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程璐 李京亞

編輯 | 宋佳楠

“不搞ChatGPT就落伍了!”這似乎已成爲近幾日內國內外各大科技公司的普遍共識。

在海外,紅到發紫的ChatGPT直接引發了谷歌、微軟兩大科技巨頭的正面對壘。谷歌加緊展示了自己的AI聊天機器人Bard,微軟則正式宣告在Bing搜索中引入ChatGPT技術,其CEO納德拉甚至賦予其“執掌微軟9年來的最大事件”之地位。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A股也掀起一輪資本狂潮,相關的、不相關的各路公司股價暴漲,有技術儲備和暫時沒有但打算涉足的科技公司紛紛入場押注,表態將引入或開發類ChatGPT技術。

據Wind數據,ChatGPT指數共納入24只個股。在最瘋狂的2月8日,相關股票全線爆紅,漢王科技、海天瑞聲、雲從科技、知乎等多股錄得驚人漲幅,漢王科技甚至在連續七天漲停後收到了深交所關注函。此外,百度、阿里、騰訊、網易、京東、360、字節……這些耳熟能詳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也都先後爆出將開發相關產品。

不過,股價的狂歡明顯已經過度透支了未來預期,相關概念股表現分化。2月10日收盤,有公司持續上漲,也有大幅跌落的。這當中誰在蹭熱點炒概念,誰又有真本事,普通人很難分辨。而在熱潮之下,大公司壟斷加劇、仿版撈金以及打亂AI研究方向等隱憂也不斷顯現。

A股狂潮誰是李鬼?

面對全球經濟的高度不確定性,ChatGPT作爲久違的科技熱點一石激起千層浪,重新點燃了國內科技圈的熱情。

A股公司們似乎“點ChatGPT就能成金”。過去數天裏,有幾十家中國公司先後自爆ChatGPT相關方向進展,受到資本市場熱捧。

漢王科技連續八天一字板漲停,股價翻倍;海天瑞聲市盈率已超240倍;商湯科技市值觸及千億港元;雲從科技股價也實現翻倍;AI龍頭科大訊飛重回千億市值……

中概股中,寺庫曾單日暴漲124%,知乎則憑47.1%的漲幅創下港股上市以來股價新高,網易有道、知乎、百度、美圖、賽爲智能、拓爾思、格靈深瞳等公司也先後大漲。

然而在享受股價飆升紅利之時,目前A股相關公司只有少數與ChatGPT同源,甚至概念公司也沒有儲備起能達到ChatGPT同級別的語言模型。其中一些藉着市場熱潮炒概念、拉股價,再套現離場,最終可能沒有任何相關產品或技術留下。

據界面新聞統計,Wind數據中納入ChatGPT指數的24家公司裏,僅有科大訊飛、漢王科技在投資者關係互動平臺回覆稱,“在ChatGPT涉及的NLP(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有相關技術積累”。但從產品體系來看,八連板的漢王科技目前還沒有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相關或者能夠體現AI多輪對話能力的產品,傳統業務仍是主要收入來源。另有8家公司則“未與OpenAl合作”或“不涉及、不包含ChatGPT產品或AIGC業務”。

三六零的表態,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國內大部分廠商的真實水平。其直言“公司何時推出基於類ChatGPT技術的demo版產品及其實際效果如何均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公司的類ChatGPT技術的各項指標只能達到略強於GPT-2的水平,與當前的ChatGPT相比尚有代差的落後。”

多日瘋狂上漲後,市場似乎逐漸恢復理性。漢王科技、海天瑞聲、雲從科技先後收到交易所監管函關注,多家ChatGPT概念股也震盪回調,2月9日早間港股知乎跌超8%,百度跌約5%,網易跌約3%。

追根溯源,底層機器學習模型纔是ChatGPT真正的競爭點所在。除了技術儲備,開發ChatGPT還需要大量的雲計算資源、海量數據學習來實現。也因此,國內廠商裏在人工智能領域積累較深的互聯網公司,最有潛力搶先開發出相關產品。

2月7日,百度宣佈其類ChatGPT項目名爲“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計劃在3月完成內測並向公衆開放。百度涉足AI領域已久,其可以利用自身搜索引擎業務下的龐大文本數據庫,以及產業級知識增強文心大模型ERNIE,達到跨模態、跨語言的深度語義理解與生成能力。未來,“推薦制”的搜索結果或將給搜索引擎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這也與百度的業務更加契合。

而阿里、字節跳動等廠商則更有可能基於旗下人工智能相關研究院推動開發。此前國內企業普遍商業化意識不足,沒有趕上國外的步伐,但目前相關大廠已經在做不同程度的開放,嘗試依託各自優勢向上層的應用場景延伸。

例如近日,阿里達摩院爆出正在研發類ChatGPT的對話機器人,結合阿里的業務體系,未來產品可用於探索電商跨模態搜索、AI虛擬主播、天貓精靈創作輔助等新場景;京東的NeuHub平臺主要圍繞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方向,可用於打造京東智能客服解決方案;寺庫的應用方向,也代表了業務驅動的電商AI進程。

知乎作爲中文知識問答社區,積攢了豐富的AIGC的優質內容學習樣本可輔助大模型開發。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知乎社區內的內容量已累計超5.79億條,問答量累計超4.82億條。微軟剛發佈的整合了ChatGPT技術的新版必應中文網頁,就有不少問題的答案來自知乎。騰訊也擁有千億級中文語料的累積,以及智能文本處理能力的產品需求。

可以說,在AI所需要龐大的用戶數據基礎及資金成本、人力成本方面,互聯網巨頭都擁有天然優勢。

從AIGC整體產業鏈來看,上游主要包括數據供給方、算法機構、創作者生態以及底層配合工具,中游包括文字、圖像、音視頻處理廠商,下游則是各類內容創作及分發平臺。因此,未來還有可能受益的行業包括AI所需的處理器廠商、AI算法商業落地的廠商、AIGC相關技術儲備的應用廠商。

一旦ChatGPT熱潮消退,迴歸現實的AI技術最終比拼的是落地能力,那些炒概念、蹭熱度的公司註定將走向邊緣化。

美股開“卷”

在ChatGPT大行其道之後,美國科技公司談論相關話題的頻率也以指數級別上升。

作爲人工智能軍備戰的發起方,微軟或是最大的受益者。與他緊密聯姻的OpenAI是ChatGPT的締造者,這讓微軟巧妙避開了ChatGPT早期階段的潛在風險。

OpenAI,這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的人工智能公司,於2022年11月推出了對話式AI模型——ChatGPT,因其展現的具有邏輯、情感的對話能力而引發大衆追捧。當前ChatGPT的月活用戶已經狂飆到了一億,收費訂閱服務也證實了其商業化潛力。

據《財富》雜誌報道,儘管2022年OpenAI的收入預計尚不足3000萬美元,淨虧損總額達到了5.45億美元,然經此一役,OpenAI直接吹出了“ChatGPT風口”,身價也翻了百倍不止。路透社報道稱,ChatGPT告訴潛在投資者,預計2023年和2024年的公司收入將直接來到2億美元和10億美元。

在ChatGPT問世的第70天,微軟光速發佈了融合ChatGPT-4的新版必應搜索引擎和Edge瀏覽器,暴擊谷歌。新版必應受到了廣泛好評,其內容輸出形態與ChatGPT上線時已大有不同。

在外界看來,錯過了移動互聯網風口的微軟,有望藉助ChatGPT重新成爲時代焦點。納德拉甚至將人工智能驅動搜索的意義與互聯網誕生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相比肩。只是相對瘋狂的A股,微軟沒有做到“點ChatGPT”成金,推出新版搜索引擎當日股價只上漲了4%。

實際上,自ChatGPT上線至今,微軟股價上漲幅度有限,反映了投資者對微軟在搜索引擎市場取代谷歌的看衰。根據Statcounter的數據,必應的市場份額從未超過4%,而谷歌的市場份額自2009年以來只有幾次微跌至不到90%。小冰公司的CEO李笛認爲,搜索引擎和對話機器人形態未來很長時間內都將並存,無法替代。

但微軟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據微軟首席財務官艾米·胡德披露,微軟的廣告業務在2022年錄得近180億美元收入,比2021年增長了80%。在總規模5000億美元的互聯網廣告市場中,180億美元只是谷歌2022年廣告收入的十分之一,但這種財務回報對失去了疫情紅利的微軟卻很重要。如果利用ChatGPT在搜索引擎領域參與競爭,就能給微軟的網絡廣告業務帶來巨大增幅。如果進一步撬動其佔據領導優勢的雲計算市場,那微軟的黃金收穫期或將到來。

這種“小題大做”把“最偉大”的人工智能公司谷歌逼至首鼠兩端。

谷歌本是生成式AI的遊戲規則制定者,但由於不擅長制定公司級別的產品戰略,導致在大模型訓練中兵力分散,加上與姐妹公司DeepMind疏於溝通、在美國本土面臨嚴峻的反壟斷壓力等複雜因素,錯失了新一輪AI競賽的主導權。按照谷歌本來的打算,今年5月的I/O大會纔是谷歌版ChatGPT亮相的最佳節點,但在遭到ChatGPT的突襲之後,谷歌亂了陣腳。

微軟新版必應亮相的第二天,谷歌提前上陣了自家新AI加持的搜索引擎Bard。然而出師不利,其回答被爆存在事實性錯誤,當天谷歌股價大跌7.4%,市值蒸發1024億美元。

作爲最典型的平臺型企業,人工智能一詞在亞馬遜的歷年電話會上極少露面,但這次也對ChatGPT展現了極高的熱情。上月,亞馬遜將ChatGPT用於許多不同工作職能之中,包括回答面試問題、編寫軟件代碼和創建培訓文檔。一名員工在Slack上表示,亞馬遜AWS雲部門已經成立了小型工作組,以更好地瞭解人工智能對業務的影響,目前測試發現ChatGPT在回答AWS客戶支持問題方面“做得非常好”。

面對ChatGPT這種地震級風口,一意孤行推進元宇宙的扎克伯格也決定不再固執已見,他稱生成式AI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新領域,Meta計劃今年將新技術融入其所有產品,例如生成圖像、視頻、虛擬人和3D資產中。這一表態推動Meta當天股價盤後飆升20%。而在過去一年,因商業模式坍塌,Meta的市值下跌了72%。

生存堪憂的美版今日頭條Buzzfeed在宣佈接入ChatGPT進行內容創作的計劃之後,股價在兩天內迅速飆升了307%。這不禁讓人想起2017年收到退市警告的長島冰茶公司改名爲長區塊鏈公司,成功蹭上加密貨幣熱潮,使其股價飆升了289%的歷史。但本週,BuzzFeed的股價已從上週的盤中高點抹去了40%。

微軟沒喫到的股價紅利可能被一家叫做c3.ai的公司盡數吸納。這家公司是正宗的ChatGPT概念股,年初至今累計漲幅超過了131%。1月宣佈將ChatGPT集成到產品中後,吸引到了大量美股市場炒作資金。這家公司提供的是企業AI軟件,在生態系統中構建了數個可擴展的通用AI模型,允許客戶用來構建自己的AI模型。真格基金管理合夥人戴雨森曾預測,從ChatGPT中可看到新一代的AI技術已有“樂高化”趨勢,AI領域或再迎創業大爆發。

相關數據顯示,進入2023年,全球多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創業公司已經或正在進行下一輪融資,累計融資超過7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微軟對OpenAI注資的100億美元。一份報告顯示,OpenAI和DeepMind的前員工已經創辦了至少22家AI創業公司。

與巨頭聯姻、利用ChatGPT迅速在內容創作領域落地、爲人工智能提供開源的通用路徑,國內和海外在這些前沿方向的探索上有趨同跡象,但海外初創的佼佼者明顯走得更快。相較於二級市場的盛況空前,國內一級市場顯得更爲沉穩,風險投資人們去年年末就花了大量精力研究生成式AI,但出手異常冷靜,落子基本圍繞營銷、醫療、安防等垂直領域,也有聲音認爲國內初創無法在這個場域形成獨立生態。

隱憂顯現,人工智能終迎拐點?

當國內外巨頭全面開卷ChatGPT之時,潛藏在背後的各種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

在中國,類ChatGPT產品尚未誕生,賽道的第一桶金卻被仿版ChatGPT賺走。

由於註冊流程相對繁瑣,國內市場上出現了一系列山寨ChatGPT,形式包括微信公衆號、App等。據界面新聞了解,這些產品充當着雙向連接的中間站作用,將用戶的問題轉發給ChatGPT、再將真實回覆轉發給用戶。與官網註冊後免費獲得的18美元試用額度相比,山寨版ChatGPT對話1300次要99.99元,絕對是暴利。

除了賺快錢,AIGC的商業化方向,包括社交媒體、廣告、遊戲、平面設計、編程、市場營銷甚至藝術領域,每一個涉及人類創造力的行業都可能被重塑,一些特定領域面臨的挑戰也會更大,比如教育和知識產權方面,有不少海外大學生用ChatGPT參加考試、寫論文。

最近關於人工智能與人類關係的討論愈演愈烈,有不少人擔心某部分內容創作者將被AI取代;人工智能也有可能在海量數據的訓練過程中被誤導,以至於產生偏見,甚至傳播錯誤失實消息。從ChatGPT自身特點來看,海量數據的持續運轉也勢必給數據安全層面帶來更高挑戰。

合規性和技術性問題之外,在商業領域,也有人擔心未來ChatGPT會助推少數擁有強大算力的大公司強化壟斷地位。由於人工智能大模型需要大量的雲計算資源,例如算能積累,因此OpenAI和Anthropic這些最優秀的初創企業也需要和少數幾家科技巨頭合作,以獲得運營所需的極其昂貴的算力資源和資金。

在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反壟斷法的科瓦契奇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人們會高度關注大型信息服務公司如何限制新一代競爭對手的機會。”但反過來,美國反壟斷監管部門的舉措也會成爲ChatGPT新一輪軍備賽中的變量。此前谷歌就因受到了更嚴峻的反壟斷壓力,間接導致在人工智能產品推進上的踟躕不前,而微軟受到的壓力更小,於是在謀篇佈局中更爲大膽。

3個月前,當堅持產品驅動研究的OpenAI把ChatGPT送到世界面前,人工智能普及的大幕隨即拉開。過去制約人工智能的瓶頸很多,特別是認知智能難以獲得。當上一個十年深度學習所帶來的低垂果實接近摘完,AI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語言,通用人工智能就可以實現。

OpenAI的基礎研究突破恰好解鎖了下一步AI商業化的瓶頸。NLP領域頭部企業睿企科技董事長於偉表示,此前基於NLP方向的人工智能公司要把識別理解和決策判斷一併做好,難度很大,現在ChatGPT把認知理解部分完成,只剩決策判斷部分,“這意味着可以應用了。”

狂歡也好,炒作也罷,一個更清晰的圖景正在浮現:人工智能誕生六十年可能終於走到了商業化的拐點。

還有一個好消息是,A股熱潮或將重新帶動投資熱情,助力國內互聯網產業再次發起趕超。當國內的人工智能圈步入自己的ChatGPT時刻,行業也將進入又一個創新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