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期貨日報

美國期貨業協會(FIA)日前發佈了2022年全球80多家交易所期貨、期權交易數據。

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場內期貨和期權成交量爲838.48億手,較2021年增長了212.63億手,增長34.0%,全球期貨、期權成交量也連續五年創下紀錄。中國4家期貨交易所期貨、期權成交量排名均進入全球前三十。

新興市場發力成爲全球增長新驅動

2022年,新興市場成交量高速增長成爲推動全球成交創歷史新高的關鍵驅動。分地區來看,與2021年相比,亞太、其他和北美地區成爲2022年增長最快的三個地區,增幅分別達65.7%、29.1%和9.3%。

分類別來看,2022年,金融總成交量爲746.95億手,同比增長43.7%,高於上年同期的39.7%增速,佔全球市場份額的89.1%。商品總成交量爲91.53億手,同比下降13.6%,與2021年10.4%的增長和近年來的持續增長形成鮮明對比,在全球市場份額的佔比爲10.9%。

品種方面,金融類產品中的股指成交量增長最強勁,成交創新的歷史高點486.19億手,增幅高達72.9%。外匯成交活躍,總成交77.14億手,增幅達38.8%。利率成交51.46億手,相比2021年增幅12.4%。大宗商品領域,能源、農產品等商品期貨成交均出現大幅下降。農產品、能源、非貴金屬、貴金屬類商品成交分別爲23.94億手、20.67億手、16.30億手和5.64億手,降幅分別達15.1%、24.2%、18.7%和25.8%。

按場內衍生品成交手數計算,2022年全球排名前三的交易所爲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NSE)、巴西交易所(B3)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集團。中國內地4家期貨交易所的排名在8—25名之間,鄭商所、大商所、上期所和中金所在全球交易所期貨和期權成交量排名中分別位列第8、第9、第12和第25。

期權成交量增長明顯  我國期權產品排名靠前

全球期權成交呈現爆發性增長,成爲2022年全球衍生品成交增長的核心動力。期貨和期權成交情況對比,2022年全球期貨成交量微增0.1%至293.15億手,期權成交量則增長63.7%至545.32億手。

去年中國商品交易所品種表現相對活躍。農產品方面,與2021年相同,中國商品交易所的品種持續佔據了全球農產品期貨、期權合約成交量前10。豆粕期貨連續11年名列全球農產品成交量排名首位。值得注意的是,農產品期權排名方面,豆粕、玉米和棕櫚油期權分別以5341萬手、3043萬手和2671萬手的成交位列全球農產品期權排名第1、第2和第4。白糖和棉花期權分別以2051萬手和1767萬手的成交位列第5和第6。

金屬方面,中國商品交易所的品種在前10中佔了8個品種,分別是螺紋鋼鐵礦石、白銀、熱軋卷板、鋁、硅鐵、鋅、黃金和鎳。國內金屬商品期權的成交量增幅較爲突出,鐵礦石期權、鋅期權、鋁期權分別以130.7%、89.2%、49.8%的增幅成爲排名前40的金屬衍生品中的增幅前三位。

能源方面,中國商品交易所的品種在前20中佔5席。燃料油、瀝青、原油、低硫燃料油期貨分別位列第2、第4、第9和第13,原油期權位列第30。液化石油氣期貨成交位列第11,焦煤、焦炭期貨和液化石油氣期權分別位列第26、第27和第31。

2022年全球期權市場成交量相比2021年有非常大幅的增長,且期權在衍生品交易當中的佔比也連續兩年超越了期貨市場。南華研究院曹揚慧介紹,其中的增長主要來自亞洲市場,集中在權益和外匯領域。“總體而言,由於疫情和俄烏衝突的雙重影響,權益市場、外匯市場以及大宗商品市場的波動都在加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對期權的需求。”她說,因爲期權不僅可以做方向性交易,也可以進行波動性交易,使投資者在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可以有更多的策略選擇。

國內情況來看,期權市場目前新品種上市在不斷加速,2022年ETF期權、股票指數期權和商品期權都有新品種上市,當前我國期權品種基本達到了板塊全覆蓋。隨着期貨商品的擴容,商品期權市場規模也大幅增加。到2022年12月底,國內商品期權成交量、持倉量、成交額較2021年同期增幅分別爲80.17%、23.36%、41.90%。

隨着商品期權參與資金的逐步增多,以及一些產業企業對於期權交易的認知逐步提升,利用商品期權的成交也逐漸增多。“因爲之前商品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產業企業,利用期貨和期權主要是做風險管理,目前機構投資者進入期貨、期權市場越來越多,他們不僅爲市場帶來了增量資金,也提升了市場的流動性和運行效率。”曹揚慧表示,預計2023年我國會上市更多期權產品,屆時我國期權市場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物產中大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景川也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部分企業前期參與過場外期權,感受過場外期權對企業日常經營帶來的好處,當業務品種上了場內期權後,企業將更加容易參與場內期權。場內期權具有流動性強、定價透明等優勢。而且期權相較期貨保證金更少,更具有靈活性,避險的同時可能增加收益,場內期權還可以對期貨套保進行風險管理。

“從全球發展的歷程看,期貨市場將成爲場內以及場外期權的堅強支撐,期權市場的應用場景也將更爲廣泛。屆時,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也必然會得到強化。”他說。

相關文章