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幾又,又撤了。

1月29日,言幾又上海虹橋天地店貼出通知,稱該店將“暫停營業”,原因系春節期間運營壓力過大,現節後做店鋪調整,線路檢修。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虹橋店是言幾又在上海地區唯一一家營業的門店,如果該店並非“調整”,而是閉店停業,則意味着品牌全面退出上海市場。

對此, 壹覽商業 通過電話聯繫到言幾又總部客服,據客服人員表示,“言幾又上海虹橋天地店因租約到期,目前已關閉,至於整個上海地區,言幾又已無任何門店”。此外,其還表示,言幾又目前僅在成都、西安兩地分佈有直營門店,目前分別營業的門店有2家、1家。

01 江河日下的言幾又

2014年6月,言幾又創始人但捷在北京中關村正式開業了第一家言幾又書店。與大多傳統書店不同的是,言幾又像是一個“文化綜合體”,除書店屬性外,還是一個集咖啡廳、文創產品、文化沙龍、特色體驗爲一體的生活方式體驗空間。也正因爲門店理念新穎,一時間,言幾又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去打卡、消費。

隨後,言幾開始在成都、重慶、昆明等多個城市擴張,同時受到資本的青睞。企查查信息顯示,在2014年—2018年間,言幾又獲得四輪融資,融資金額總計高達兩億多元。

在資本和消費者的力挺下,但捷曾放出豪言預計到2019年底,品牌將在16座城市開設100家門店,其中包括20到25家大型店。但事實上,言幾又非但沒有按期達到預定目標,反而開始收縮戰線。

尤其是2020年以來,言幾又多地門店接連宣佈關閉。2020年,言幾又陸續關閉了成都凱德天府店、寧波印象城店等;2021年,言幾又位於廣州的兩家門店關閉、上海虹口瑞虹店也宣佈打烊;2022年,全線退出北京、杭州等區域。

除此之外,言幾又還負面不斷。據央視財經報道,言幾又此前曾被曝存在欠薪、不給員工交社保等問題。此外,言幾又關聯公司四川言幾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1年已兩次被列入“被執行人”,上海言幾又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江蘇言幾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已有多條限制消費令。

事實上,不止言幾又,近幾年來,在疫情侵襲、自身經營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很多實體書店品牌也出現大規模關店情況。2020年,具有24小時不打烊特色的誠品書店在年內曾計劃關閉9家門店。

而同時,國內整個實體書店的發展亦不容樂觀。《2021年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2021年圖書零售市場同比上升1.65%,碼洋(主要是指出版物價格的總和)規模爲986.8億,但未恢復到疫前水平。其中,實體店渠道在2021年雖然受主題出版圖書帶動,同比上升4.09%,但是和2019年相比,仍然出現了31.09%的負增長。

萬商俱樂部品牌專委會副祕書長李新龍表示,書店關店主要是因爲自身原因,主要可歸結於三方面。

一是業務模式沒有打磨好,就盲目推出大店。像言幾又,旗下兩千多平米的大店,類似二房東模式經營,轉租手工文創類品牌。二是外部融資環境無力爲繼,支撐不了品牌長遠發展。三是品牌錯誤估計了市場環境,大規模擴張導致成本加劇。

而在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看來,一家實體書店在經營中,有兩方面是比較重要的,一是環境特色,另一個就是書籍,這實際上也就是書店的核心競爭力。但在很多網紅書店中,書籍反而往往被忽略了,雖然大多消費者會去打卡,但購買率並不高,而這就導致很多書店經營慘淡。

另從消費者角度來講,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表示,現代人的時間被碎片化的信息擠佔,包括各大新聞平臺、社交媒體等等,所以真正靜下心讀書的現代人已經越來越少。而且,深受智能產品影響的新一代,更喜歡網絡小說或者電子書,因而紙質書也受到衝擊。

02 實體書店未來何解?

事實上,實體書店目前的困境,也和市場競爭相關。

近些年來,淘寶、拼多多、抖音等一衆平臺在持續發力圖書類目。《抖音電商圖書行業發展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每天有超過45萬本書在抖音售出,圖書消費人數同比增長205%。2023年1月,京東圖書與噹噹網在北京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噹噹官方旗艦店在京東全面上線運營。

據觀研報告網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實體書店銷售碼洋212億元,線上渠道銷售碼洋774.8億元,佔圖書總銷售的79%,圖書零售線上規模已經超越實體門店。

賴陽認爲,未來圖書銷售的主流渠道一定是線上,就商家而言,在線上銷售圖書成本更低、客流更多,而且其認爲,消費者在線下渠道購物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弱。

但是,實體書店受線上銷售渠道擠壓市場收縮的趨勢並不是不可以逆轉的,目前線下渠道轉型訴求更加迫切。而且,雖然網紅書店相繼關閉,但新的實體書店仍在湧入,《2020-2021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開書店的數量約是關閉數量的2.6倍。

賴陽告訴壹覽商業,並不是所有的書店都不行,目前連鎖書店中西西弗矢量經營不錯。這主要是因爲其門店面積小,文化味很足,門店內的書籍大都是消費者比較喜歡的類型。而且西西弗矢量又是一些購物中心比較受追捧的項目,所以租金談判能力較強,經營成本不高。

對於實體書店的發展,資深零售專家王國平表示實體書店獨立存活能力弱,更偏向於依託商業體生態,由商業發展商開出補貼,書店負責運營。而商業體獲得書店流量及調信,通過其它租戶的租金進行變現。

社會常態化後,人們的需求會被重新激活,很多書店也會自動恢復常態化時狀態。在這一情況下,書店要做好客羣營銷,把圈層中鬆散的個體聚集起來,做好內容,激活社交屬性、身份屬性,從賣貨場景向生活方式場景轉變,透明標品做流量,低敏感商品做利潤,服務做增值,改變純賣貨思維。

伍岱麒則表示,實體書店還是有其固定的羣體,比如學生可能停留較多,所以實體書店的經營效果提升,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考量:

一、從消費羣方面下功夫。如高中到大學生,配合自習室等書店+模式;或者針對小學生的親子活動模式,拓客引流。

二、從經營方式層面。書店+的形式也必須有差異化,才能夠生存。例如有24小時營業的書店,或者是具備休閒和心理療愈功能的書店,或者是通過社羣運營,以讀書會帶動等等。

三、從場地選擇方面。可能部分網紅書店由於資本支持,故此在成本上缺乏考量,但如果門店要有更好的效益,需要降低租金成本,故此需要考慮以線上方式引流而非選擇客流量大的黃金地帶。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新實體Mall”(ID:newbp-),作者:樊益寧,編輯:薛向,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