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8日消息,昨日足協與中足聯在香河基地召開了2023職業聯賽俱樂部負責人會議,會上足協公佈了新賽季的各項政策,其中U23政策正式取消頗爲引人關注。自2017年開始實施,到上賽季爲止一共6個賽季,這項政策並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反而各個俱樂部爲了應對該項政策,採取了五花八門的措施。隨着新賽季這項政策的取消,足協也算是辦了一件稍微正確的實事兒。

時間回到6年前,也就是2017年,當時正是金元中超的鼎盛時期,上海上港花費6000萬歐元引進巴西國腳奧斯卡,創下了當年的轉會紀錄,奧斯卡也順理成章成爲當年中超標王,除了奧斯卡,當時的中超聯賽還擁有特謝拉、特維斯、維特塞爾、帕託、伊哈洛等知名球星。幾乎所有的中超球隊都是外援佔據了絕對的主力位置,其餘位置也是由國腳以及本土老將把持着,年輕球員基本得不到出場機會。

當時足協不得已爲了鼓勵和保護本土年輕球員的出場機會,於賽季前的會議上推出了U23政策,該政策一經推出廣大球迷甚至是不少圈內人都提出了反對的意見,U23球員政策明顯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屬於拔苗助長,再加上足協並沒有對政策的細節進行完善,導致各隊實施起來亂象頻生。

相關閱讀:

2023職業聯賽新政一覽:取消U23政策 異地轉讓重啓

儘管在2017年中超第2輪比賽中就有U23球員收穫進球,但是縱觀一整個賽季,衝上熱搜的經常是"U23換人奇葩時刻"、"U23換人時間再被刷新"等等諸如此類的標題。2017賽季,中超聯賽共有71名U23球員完成出場,總出場時間爲38571分鐘,看似不少,但是如果按照單一球員出場500分鐘來算,只有不到30人能夠達標,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各隊只能是疲於應付U23政策。

在接下來的2018、2019賽季,U23政策依舊是每年開賽前會議上的重點,政策也在一年一年的變化着,但是對於俱樂部來說,效果還是沒有顯現。而在2019年的中超聯賽中,天津天海隊的神操作更是讓U23政策成爲了笑話,中超第9輪比賽,天海主場迎戰富力,第84分鐘,天海用U23門將馬鎮換下了首發球員吳偉,不過馬鎮的位置卻不是門將,而是中鋒,就在3分鐘後,天海又用另一名U23球員文俊傑將馬鎮換下,短短3分鐘,馬鎮1次觸球都沒有,就這麼走個過場,目的就是爲了滿足U23政策,這樣的場景,在當年的中超聯賽中,屢見不鮮。

原本應該是對年輕球員有着正向意義的政策,卻在過去6年中成了外界嘲笑中國足球的一個痛點。6年時間,U23政策爲中國足球培養了多少適齡的球員?又有多少超齡的球員,因爲這個政策,失去了原本的出場機會。看看目前國家隊的球員,以去年世預賽爲例,當時國足的平均年齡達到了29.89歲,是所有12強賽中年齡最大的隊伍,國腳最年輕的球員是97年的張玉寧,89一代仍是主力班底,實施6年的U23政策,對國家隊的實力提高沒有起到絲毫幫助。

不僅如此,大部分U23球員因爲有了政策的加持,待遇、年薪、身價漲得飛快,動輒上千萬的年薪,出現在沒有踢過幾場中超的球員身上,這也加劇了俱樂部的運營負擔,金元足球本就掏空了各支球隊,欠薪事件的發生也就不足爲奇了。

足協在今年正式取消了U23政策,也算是順勢而爲,畢竟近兩個賽季,各支球隊都恢復了較爲理性的投資,大牌外援的離隊,也騰出了本土球員的空間,一些欠薪的俱樂部,也選擇用薪資較低的年輕球員來出場比賽,並不會再爲了應付U23政策而草草了事。後金元時代的中超,已經可以保證年輕球員的出場機會,無需足協以及中足聯的硬性要求。

就拿上賽季來說,一些中小俱樂部主動採用年輕球員班底,比如大連人、廣州城,深圳隊等,一些U23適齡球員也確實在上賽季踢出了應有的水準,其中大連人中場球員黃嘉輝出場30場共2572分鐘,是所有U23球員中出場最多的球員,申花小將汪海健出場次數也達到32場,並且有着2球1助攻的表現,深圳隊的國腳戴偉浚更不用多說,貢獻2粒進球+6次助攻。這其實也說明了真正有實力的U23球員,不用政策的扶持也可以在俱樂部中站穩腳跟,當然在取消U23政策之後,與俱樂部新籤合同的U23球員的收入很可能也會降低不少,但這同樣是符合市場規律的。

總之,U23政策已經成爲了歷史,但是中超聯賽已經回不到6年前那樣的鼎盛時期,新的賽季,知名外援恐怕會進一步減少,中超的收視率和影響力,也會隨之再次降低,唯一利好的消息就是恢復主客場制度。

新的賽季才只邁出第一步,等待我們的還有欠薪、准入,又或是解散、遞補,一切的一切,也只能等到中超聯賽開賽的那一刻,纔會塵埃落定。(D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