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抵達其亞洲之行的第二站,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並發表聯合聲明。聲明強調雙方將強化安全合作,共同應對俄烏衝突帶來的挑戰。

不出所料的是,聲明再次提及中國,對中國正常的軍事活動和軍事合作說三道四,稱中國“強化軍力和擴大軍事活動”,並對中俄聯合演習表達了關切。

1月31日,日本東京,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左)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談。

而此前一天,斯托爾滕貝格在訪韓時大談“中國挑戰”。

斯托爾滕貝格稱,雖然中國不是北約的“對手”,但中國在北約議程上變得重要得多。他說:“我們應該在軍控、氣變和其他議題上與中國接觸。但與此同時,我們非常清楚,中國對我們的價值觀、利益和安全構成了挑戰。”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這是日韓兩國領導人去年以觀察員身份參加北約峯會後,北約領導人首次對兩國進行訪問。

在俄烏衝突延宕、亞太局勢暗流湧動的背景下,北約祕書長此訪大肆渲染“中國威脅”,無疑是以中國爲藉口,將北約觸角進一步伸向亞太,加速打造“亞太版北約”。

強化安全合作是斯托爾滕貝格此番亞洲之行的重中之重。

在日本,雙方在聯合聲明中稱,“世界正處於二戰結束以來最嚴峻、最複雜的安全環境中,處於歷史轉折點。”

聲明指出,北約將加強日本與北約在海上安全、軍備控制、網絡空間和打擊虛假信息等領域的合作。

“歡迎北約加深對印太地區事務的參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將探討定期參加北約決策機構“北大西洋理事會”會議。

當天早些時候,斯托爾滕貝格還前往日本航空自衛隊入間基地,參觀日本產C-2運輸機,考察愛國者PAC-3防空導彈,並感謝日本對烏援助。

1月30日訪韓時,斯托爾滕貝格高度評價了韓版“印太戰略”,並表示北約將努力加強與韓方在網絡防衛、新技術等領域的合作,稱最近韓國與北約成員國深化軍工合作值得肯定。

斯托爾滕貝格同時要求韓國加強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建議韓國重新考慮不向衝突中國家出口武器的政策。

北約加速“亞太化”的背後,美國的“黑手”不斷浮現。

斯托爾滕貝格30日剛離開韓國,美防長奧斯汀就於當天下午搭乘有“末日飛機”之稱的“E-4B”空中指揮機抵達韓國。該飛機可指揮洲際導彈、核轟炸機、核潛艇等美國所有核戰鬥力和陸海空部隊。

奧斯汀抵韓後,與韓國防長李鍾燮舉行了近8個月來的第4次會談,雙方同意擴大聯合軍演規模,進一步加強美國“延伸威懾能力”,爭取美方適時向韓方調遣戰略武器,並加強韓美日三國安全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延伸威懾”是指美國將在盟國遭到核威脅或攻擊時提供“覈保護傘”,動用常規武器和導彈防禦系統,像保衛本土一樣保衛盟國。

尹錫悅評價奧斯汀此訪進一步鞏固了“全球全面戰略同盟”的韓美同盟地位,奧斯汀則稱韓美同盟的力量“比任何時候都要強大”,美國將全力加強與韓國的聯合防衛態勢。

由此可見,北約加速“亞太化”,與美國大力推進“印太戰略”密不可分。有分析指出,美國自去年以來明顯加快了亞太安全架構佈局的節奏,在渲染“中國挑戰”輿論氛圍的同時,推動亞太盟友儘快與北約對接,形成遏制中國的區域乃至全球安全架構。

美國和北約不斷將“黑手”伸向亞太,已引起地區國家高度警惕。

朝中社30日發表評論稱,北約祕書長此行是“欲給亞太地區帶來‘新冷戰’烏雲的對抗之行、戰爭的前奏曲”。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此前表示,數十年來亞太地區形成了一個包容、開放、平等的安全與合作框架,但美國正試圖通過將亞太地區軍事化來擴大北約的勢力。

而針對北約反覆渲染所謂“中國挑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30日表示,“中國是世界各國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挑戰。”

毛寧強調,北約一面聲稱其作爲區域性、防禦性聯盟的定位沒有變化,一面不斷突破傳統防區和領域,不斷加強與亞太國家軍事安全聯繫,有關動向應引起地區國家高度警惕。北約應該放棄冷戰思維陣營對抗的理念,爲歐洲和世界安全穩定多做一些有利的事。希望地區國家堅守亞太合作正道,爲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發揮建設性作用。

圖源: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