審批或者備案。不過在江北區,以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爲契機,以積極推進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爲抓手,在建築許可辦理中實行跨前服務、竣工聯合驗收等創新做法,很多“要不得”皆轉化爲了“都要得”。

去年4月,落戶江北嘴的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重慶分行,辦公室裝修項目進入施工收尾階段。

當得知該銀行對建築行業驗收標準規範不熟悉,江北區住房城鄉建委隨即組成專業團隊,在施工過程中就驗收工作進行跨前指導服務。同時,針對其檔案驗收資料蓋章困難、寄送不便等特殊情況,專人全程對接解決。當天提出竣工驗收申請,當天就辦理完畢全部相關事務,和這家銀行在其他城市開分行比起來,效率提升了九成。

像跨前服務這樣,爲解決企業經營場地問題而推出的便捷舉措,江北區還有不少。例如,該區優化聯合驗收方式,以“竣工聯合驗收意見書”取代“竣工驗收備案證”,實行“一口受理”,消除了多頭申報的弊端,壓減時限75%。

用電,尤其是製造業企業的用電,是經營場地中的關鍵配置。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實踐中,江北區創新了辦電全環節數據“全程跑”,客戶“一次都不跑”的服務方式,其首創的竣工檢驗“雲服務”功能,如今已在國內全面推廣。

通過改革,江北區高壓用電企業辦電環節時長、小微企業平均接電時長分別壓減至6.9個工作日和3天,環節分別精簡至3個、2個。在2021年重慶市營商環境“獲得電力”綜合指標評比中,江北區摘得頭籌。

守衛市場秩序 確保交易公平

有了經營場地,企業開門做生意,接下來最愁的,當然是市場。政府該做的,不是去幹預市場,而是守護市場秩序,確保市場競爭的公平。

招投標,是各類市場主體參與經濟社會活動的重要路徑。在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中,由招投標環節所反映出的市場競爭秩序,是公平、開放重要的評判指標之一。

近年來,江北區聚焦招投標領域各方交易主體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實施推進全流程電子招投標、當天辦理備案、推進電子保函應用等一系列創新舉措,保公平、提效率、降成本、優服務,持續優化招標投標領域營商環境。

這些創新舉措,提升了招投標的效率,確保了招投標的公平,也爲所有參與者降低了負擔。例如,過去,企業要進入招投標平臺交易,需要繳納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保證金。這些資金被佔用,無形中增添了企業的流動性成本。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守衛市場秩序,確保交易公平,一個地區要優化營商環境,無疑需要打造“投資最安全”的法治環境。

爲此,江北區擦亮兩個“法律服務品牌”,即建立西部金融法律服務中心、改造升級“人民法院老馬工作室”,自主研發“雲上老馬”程序,爲企業提供法治保障;積極推動監管公平公正,構建以信用爲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落實過罰相當原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以及特別困難的行業和市場主體,實施包容審慎監管。

5000餘家企業從金融服務港灣中獲益

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下,市場主體企業通過競爭,實現發展質量的逐步提升。不過,創業中途困難無數,其中最典型的,是融資難、融資貴。這種困難,被形容爲“融資的高山”。

要幫助企業緩解融資難題,首先要提升金融服務能力,這就需要增加金融供給。近年來,江北區聚焦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以江北嘴爲核心傾力打造“金融機構”“金融功能”“金融人才”三集聚的金融開放高地。

截至2022年底,江北區已擁有各類金融機構約500家,其中區域性以上金融總部92家。這些金融機構涵蓋10多種門類,基本實現銀保監會、證監會批設的金融牌照全涵蓋。

幫助企業翻越“融資的高山”,不僅僅要有充分的金融供給,還要搭建資本的供需橋樑。市場主體可能不瞭解銀行的信貸產品和貸款申請流程,銀行也不知道到哪裏去找優質的小微市場主體,不瞭解他們的資金需求和信用條件。

針對這種情況,2020年6月,江北區創建了重慶首家民營小微企業首貸續貸中心。該中心通過集中江北區金融資源優勢,利用線上線下兩個陣地,幫助小微市場主體解決融資對接難題。

此後,江北區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舉措,於2021年7月率先在全市落地“1+5+N金融服務港灣”。金融服務港灣依託商圈、園區、市場等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聚集區域的基層銀行營業網點建立,其不僅延續了民營小微企業首貸續貸中心功能,還充分調動銀行、街鎮、園區等力量,引導金融機構深入企業、深入基層,打通金融服務實體“最後一公里”。

截至2022年底,江北區已啓動建設港灣37家,已建成港灣33家,累計爲5381戶市場主體授信近47億元,已爲5084戶發放貸款近44億元。

在推動企業上市直接融資方面,江北區更是走在全市前列。截至目前,江北區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13家,上市公司數量、市值均居全市首位。

憑藉在幫助企業融資方面的卓越表現,江北區2021年營商環境“獲得信貸”考覈指標位列主城都市區第1名。

要在高水平推進環境優區行動上見真章

翻越“融資的高山”,企業相當於解決了最大的難題,接下來要做的,是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夯實競爭壁壘。

“專精特新”企業,就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典範。爲引導企業向專精特新看齊、靠攏,江北區建立起“專精特新”企業“一企一策一人”的服務機制,建立了“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抓實抓細“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發展及服務工作。

到目前爲止,江北全區已累計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培育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5家。

優化營商環境,是個無止境的過程,當然不是政策舉措一出臺就能一勞永逸,市場環境在變,企業需求在變,優化營商環境的方式方法,都需要持續創新。

爲及時把握市場主體的新需求,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服務,江北區領導對口聯繫服務上百家重點企業和經濟發展突出貢獻企業,近千家“四上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等成長型企業由區級行業主管部門聯繫服務,10萬家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由街鎮以樓宇、網格爲基礎單元選派服務專員聯繫服務。

各種務實舉措,讓人們看到誠意,受到感動,從而增強投資江北的信心。2022年,儘管受到多種不利因素影響,江北區仍然實現了新發展市場主體數量的歷史性突破,新增24731戶,同比增長21.49%,其中個體工商戶數同比增長54.47%。

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譜寫江北篇章,今年1月5日召開的江北區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要在高水平推進環境優區行動上見真章,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營商環境,着力優化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創新環境、要素保障環境。

王彩豔 楊敏 圖片除署名外由江北區委宣傳部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