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们比较担心的是王曼昱换帅会影响他的发挥,但是这是刘国梁的安排,王曼昱也没有办法改变。这是一般程序。其实这一次的总体安排是让王曼昱和主教练肖张分开,起到了双赢的作用。陈梦在小张的主帅王楚钦独走与王曼昱分道扬镳后,在国乒赛场上所向披靡。

不用说,刘国梁的安排看起来非常巧妙,非常巧妙。只是刘国联也效仿了之前的做法。他把小张调到女团,和张继科分开。他已经试验过一次了。事实上,这种做法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乒乓球队上就曾有过尝试。

乒乓球国家队首位奥运单打冠军陈静,因为没有出战奥运会单打项目,获得了单打项目的冠军。奥运会结束后,这位前任主教练被调往另一个地方。在主教练与他分道扬镳、成绩下滑后,陈静也决定离开国乒去国外踢球。

陈静获得女单奥运会冠军时年仅19岁。这个年纪还是很有个性,没有跟上国乒教练组的套路,所以很难留在国乒。国乒采用的方法是自动放手。幸运的是,那时候他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地轻松转会到外国球队。

现在,球员想要更换协会球队,要等上七年才能正式成为另一个协会的球员。范曼宇现在才24岁,如果想代表外协球队征战国际赛事,要到31、2岁才能办到。足球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黄金期只有几年,王曼昱未必能承受得起。

如果现在的范曼昱能够不受限制的直接转会到其他球队,我想现在的国乒很难留住高水平的球员。包括孙颖莎也不是围着陈梦转,而是有更大的自我选择空间。谁不想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赢得大满贯?这是每个球员的主要梦想。

有实力的选手都想在国际赛事中拼尽全力去争取单打冠军,没有选手选择不择手段。所以并不是球员们不想躺平,只是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才导致了现在的结果。刘国梁重点培养陈梦的想法,球迷和球员都非常清楚。

如果过多的资源花费在某个球员身上,自然会影响到其他球员的发挥。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像张本杰一家一样,直接走出国归化的道路。其实在国外的中国球员很多,但真正取得成功的还是张本济和、张本美他们兄弟。

因为他们不仅从小就生活在异国他乡的环境中,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很好的教练资源。两者密不可分。国外乒乓球的竞争环境更加公平,也有本土的教练资源。另一个客观因素是他们没有放弃文化课,他们对乒乓球的理解远高于同时代人。

各种有利因素汇聚在一起,张本济他们想要失败是很难的。如果王曼昱没有拿到世乒赛单打冠军,我想他也不会和主教练小张分开。因为之前成绩平平,经常被孙颖莎打压,所以王曼昱连奥运会资格都只拿到了P卡资格。

很多球迷都觉得王曼昱在国乒比赛中处于劣势,完全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出国打球。王曼昱要是在陈静那个时代,早就出来玩了。当有更好的选择可用时,为什么还要坚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团队?

陈静选择了为台北队效力,小张就在他身边。当时,小张是陈静的主教练,陪伴他度过了没落时期。1996年奥运会女单决赛,陈静的对手是邓亚萍。当时,陈静在实力上仍占上风,邓亚萍仍处于劣势。

当时,国乒教练组眼看就要失去单打冠军,就请陈静的前任国乒总教练席恩廷坐在场外静静观战。陈静见到昔日恩师,心里十分不安。国乒的策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了陈静在比赛中的发挥。最终,邓亚萍获得奥运单打冠军,陈静获得亚军。

不用说,陈静是一个敢于反传统的球员。正是在80、90年代,国乒球员更喜欢出国打球,一度导致了国乒人才的出走。因此,国际乒联也顺势而为,改变了归化球员的身份。转会时间,七年的转会等待期是任何现役球员都无法接受的。

因此,如果球员从小不去国外踢球,那么在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他完全可以在国际赛事中展现其他外国球队的荣誉。转会一名著名球员非常困难,那是浪费岁月。所以,劝万曼昱出国踢球的球迷,现在看来还是不现实,但如果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们是不会留下来的。

更换主教练后陈静也显得不适应,所以他决定离开国乒。毋庸置疑,陈静是一个非常坚定的球员,而王曼昱则是一个安静的球员,但两人在性格上还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前人的事业是很难复制的,只能说同人命不同。不知道很多粉丝朋友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