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倪銘

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233家A股藥企披露了2022年業績預告,其中115家預喜,中藥、醫療器械等領域的藥企表現亮眼。業內人士表示,展望2023年,醫療科技領域蘊含機會,創新藥和創新器械企業將迎來價值重估。

部分藥企業績翻倍

從淨利潤增幅來看,嘉應制藥、亞輝龍、華大智造等31家藥企預計業績翻倍;從淨利潤規模來看,九安醫療藥明康德、華潤三九等21家藥企預計淨利潤超過10億元。

上海誼衆預計,2022年歸母淨利潤爲1.5億元至1.6億元,由虧轉盈。公司表示,核心產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膠束獲批上市,公司已正式開展商業化生產及銷售工作。

九安醫療和川寧生物同樣得益於核心產品的大規模銷售,業績實現飛躍。

九安醫療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65億元至175億元,同比增長1715.90%至1825.95%。報告期內,公司在美國銷售的試劑盒等產品收入大幅增長,同時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戶口碑帶動公司其他產品銷售。

川寧生物預計,2022年歸母淨利潤爲3.9億元至4.3億元,同比增長250.26%至286.18%。公司表示,2022年主要產品銷售價格較上年均有上漲,其中硫氰酸紅黴素、6-APA和青黴素G鉀鹽平均銷售價格分別上漲17.74%、41.87%和56.93%。

中藥等領域表現亮眼

中藥、醫療器械等領域企業搶抓市場機遇,業績表現亮眼。

主打咽喉類中成藥的嘉應制藥預計2022年歸母淨利潤爲4200萬元至5200萬元,同比增長2743.02%至3419.94%。

方盛製藥預計,2022年歸母淨利潤爲2.8億元至3.2億元,同比增長299.77%至356.88%。報告期內,公司製藥板塊業績穩步增長。中藥方面,小兒荊杏止咳顆粒、強力枇杷膏(蜜煉)/露等產品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均超過170%。

醫療器械方面,專注呼吸健康領域醫療設備的怡和嘉業預計,2022年歸母淨利潤爲3.51億元至4.07億元,同比增長140.85%至179.67%;專注血液淨化設備的山外山預計,2022年歸母淨利潤爲4239萬元至6358萬元,同比增長117.68%至226.5%。

另外,電生理診療領域創新企業微電生理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50萬元至300萬元,扭虧爲盈。報告期內,公司全面完善戰略規劃,聚焦主導產業佈局,積極搶抓國內外市場機遇,實現營業收入穩定增長。同時,公司不斷細化全面預算管理,強化成本費用控制。

挖掘投資機會

展望2023年,多家機構看好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等領域。

華安證券認爲,醫療科技領域蘊含機會。創新藥和創新器械企業有望在2023年迎來價值重估。建議重點關注產品能夠解決臨牀問題或已經商業化且市場格局較好的企業。

德邦證券認爲,醫保政策釋放積極信號。政策鼓勵中藥傳承與創新,2023年相關公司業績有望超預期,看好中藥企業國企改革和品牌傳承,以及配方顆粒和中藥創新藥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