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提前還房貸”便時常被提起;邁入2023年,提前還房貸的人更如潮水一般湧進銀行。損失厭惡是大家都有的心態,但爲什麼人們不約而同地扎堆在近期提前還房貸呢?

掏出所有存款,甚至從“六個錢包”和朋友那裏借錢,年輕人爲了提前還房貸,已經拼了。

高利息是觸發提前還貸潮的根源。2019年,溫爾在廣州買房,在銀行貸款了145萬元,期限是28年。當時的利率是5.145%,換算下來,光利息就將近129萬元。如今還了3年房貸、總支出近30萬元,實際上本金只還了8萬元,“每次算賬,心裏都難受,白給銀行太多錢了”。

因同樣的理由,唐吉提前還了兩輪房貸之後,最近正在預約第三次。

他的房子在杭州,2021年買的時候貸款利率是6%。這還是可選擇範圍內最低的利率了,據他觀察,當時有銀行的利率去到6.3%。然而,貸200多萬、期限20年,利息也要近140萬元。加上本金,一共要還近340萬元,月供高達1.4萬元。

社交平臺上,甚至有人表示自己當年的貸款利率超過7%,可想而知,背後的利息有多高。

父母擔心唐吉壓力大,幫忙在2022年提前還了兩次,分別是90萬元和80萬元。由此,他的月供一下子降到8000元,“鬆了一口氣,整個人底氣都充足了不少,原來不用爲錢犯愁的感覺這麼爽”。

溫爾和唐吉的抉擇是一個縮影。2022年,“提前還房貸”便時常被提起;邁入2023年,相關話題更衝上了熱搜。提前還房貸的人更如潮水一般湧進銀行。

知乎在2023年2月初做的一個調查結果顯示,484名受訪者中有63%選擇“會提前還房貸”,僅10%選擇“不會提前還”,剩下的人尚在觀望中。

社交平臺上,已有不少網友表示,辦理此業務要排隊等2-6個月,甚至有銀行隱藏了線上還貸入口。最近,唐吉跟銀行業務員溝通時,也被拐彎抹角地勸退:“他一會兒說系統升級、辦理不了,一會兒說要等很久。”但具體要等多久,唐吉沒有獲得準確答覆。

按理說,“不想還太多利息”是一直存在的心理,爲什麼人們不約而同地扎堆在近期提前還房貸呢?

及時止損

這場熱潮更爲直接的觸發點,是房貸利率下調。

2023年1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通知稱,房價環比和同比連續3個月均下降的城市,可自主下調房貸利率。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統計,全國有30個城市隨即實行,比如鄭州市的首套房貸利率下調爲3.8%、珠海市的首套房貸利率下調至3.7%。

以唐吉的6%房貸利率、200萬的貸款本金爲例,與上述最新利率比對,中間存在2個百分點的差額。這意味着,若晚一年半買房,唐吉能少還近50萬元的利息。

“心理不平衡,乾脆早點還清。”唐吉表示,除了情緒驅使,房貸利率下調還可能牽扯個人資產情況。

假設唐吉在2021年買房時,本金加利息一共60萬元,他隔壁的同戶型同面積的房子,在2023年買一共只要40萬元。由於付出成本不同,如果日後他們都要出售二手房,唐吉能給出的價格也會高很多,或會導致房子賣不出;如果賣得太便宜,又會導致唐吉的資產縮水。

從宏觀角度看唐吉的心態,可理解爲:由於近兩年樓市持續低迷,人們對房產升值的預期降低了。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爲68923萬平米、同比下降22.2%。據《中國經濟時報》的報道,2023年1月TOP100房企僅實現銷售操盤金額3542.9億元,單月業績規模同比降低32.5%、環比降低48.6%。

以前,雖然房貸利率高,但房價也在不斷上漲;如今,買房能保值就不錯了,有閒錢還不如早點結清房貸。

溫爾則是從理財角度考慮的。

這兩三年她攢了一些錢,之前沒有提前還房貸,是想着手裏有流動資金、生活抗風險能力就強一些。但單純把錢存活期、拿低利息,似乎有些不聰明,因此許多人會選擇買投資理財產品。

以大額存單爲例,它憑着低風險的特點,成爲穩健理財人羣的首選。據市界觀察的報道,2020年銀行大額存單3年期的利率爲4.13%,2021年利率便下調至3.99%。北京市農業銀行客戶經理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光是2022年就調整了好幾次,3.35%、3.25%、再到如今的3.1%。”從整體上看,目前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普遍在3.1%左右。

這意味着,存款或投資帶來的收益變得越來越薄,而房貸的巨山卻依然沉重。溫爾笑稱,把錢握在手裏跟虧錢沒區別,“我不求賺大錢,能省點利息就已經等於在賺錢了”。

李先生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從業多年,他觀察到,部分人提前還房貸,是爲了趕在房貸利率紅利期內,以相對低的首付購入第二套房。

據央行、住建部、銀監會2014年聯合下發的通知,第一套房已經結清貸款的家庭,買第二套房時,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爲30%、商業貸最低首付爲40%;第一套房未結清貸款的家庭,第二套房的首付不低於40%。

站在社會個體的角度,李先生將當下提前還房貸熱潮總結爲“及時止損的行爲”。

“灰色地帶”

節省利息、優化個人資產結構、買第二套房時首付便宜、更多的消費自由......有這麼多優點,便不難理解當下“提前還房貸”的熱潮。

但凡事有兩面性,提前還房貸前也需要注意——把積蓄掏出來後,自己的資金流還能否保持穩固?

不同銀行罰息的規則也不同。溫爾貸款的平安銀行,規定是月供交滿2年就不用交違約金,而據騰訊信息可視化實驗室的整理,有的銀行需要供滿3年纔不用交違約金,還有的銀行則是供滿三年還得罰一個月利息。

不同地方的購房政策也存在差異。比如“認貸不認房”,只要結清第一套房的貸款,再次買房貸款也按照首套房來認定,“認房不認貸”則與之相反。

李先生介紹,貸款還房貸,是金融市場很容易踩坑的“灰色地帶”。

近期,有金融機構會推薦客戶申請一筆利率較低的金融貸款,用來還房貸,以此降低高利息帶來的損失,“原則上這種操作是不合規的,因爲風險很大。經營貸一般的貸款期限是3-5年,利率變化波動快且大,申請的時候利率低,有可能過段時間就升了。客戶同時揹負着房貸和經營貸,壓力也會陡增,一個不留神,資金鍊就斷了”。

提前還清房貸雖爽,也別一時衝動、盲目跟風,爲了擺脫一個坑,踩了另一個坑。

(文中溫爾、唐吉、李先生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