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網

近日,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普外科劉京山教授團隊論文《膽囊結石的新術式:內鏡保膽取石術——3511例回顧性研究》在美國《Surgery》(《外科學》)雜誌上刊登。這早已不是普外科在國際學術期刊上刊登的第一篇SCI論文了,卻是有着特殊意義的一篇。因爲從上世紀80年代內鏡保膽手術最初問世,至今已四十餘年。

醫者承生命之重,必須匠心於行。成立於1958年的醫院普外科,歷經65年的發展,已成爲一支由知名專家領銜,技術實力雄厚、人才梯隊合理,學科基礎紮實,優勢突出的醫院重點學科。尤其在膽囊疾病的治療上在全國範圍內影響較大,微創膽道外科技術的基礎與臨牀研究中在全國獨樹一幟。

膽結石患者切除膽囊,一直是醫學界百年來的“金標準”。然而,在長時間的臨牀實踐中,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意識到膽囊的重要性。膽囊是人體消化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儲存膽汁的重要器官,切除膽囊後可能帶來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一系列問題,同時,切除膽囊也存在大量的近、遠期併發症。

“患者得了腎結石,爲何只取結石?患者得了膀胱結石,爲何只取結石?患者得了膽結石,爲何就要切除膽囊?”入行初期的劉京山發出“驚天一問”。那個時候,膽道外科專家、中國膽道鏡之父,也是劉京山的導師——張寶善教授已發明內鏡微創保膽取石技術。

內鏡微創保膽是隨着內鏡的快速發展而出現的一種先進的保膽取石技術,在纖維膽道鏡直視下取出膽囊內結石,既保留膽囊及其功能,又取淨結石,消除了臨牀症狀,維護了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結石取淨率高、創傷小、恢復快,相比舊式保膽取石術,內鏡保膽取石技術可以有效降低膽結石複發率。

然而,此後多年,卻鮮有醫生敢於實踐。

直到1992年,劉京山遇到一位特殊的病人。

這是一名服役於國家隊的專業跳傘運動員,罹患膽結石以後去了很多醫院,醫生都給出切膽建議。但是,一旦失去膽囊,跳傘事業的職業生涯也就徹底結束了,必須得面臨轉行。所以,病人一直不肯切。聽說可以內鏡保膽取石,輾轉找到了劉京山,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嘗試。

而這臺手術,對於當時的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是一個頗爲重大的決定。經過努力,年輕的劉京山跟着張寶善教授走上手術檯。

1992年1月16日11時10分,北京大學首鋼醫院住院部4樓第1手術室,中國第一臺內鏡保膽取石手術圓滿成功!到2002年,保膽手術從每年幾例、十幾例,到每年近百例……

此時的劉京山,已成長爲醫院普外科主任,正在着力培訓全科醫生微創保膽技能。通過手把手教每個醫生膽道鏡技術,劉京山讓每一位醫生輪流當他的手術助手,最終能主刀保膽手術;同時,普外科團隊也在不斷總結歸納更新保膽手術規範、原則和標準。

隨着醫院普外科團隊的大力推動,微創保膽手術在全國醫療機構不斷開展,手術量逐年遞增。

然而,部分臨牀醫生在手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越發凸顯:無法正確把握手術的適應證及禁忌證,膽道鏡技術掌握不熟練、操作不規範,手術質量(術後結石復發)參差不齊。很快,《內鏡微創保膽手術指南》也應運而生。該《指南》有微創保膽取石手術“金標準”之稱,由中國醫師協會內鏡微創保膽專業委員會負責發佈,劉京山教授擔任該委員會主任委員。2008年10月,內鏡微創保膽被正式寫入全國醫學高校教材《外科學總論》。如今已升級到《內鏡保膽手術指南(2021版)》,均由北大首鋼醫院制定。

在內鏡保膽手術讓越來越多的患者受益的同時,國際上卻基本是一片空白。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普外科保膽團隊在劉京山主任的帶領下,逐步將內鏡保膽手術推向國際。

於是,保膽團隊對既往的部分內鏡保膽取石病例的隨訪資料進行了整理研究,總結出一系列優秀論文。最近發表的《膽囊結石的新術式:內鏡保膽取石術——3511例回顧性研究》,通過對術後膽囊結石複發率的研究,證明該手術方式對膽囊結石有着明確的治療效果,術後結石複發率不高,可以給膽囊結石患者提供一種更好的選擇。這種手術也逐漸獲得國外醫學界的認可和關注,對手術的推廣和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劉京山主任團隊合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