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天津日報

《外太空的莫扎特》拍攝現場

《鬼吹燈》片場

《獨行月球》拍攝中

工作人員進行設備裝配

李鶴向記者講述參與拍攝的影視作品

拍攝前做設備測試

2022年電影《外太空的莫扎特》開篇,從一幢高樓的1層升至20多層的兩分鐘長鏡頭,觀衆如身臨其境。導演陳思誠想用這樣的創新敘事手法在第一時間將觀衆帶入到劇情中,很多人認爲這是無人機實景拍攝而成,其實不是。“即使不用考慮預算,這種鏡頭拍攝也是很難完成的,因爲既不可能在真實的小區拍攝,也不可能在影棚搭建這麼高的場景,我們當時只搭了4層,然後通過專門爲這部電影開發的‘太空索道’系統讓攝像機垂直移動,每拍攝一次,就間隔10天再拍攝,因爲美術部門要利用這10天重新裝修內部,營造更高的4層場景,先後重複拍攝了4次,累計達20多層,由於開發的數控技術可以保證每次拍攝的起幅、落幅與中間速度一致,因此後期利用CG的手段將這個長鏡頭拼接得天衣無縫。”爲影片提供大量特拍支持的基卡特拍創始人兼特拍指導李鶴說。

20多年前,李鶴還是天津電影製片廠多媒體數字化製作部一名員工。當時技術更新換代,電影從膠片轉爲數字化,每次製作商業片都需要租借搖臂等拍攝設備,不僅租借價格高昂,還耗時耗力。意識到國內拍攝設備的稀缺,李鶴毅然作了一個決定,成立影視特拍技術開發團隊,打造中國自己的特拍體系。任何偉大的事業,都始於夢想,成於實幹。2009年,國內首臺高速電動軌道系統誕生,之後他們自主研發的單、雙索道攝像系統等十多項技術成果先後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2011年,國內多個大型賽事的開幕式首次放棄使用進口設備,選擇他們研發的設備進行直播。

隨着我國電影產業從“破冰”到“崛起”,傳統的拍攝設備已難以滿足影視行業的多樣化需求,內容的升級呼喚着技術的革新。

2015年,天津基卡特拍“應運而生”。有了“軟件”支持,李鶴開始帶領團隊自主研發電影特拍機器人,得益於天津雄厚的製造業基礎,所有定製化部件均可在天津找到合作伙伴,製造業配套齊全,這讓團隊的研發工作如魚得水,並實現了在國內率先將工業機器人跨界移植到電影工業中,利用最先進的工業技術跨界服務電影工業,完成了很多導演、攝影指導、視效指導原來無法完成的高難度創新鏡頭,例如《獨行月球》裏360度展現沈騰飾演的獨孤月在“月球”上輕盈奔跑;《唐人街探案3》中劉昊然飾演的秦風在13個密室空間裏穿梭,與多個自己對話等。

8年裏,基卡特拍先後研發出5代特效拍攝機器人,參與拍攝了央視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系列節目先導片和《獨行月球》《金剛川》《唐人街探案3》《誤殺2》《感動中國》《風味人間》等500多個作品。截至目前,基卡特拍攝影機器人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80%以上,“基卡”已成爲中國影視科技領域行業頭部品牌。

“創新依舊是我們的主旋律,未來我們會不斷研究開發新的產品,爲創造擁有國人自主知識產權的頂尖級影視拍攝設備貢獻天津力量。”李鶴自信滿滿地說。

本報記者 孫立偉 通訊員 趙軒 攝影報道

(片場照片由受訪企業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