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道

對於高校畢業生而言,年年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季”,對於高校殘疾人畢業生而言,更是如此。然而,2022年,山東濱州有就業需求的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

成績並非一蹴而就。記者從山東濱州殘聯瞭解到,今年濱州市共有84名應屆高校殘疾人畢業生,爲了保障殘疾人畢業生就業,濱州市拿出了行之有效的舉措,線上線下招聘會、一對一就業指導、精準扶持政策,除舉辦殘疾人專場招聘會外,濱州市殘聯組織市縣殘聯幹部與應屆高校殘疾人畢業生結對幫扶,幫助殘疾人畢業生多渠道多形式就業,殘疾人就業指導與服務逐漸從粗放性、普適性向精準性、針對性轉變,讓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工作越來越有溫度、有質量、有保障。

殘疾人就業政策是促進殘疾人就業,保障殘疾人勞動權利的根本保證。除了着力推動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實現就業,濱州市殘疾人的就業形勢呈現出總體穩定、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近年來,濱州市殘聯便廣聚助殘力量,補齊政策鏈條,創新培訓模式,完善服務機制,打出系列“就業組合拳”,穩住了疫情形勢下殘疾人就業的基本盤,激發了殘疾人創業內生動力,推動全市殘疾人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濱州市殘疾人新增培訓完成率、城鄉殘疾人新增就業完成率等指標位均居全省前列,縣鄉全域殘疾人培訓模式和電商培訓模式在全省推廣。殘疾人就業工作連續多年得到中國殘聯和省殘聯的批示肯定。

殘疾人就業服務“多點開花”

據記者瞭解,目前,濱州市共有持證殘疾人11.4萬人,佔全市人口總數的2.9%。其中,16-59週歲殘疾人5.6萬人,佔持證人數的49.1%;超過93.9%的持證殘疾人生活在農村。近年來,濱州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拓寬就業渠道,全市就業年齡段殘疾人實現就業3.1萬人、就業率55.4%,有效維護了殘疾人就業權利,殘疾人就業創業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今年9月份,博興縣店子鎮重度殘疾人大學生韓玉坤在山東盛太鋯業資源有限公司進行了一場特殊的“簽約儀式”。韓玉坤10歲時患上了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生活不能自理,衣食住行都要靠父母幫助,從小學五年級到大學四年都是父母輪流陪讀完成學業的。如今,經過濱州殘聯的推介,韓玉坤與盛泰鋯業資源有限公司簽約了網絡銷售協議,這種網絡銷售靈活性就業非常適合重度殘疾人就業,爲下一步重度殘疾人靈活性就業打開了希望大門。

其實,和很多地區一樣,濱州市也曾出現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示範帶頭作用不足的情況。比如,2021年,全市2700餘家機關、事業單位應安排殘疾職工1200餘名,實際安排372名,安排比例爲0.465%,與1.5%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部分用人單位法治觀念不強,忽視社會責任,不履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法定義務,不同程度存在歧視、漠視、無視殘疾人現象,有的單位寧可繳納殘保金,也不願安排殘疾人就業,制約了全市殘疾人就業創業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就此,濱州市市委要求落實好《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將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和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情況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覈、文明單位創建和評先樹優約束事項,強調殘聯、財政、稅務等部門強化政策宣傳,優化徵管服務,推動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工作提質增效,實現殘疾人就業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的動態平衡,充分發揮稅收、獎勵等政策激勵作用,鼓勵集中安排殘疾人就業企業穩定殘疾人崗位。

據記者瞭解,近年來,濱州市累計投入400餘萬元,扶持獎勵殘疾人就業基地32個、盲人按摩機構48家,近2000名殘疾人崗位穩定,沒有發生規模性裁員問題。

在穩定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和集中就業規模基礎上,濱州市大力推動殘疾人公益性崗位就業,搶抓山東省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機遇,積極與人社部門對接,將村(社區)殘協專職委員、“如康家園”殘疾人之家、重度殘疾人照護等納入公益性崗位開發目錄,幫助城鄉殘疾人“家門口”就業。截止目前,全市累計開發殘疾人公益性崗位2021個,其中,殘疾人就業崗位1446個,服務殘疾人崗位575個。此外,大力發展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以“如康家園”殘疾人之家爲載體,開發適合殘疾人從事的勞動項目,全市700餘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通過輔助性就業獲得勞動報酬,實現自食其力。推動殘疾人網絡零售、直播帶貨等新業態就業,培訓殘疾人1500餘人,從事專兼職網絡直播殘疾人800餘人,平均月增收2000元左右。同時,聯合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等部門,將盲人醫療按摩機構納入醫保定點協議管理,爲全省盲人按摩行業規範化建設提供了“濱州模式”。

推動殘疾人就業工作再上新臺階

2023年是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起步之年,濱州市殘聯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國殘聯和山東省殘聯安排部署,注重創新驅動,加快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殘疾人就業服務體系,推動全市殘疾人就業工作再上新臺階。

據記者瞭解,濱州市殘聯將建設社區“微工廠”,打造殘疾人就業“新載體”。針對殘疾人“家門口缺機會,出遠門有顧慮”等問題,依託“如康家園”殘疾人之家等各類基層服務載體,對接地方企業,建設社區(農村)“微工廠”,爲殘疾人提供組裝類、包裝類、服務類等簡單易操作的“微項目”,推動殘疾人“家門口”就業、社區化就業,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

實施全域技能培訓,挖掘殘疾人就業“新動能”。堅持把促進農村殘疾人就業增收作爲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的重要內容和抓手,藉助沾化冬棗、惠民繩網、博興草柳編、陽信艾草加工等地方優勢產業,實施縣鄉全域技能培訓,爲殘疾人提供高品質冬棗種植、繩網編織、草柳編加工、艾草種植等專項培訓,提升殘疾人勞動技能,推動殘疾人自主創業和直接上崗就業。

同時,發展勞務派遣形式就業,建設殘疾人就業“新引擎”。創新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實現形式,以“企業按比例就業+如康家園集中就業”爲切點,推廣發展勞務派遣形式殘疾人按比例就業,爲用人單位更好履行法定義務提供更多選擇,解決部分用人單位編制不足、管理困難等問題,幫助殘疾人實現多渠道、高質量就業。

最後,濱州市殘聯將大力培育就業新業態,激發殘疾人就業“新活力”。結合年輕殘疾人接受新事物快、文化素質高等特點,藉助抖音、快手、西瓜等短視頻平臺,積極發展網絡直播、短視頻剪輯、直播帶貨等殘疾人就業新業態,促進數字技術與殘疾人就業深度融合;加強與圓通、“摩西管家”等快遞公司合作,爲殘疾人提供快遞分揀等就業崗位,提升殘疾人就業的廣度和深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