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星期三),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

先行指標傳信號 宏觀經濟“開局穩”

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作爲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釋放出積極信號。國家統計局1月31日公佈數據顯示,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爲50.1%、54.4%和52.9%,高於上月3.1、12.8和10.3個百分點,三大指數均升至擴張區間,我國經濟景氣水平明顯回升。專家表示,PMI重回擴張區間,體現經濟回暖勢頭比較強勁,經濟實現較好開局。

基金經理新年“小作文”劃重點 錨定2023投資方向

隨着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度報告全部披露完畢,在歲末年初的節點上,基金經理在四季報中的“報告期內基金的投資策略和運作分析”頗具前瞻意義。部分基金經理回顧和反思了此前的投資動作;另有部分基金經理深入淺出,向投資者分享自己的投資思考。基金經理的行業展望也爲新一年的基金投資錨定佈局方向。

返鄉置業“以價換量” 熱點樓盤成交升溫

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的首個春節,沉寂許久的“返鄉置業”重新回到大衆視野。一系列重磅利好措施下,樓市的關注度不斷高漲。春節期間,中國證券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山東、江蘇、北京等多個地區的房地產市場。走訪發現,春節“返鄉置業”優惠較多,總房款打折、特價房、一口價房源等活動比比皆是。除了房款優惠外,買房砸金蛋、抽獎贏取家電、地下室總價立減等活動也異常豐富。“返鄉置業”成交量頗爲可觀。

施展“財技”被問詢 *ST公司保殼“老套路”恐難奏效

ST公司保殼的關鍵節點再次來臨,2022年年報業績預告已大致描繪出ST陣營過去一年的經營畫像。部分*ST公司依靠各類“財技”,理論上存在“摘帽”預期。但細究來看,非經常性損益仍是不少*ST公司扭虧的主要原因,通過資產處置、債務重組等“老套路”突擊保殼的現象頻現。爲此,監管機構迅速跟進盤根問底。專家表示,在監管高壓態勢下,非常規保殼手段恐難奏效。

上海證券報

滬指收穫2010年以來最強“1月” 北向資金單月淨買入額刷新歷史紀錄

昨日,A股小幅調整,2023年1月行情隨之收官。整體來看,1月A股市場拾級而上,盤面呈現普漲格局,價值與成長風格均有亮眼表現。三大股指中,上證指數1月上漲5.39%,創2010年以來最佳開局。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月線漲幅分別爲8.94%和9.97%。外資無疑是今年1月A股市場最主要的增量資金來源。

1月製造業PMI重返擴張區間 經濟回升動力足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佈數據顯示,1月製造業PMI回升3.1個百分點至50.1%,時隔3個月重回榮枯線以上,非製造業景氣水平觸底回升,綜合PMI產出指數升至近期高點。專家分析稱,經濟回升勢頭超預期,但恢復發展基礎需進一步鞏固,未來製造業擴張程度有望繼續加快。

中國有望成爲拉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國際組織紛紛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北京時間1月3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全球經濟前景面臨下行風險,並上調了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預期,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升至5.2%,高出此前預測值0.8個百分點。多個國際組織近期紛紛表示,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並認爲中國有望成爲拉動2023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ChatGPT“吹皺”A股一池春水 AI產業迎來發展新契機

時隔兩個多月,聊天人工智能ChatGPT在科技圈激起的漣漪再次從海外擴散到國內。新年伊始,A股市場上突然颳起了一陣AIGC(人工智能生產內容)風。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初ChatGPT剛剛推出之時,上海證券報記者就曾深度體驗並報道其相關功能。此後微軟增資ChatGPT背後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更是讓這款產品成爲科技資本圈的寵兒。

證券時報

A股年報預告收官 超千家公司業績預喜

1月31日,A股2022年報預告收官。2600餘份公告下,績優與績差公司揭開面紗,產業景氣度一覽無餘。2022年,“最強賽道”新能源產業延續高景氣度。從上游鋰電資源類企業,到下游以比亞迪爲代表的整車企業,均有亮眼表現。因產品價格高位運行,煤炭、石油等行業盈利能力提升,鋼鐵、水泥等行業則因原材料價格高企利潤受到擠壓。航空、房地產等行業持續低迷,預虧金額居前。

製造業PMI時隔3月重回擴張區間

專家認爲,當前經濟改善仍在初級階段,經濟恢復發展基礎需進一步鞏固1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了中國採購經理指數。數據顯示,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製造業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爲50.1%、54.4%和52.9%,高於上月3.1、12.8和10.3個百分點,三大指數均升至擴張區間,我國經濟景氣水平明顯回升。

經濟復甦步伐加快 消費稅較高增速有望延續

2022年,由於國內外錯綜複雜因素疊加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影響,全國稅收收入較上年下降3.5%。不過,在主要稅收收入項目中,國內消費稅的表現亮眼,去年收入達16699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實現兩位數高增長。

北證50指數創單日最大漲幅 多因素催化北交所公司估值修復

北交所個股行情持續升溫。昨日,北證50指數上漲5.79%,創指數發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值得關注的是,北交所個股昨日全部收紅,97只個股漲幅超5%,20股漲幅超過10%。

證券日報

1月份信貸“開門紅”無懸念 專家預計新增規模將超4萬億元

2023年首月的金融數據發佈在即。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分析人士一致認爲,1月份信貸將實現“開門紅”,新增信貸有望突破4萬億元,刷新歷史單月最高紀錄。1月份以來,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等金融部門多次強調,要“保持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

主動權益基金去年四季度倉位環比提升2個百分點 基金經理看好科技成長板塊

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報日前披露完畢,全市場主動權益基金的倉位出現明顯變化:一是主動權益基金的整體倉位有所提升,環比提升2個百分點,達到88.9%;二是與價值股相比,主動權益基金更加偏愛科技成長股,但調倉方向上有向醫藥、傳媒和非銀金融傾斜的跡象;三是食品飲料、電力設備及新能源、醫藥行業仍是主動權益基金重點配置的對象。

首套住房貸款利率動態調整機制顯效 近20城下調利率下限

春節過後,下調首套房貸利率下限的城市繼續增加,且相關城市多爲省會城市和新一線城市。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從福州、鄭州、天津多家銀行處獲悉,上述城市已經下調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有的城市下調至3.7%。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王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會有更多符合條件的城市下調首套房貸利率下限,這將爲推動樓市企穩回暖積蓄能量。

兔年首個“超級央行周”來臨 美聯儲或繼續放緩加息節奏

本週(1月30日至2月3日)是兔年首個“超級央行周”。北京時間2月2日,美歐三大央行——美聯儲、英國央行、歐洲央行將在24小時內相繼召開貨幣政策會議。當前市場較有共識的觀點是,美聯儲或繼續放緩緊縮節奏,將加息幅度由50個基點縮窄至25個基點,而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則有較大可能加息50個基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